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对角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1644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5:02
钣金对角成型装置,包括冲压主体,冲压主体内开设有加工工位,加工工位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工件配合的定模,定模的一侧通过弹簧设置有与定模配合且高于定模的动模,动模与定模之间构成适于钣金工件套设定位的成型区间,加工工位的顶部上下升降设置有可使动模下压的动模驱动件,所述定模上设置有构成对角的两垂直侧面,两垂直侧面之间的定模顶部设有水平顶面,两垂直侧面与水平顶面共同构成与工件定位配合的定位端面组,每个垂直侧面一侧的加工工位上垂直设置有与垂直侧面平行的定模限位板,每块定模限位板的长度大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定模限位板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之间构成与工件配合的定位插槽从而使成型更好,使成型边缘整齐。

Sheet metal diagonal forming device

Diagonal sheet metal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stamping body, punch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processing station, and a fixed die with fixed workpiece processing station at the bottom side of the fixed mould through the sp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die with higher than the fixed die die, moving between the mould and the fixed mould structure for sheet metal pieces. The positioning of the forming range, top processing station on the lifting set can make the dynamic mode drive pressure die, the die is arranged on the two vertical sides of the diagonal form, die set top between two vertical sides of a horizontal top surface, two vertical side surface and the top surface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group level with the positioning end surface of workpiece positioning, vertical setting processing station of each vertical side on one side of a fixed mold plate limit parallel and vertical sides, each side of the vertical mold limiting plate is larger than the length of the same side, fixed The die limiting plate and the vertical side of the same side form a positioning slot matched with the workpiece, so that the forming is better, and the forming edge is n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钣金对角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成型装置
,尤其是钣金对角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一种用于大功率热泵外壳的钣金件,为了产品外观形状的装配需要,会在矩形状的钣金件的边角翻边处冲成弧形状,但目前市面上成型装置的模具成型效果差,修边不整齐,且加工效率慢,大大影响生产效能;因此,本技术针对上述缺点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型效果好、生产效率高的钣金对角成型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钣金对角成型装置,包括冲压主体,冲压主体内开设有加工工位,加工工位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工件配合的定模,定模的一侧通过弹簧设置有与定模配合且高于定模的动模,动模与定模之间构成适于钣金工件套设定位的成型区间,加工工位的顶部上下升降设置有可使动模下压的动模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上设置有构成对角的两垂直侧面,两垂直侧面之间的定模顶部设有水平顶面,两垂直侧面与水平顶面共同构成与工件定位配合的定位端面组,每个垂直侧面一侧的加工工位上垂直设置有与垂直侧面平行的定模限位板,每块定模限位板的长度大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定模限位板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之间构成与工件配合的定位插槽。具体地,首先将预加工的钣金工件的对角位置套设在定位端面组上,动模驱动件下降施压使动模弹性下压,将预加工的钣金工件的对角位置弯折成与动模相仿的形状,实现成型的工序;进一步地,钣金工件的对角翻边分别与定位插槽配合,能有效起到限位固定作用,且每块定模限位板的长度大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增大钣金工件的对角翻边与定模限位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钣金工件的对角翻边受力面积,当动模向下冲压时,提高钣金工件的稳定性,从而使成型更好,使成型边缘整齐,且加工快速,有效提高生产效能。所述加工工位的顶部通过两滑杆升降式设置有升降座,升降座上开设有适于动模驱动件安装的凹腔,动模驱动件安装在凹腔内与动模上下对应,且升降座下降时使动模下压,实现冲压成型工序;进一步地,当升降座上升时,动模即可弹性复位,便于将钣金工件从定模取出。每块定模限位板的内侧底端分别向定模的方向延伸有定位承托面,将钣金工件的对角两翻边分别承托在定位承托面上,前述的每块定模限位板延长,使承托翻边的长度增大,便于加工时安装工件,起更好定位作用,以及加工后便于拆卸工件。与定模配合的动模一端面为凹面弧形状,与动模配合的定模一端面为凸面弧形状,使成型后的钣金工件的对角位置构成弧面倒角状。