免疫球蛋白单个变体抗原结合区及其特异性构建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01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特异性配体,包括一个具有第一结合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和一个具有第二结合特异性的互补或非互补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该申请是2002年6月28日提交、并指定美国的国际申请PCT/GB02/03014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申请还要求了2002年12月27日提交的英国申请GB 0230202.4的优先权。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特异性配体。该专利技术特别提供一种制备双特异性配体的方法,该配体包括结合第一种抗原/表位的第一免疫球蛋白单个可变区,结合第二抗原或表位的第二免疫球蛋白单个可变区。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双特异性配体至少结合一种第一和第二抗原或表位,从而增强该配体的体内半衰期。本专利技术描述包含一个以上结合特异性的开放和闭合构象配体。
技术介绍
抗体中的抗原结合区包括两个分开的区域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Vκ或Vλ)。抗原结合位点本身由6个多肽环组成3个来自VH区(HI,H2和H3),3个来自VL区(L1,L2和L3)。基因片段的组合重排造成编码VH和VL的V区基因的多种多样的初始功能库。VH基因是由3个基因片段即VH、D和JH重组而成。根据独特型,人类大约有51种功能性VH基因片段(Cook等,Immunol Today 16237(1995)),25种功能性D基因片段(Corbett等,分子生物学杂志26869(1969))和6种功能性JH基因片段(Ravetch等,细胞27583(1981))。VH基因片段编码VH区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抗原结合环(HI和H2)的多肽链的区域,而VH、D和JH基因片段共同编码VH区中第三抗原结合环(H3)多肽链。VL基因只由2个基因片段即VL和JL重组而成,根据独特型,人类大约有40种功能性Vκ基因片段(Schable等,生物化学Hoppe-Seyler 3741001(1993)),31种功能性Vλ基因片段(williams等,分子生物学杂264220(1996)和Kawasaki等,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 7250(1997)),5种功能性Jκ基因片段(Hieter等,生物化学杂志2571516(1982))和4种功能性Jλ基因片段(Vasicek等,实验医学杂志172609(1993))。VL基因片段编码VL区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抗原结合区(LI和L2)的多肽链区域,而VL和JL基因片段共同编码VL区中形成第三抗原结合环(L3)的多肽链。一般认为,从这些初始功能库中可以充分选择出至少能以中等亲和力与几乎所有抗原结合的不同种类的抗体。经过基因重排的“亲和力成熟”可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在此过程中,发生点突变,并根据结合能力的增强由免疫系统进行选择。分析抗体的结构和序列表明6个抗原结合环中的5个(H1、H2、L1、L2和L3)具有数目受限的主链构象和规范结构(Chothia等,分子生物学杂志196901(1987)和Chothia等,自然342877(1989))。主链构象取决于(i)抗原结合环的长度,和(ii)特殊残基或抗原结合环和抗体骨架中特定关键部位残基的种类。分析抗原结合环的长度和关键残基可以推测由大多数人类抗体序列编码的H1、H2、L1、L2和L3主链构象。(Chothia等,分子生物学杂志227799(1992);Tomlinson等,EMBO J 144628(1995);Williams等,分子生物学杂志264220(1996))。虽然H3区在序列、长度和结构方面变化较大(由于D片段的作用),但其长度、特殊残基的存在或抗原结合环和抗体骨架中关键部位残基的种类决定该区也形成一个数目受限的主链短环。(Martin等,分子生物学杂志J.Mol.Biol.,263800(1996);Shirai等,FEBS Letters,3991(1996))。本领域已知双特异性抗体包含VH区和VL区互补对。这些双特异性抗体必须包含两对VH区和VL区,每对VH/VL结合单个抗原或表位。曾经描述的方法包括杂交瘤技术(Milstein等,自然305537-40),微体(Hu等,Cancer Res 563055-3061(1996))双抗体(Holliger等,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Natl.Acad.Sci.USA 90,6444-6448(1993);WO 94/13804),螯合重组抗体(CRAbs)(Neri等,分子生物学杂志246,367-373(1995)),双链Fv抗体(biscFv)(Atwell等,分子免疫学Mol.Immunol.33,1301-1312(1996)),“凸凹吻合(knobs into holes)”稳定抗体(Carter等,蛋白质科学Protein Sci.6,781-788(1997))。每种情况下每种抗体包括两个抗原结合位点,每个抗体的特点为VH区和VL区的互补对。因此,通过一个VH区和它的互补区VL区结合每个抗原或表位,使得每种抗体能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或表位。这些技术的每一种均有其特有的缺点,例如杂交瘤技术中无活性的VH/VL对可大大减少双特异性IgG的级分(fraction)。此外,大多数双特异性方法依赖于不同VH/VL对的结合或VH和VL链的结合而重新产生两种不同的VH/VL结合位点。因此,在组装分子中不可能控制对每种抗原或表位的结合位点比率,所以许多组装分子只结合一种抗原或表位,而不结合其它表位。在一些情况下已可以设计亚单位界面上的重链或轻链,(Carter等.,1997)以增加具有结合上述两种的抗原或表位的位点的分子的数目,但这样不能使所有的分子都具有结合所述两种抗原或表位的能力。有些证据表明两种不同抗体结合特异性可以共同结合同一结合位点,但通常这些抗体表现出对结构相关的抗原或表位或广泛交叉反应性抗体的两种以上特异性。例如描述过的交叉反应性抗体,通常见于两种在序列或结构上相关的抗原如鸡卵白溶菌酶和火鸡溶菌酶(McCafferty等,WO92/01047)或游离半抗原和与载体交联的半抗原(Griffiths AD等,EMBO J1314 3245-60(1994))。另一例见WO02/02773(Abbott实验室)描述的具有“双特异性”的抗体分子。这里所涉及的抗体分子是针对多样性抗原的,也就是说它们的特异性范围多于一种抗原。在WO 02/02773描述的抗体中,每对互补VH/VL具有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相关抗原的单一结合特异性,这些互补对中的VH区和VL区不具有单独的特异性。因此,所述抗体具有对结构上相关的两种抗原的广泛的单一(broad single)特异性,此外,已描述过的天然自身抗体是多反应性的(Casali等,免疫评论Rev.Immunol.7,515-531),可与至少两种(通常更多)结构上无关的不同的抗原或表位反应。已表明采用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选择的随机肽库将能确定一系列与抗原结合位点匹配的肽序列。某些序列非常相关,适合于一致的序列,而其它序列十分不同被命名为单一体(mimotope)(Lane和Stephen,免疫学新观点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1993,5,268-271)。因此,很显然含有相关和互补VH区和VL区的天然四肽链抗体能够结合无数已知抗原中的许多不同抗原。不明确的是如何在同一抗体中制备出与两种给定抗原结合的结合位点,特别是一些结构上未必相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特异性配体,其包括特异性结合第一表位或抗原的第一免疫球蛋白单个可变区和互补的特异性结合第二表位或抗原的第二免疫球蛋白单个可变区,其中与上述的一种或两种抗原或表位的结合发挥延长配体体内半衰期的作用,且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区缺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共同互补区,条件是所述双特异性配体不是由抗-HSA  V↓[H]区和抗-β半乳糖苷酶Vκ区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格温特伊恩汤姆林森奥尔加伊格内托维奇露西霍尔特埃琳娜德安杰利斯
申请(专利权)人:多曼蒂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