所述动模驱动件为轮体,轮体的外圆周面按圆周方向向内凹嵌,动模顶部设有与轮体的外圆周面配合的凸部,使动模驱动件向下释压时,提高动模驱动件与动模的吻合性,且起到导向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动模一侧设有成型凹面,两垂直侧面之间构成与成型凹面配合的成型倒角端面,使成型后的钣金工件的对角位置构成弧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为钣金对角成型装置,首先将预加工的钣金工件的对角位置套设在定位端面组上,动模驱动件下降施压使动模弹性下压,将预加工的钣金工件的对角位置弯折成与动模相仿的形状,实现成型的工序;(二)本技术为钣金对角成型装置,钣金工件的对角翻边分别与定位插槽配合,能有效起到限位固定作用,且每块定模限位板的长度大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增大钣金工件的对角翻边与定模限位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钣金工件的对角翻边受力面积,当动模向下冲压时,提高钣金工件的稳定性,从而使成型更好,使成型边缘整齐,且加工快速,有效提高生产效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钣金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4所示,钣金对角成型装置,包括冲压主体1,冲压主体1内开设有加工工位2,加工工位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工件3配合的定模4,定模4的一侧通过弹簧5设置有与定模4配合且高于定模4的动模6,动模6与定模4之间构成适于钣金工件3套设定位的成型区间7,加工工位2的顶部上下升降设置有可使动模6下压的动模驱动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4上设置有构成对角的两垂直侧面9,两垂直侧面9之间的定模4顶部设有水平顶面10,两垂直侧面9与水平顶面10共同构成与工件3定位配合的定位端面组11,每个垂直侧面9一侧的加工工位2上垂直设置有与垂直侧面9平行的定模限位板12,每块定模限位板12的长度大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9,定模限位板12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9之间构成与工件3配合的定位插槽13。具体地,首先将预加工的钣金工件3的对角位置套设在定位端面组11上,动模驱动件8下降施压使动模6弹性下压,将预加工的钣金工件3的对角位置弯折成与动模6相仿的形状,实现成型的工序;进一步地,钣金工件3的对角翻边3a分别与定位插槽13配合,能有效起到限位固定作用,且每块定模限位板12的长度大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9,增大钣金工件3的对角翻边3a与定模限位板12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钣金工件3的对角翻边3a受力面积,当动模6向下冲压时,提高钣金工件3的稳定性,从而使成型更好,使成型边缘整齐,且加工快速,有效提高生产效能。所述加工工位2的顶部通过两滑杆14升降式设置有升降座15,升降座15上开设有适于动模驱动件8安装的凹腔16,动模驱动件8安装在凹腔16内与动模6上下对应,且升降座15下降时使动模6下压,实现冲压成型工序;进一步地,当升降座15上升时,动模6即可弹性复位,便于将钣金工件3从定模4取出。每块定模限位板12的内侧底端分别向定模4的方向延伸有定位承托面17,将钣金工件3的对角两翻边3a分别承托在定位承托面17上,前述的每块定模限位板12延长,使承托翻边3a的长度增大,便于加工时安装工件3,起更好定位作用,以及加工后便于拆卸工件3。与定模4配合的动模6一端面为凹面弧形状,与动模6配合的定模4一端面为凸面弧形状,使成型后的钣金工件3的对角位置构成弧面倒角状。所述动模驱动件8为轮体,轮体的外圆周面按圆周方向向内凹嵌,动模6顶部设有与轮体的外圆周面配合的凸部18,使动模驱动件8向下释压时,提高动模驱动件8与动模6的吻合性,且起到导向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动模6一侧设有成型凹面19,两垂直侧面9之间构成与成型凹面19配合的成型倒角端面20,使成型后的钣金工件3的对角位置构成弧面状。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技术的技术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钣金对角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钣金对角成型装置,包括冲压主体(1),冲压主体(1)内开设有加工工位(2),加工工位(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工件(3)配合的定模(4),定模(4)的一侧通过弹簧(5)设置有与定模(4)配合且高于定模(4)的动模(6),动模(6)与定模(4)之间构成适于钣金工件(3)套设定位的成型区间(7),加工工位(2)的顶部上下升降设置有可使动模(6)下压的动模驱动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4)上设置有构成对角的两垂直侧面(9),两垂直侧面(9)之间的定模(4)顶部设有水平顶面(10),两垂直侧面(9)与水平顶面(10)共同构成与工件(3)定位配合的定位端面组(11),每个垂直侧面(9)一侧的加工工位(2)上垂直设置有与垂直侧面(9)平行的定模限位板(12),每块定模限位板(12)的长度大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9),定模限位板(12)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9)之间构成与工件(3)配合的定位插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钣金对角成型装置,包括冲压主体(1),冲压主体(1)内开设有加工工位(2),加工工位(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工件(3)配合的定模(4),定模(4)的一侧通过弹簧(5)设置有与定模(4)配合且高于定模(4)的动模(6),动模(6)与定模(4)之间构成适于钣金工件(3)套设定位的成型区间(7),加工工位(2)的顶部上下升降设置有可使动模(6)下压的动模驱动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4)上设置有构成对角的两垂直侧面(9),两垂直侧面(9)之间的定模(4)顶部设有水平顶面(10),两垂直侧面(9)与水平顶面(10)共同构成与工件(3)定位配合的定位端面组(11),每个垂直侧面(9)一侧的加工工位(2)上垂直设置有与垂直侧面(9)平行的定模限位板(12),每块定模限位板(12)的长度大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9),定模限位板(12)与同一侧的垂直侧面(9)之间构成与工件(3)配合的定位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华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