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式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2584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式动力装置。以简单的构造阻止油浸入到设置于马达式动力装置的壳体的通气室中。马达式动力装置具有:第1壳体(17、18),其收纳电动马达(11);第2壳体(14、16),其收纳减速器(12)和差速器(13);第3壳体(20),其分隔出了减速器收纳室(47)和差速器收纳室(48);以及通气室(50),其设置于第2壳体(14、16)的上部。在通气室(50)中形成有与减速器收纳室(47)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50a)以及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孔(50b),减速器(12)的向差速器(13)的最终从动齿轮(38)传递驱动力的最终主动齿轮(36)隔着差速器收纳室(48)而位于开口部(50a)的相反侧。

Motor type power uni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otor type power unit. With simple construction, oil is prevented from being immersed in a breather chamber of a housing arranged in a motor type power unit. Motor type power device has a first casing (17, 18), which included an electric motor (11); second case (14, 16), the storage speed reducer (12) and (13); third differential shell (20), which separated the reducer storage chamber (47) and differential storage room (48); and the ventilation room (50),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shell (14, 16) of the upper. In the ventilation room (50) is formed in the storage chamber and the speed reducer (47) an opening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ternal space (50a)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atmosphere through hole (50b), reducer (12) to (13) the final differential driven gear (38) to deliver the final driving gear driving force (36) across the differential storage chamber (48) and is located in the opening part (50a) of the opposite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式动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式动力装置,该马达式动力装置经由减速器将电动马达的转子轴的旋转传递给差速器,差速器的一对输出轴中的一方配置在所述转子轴的内部。
技术介绍
在该马达式动力装置中,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而公知有如下装置:在收纳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差速器的主齿轮、副齿轮、最终主动齿轮、最终从动齿轮等的变速器收纳室的上部,形成第1通气室和第2通气室,利用该第1、第2通气室将混入到呼吸气体中的油雾分离而防止向大气扩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37424号公报另外,在上述以往的装置中,由于变速器收纳室的上部直接构成第1通气室,因此收纳于变速器收纳室中的齿轮所带起的油容易浸入到第1通气室中,在第1通气室中难以充分地分离油雾。为此,需要在第1通气室的上方进一步形成第2通气室来将油雾分离,存在因设置有两个通气室而导致构造的复杂化或壳体的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利用简单的构造来阻止油浸入到设置于马达式动力装置的壳体的通气室中。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式动力装置,其经由减速器将电动马达的转子轴的旋转传递给差速器,差速器的一对输出轴中的一方配置在所述转子轴的内部,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式动力装置具有:第1壳体,其收纳所述电动马达;第2壳体,其与所述第1壳体结合,并收纳所述减速器和所述差速器;第3壳体,其结合于所述第2壳体的内部结合,并分隔出了收纳所述减速器的减速器收纳室和收纳所述差速器的差速器收纳室;以及通气室,其被设置于所述第2壳体的上部,在所述通气室中形成有与所述减速器收纳室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和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减速器的向所述差速器的最终从动齿轮传递驱动力的最终主动齿轮隔着所述差速器收纳室而位于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并且,根据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马达式动力装置,在第1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壳体的外周部以在企口嵌合部处嵌合的状态结合于所述第2壳体上。并且,根据第3方面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马达式动力装置,在第1方面或者第2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室的开口部相对于所述减速器的将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最终主动齿轮的主齿轮和副齿轮的旋转面沿轴向偏移。并且,根据第4方面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马达式动力装置,在第1方面至第3方面中的任意1项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是将差速器侧壳半体和减速器侧壳半体结合而构成的,所述通气室形成为跨所述差速器侧壳半体和所述减速器侧壳半体,通过使包围所述通气室的所述差速器侧壳半体的分割面和所述减速器侧壳半体的分割面的一部分错开而形成了所述开口部。另外,实施方式中的变速器壳14与本专利技术的第2壳体或者差速器侧壳半体对应,实施方式中的马达/变速器壳16与本专利技术的第2壳体或者减速器侧壳半体对应,实施方式中的马达中心壳17和马达侧壳18与本专利技术的第1壳体对应,实施方式中的中间壳20与本专利技术的第3壳体对应,实施方式中的左驱动轴45和中心轴46与本专利技术的输出轴对应。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1方面的结构,马达式动力装置具有:第1壳体,其收纳电动马达;第2壳体,其与第1壳体结合,并收纳减速器和差速器;第3壳体,其结合于第2壳体的内部,并分隔出了收纳减速器的减速器收纳室和收纳差速器的差速器收纳室;以及通气室,其被设置于第2壳体的上部。在通气室中形成有与减速器收纳室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以及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孔,减速器的向差速器的最终从动齿轮传递驱动力的最终主动齿轮隔着差速器收纳室而位于开口部的相反侧,因此能够使差速器所带起的油封入差速器收纳室内而不容易浸入到减速器收纳室中,而且在减速器收纳室中由减速器的最终主动齿轮所带起的油在差速器收纳室中被遮挡而不容易浸入到通气室的开口部中。并且,根据第2方面的结构,由于第3壳体的外周部以在企口嵌合部处嵌合的状态结合在第2壳体上,因此能够将第3壳体牢固且高精度地支承于第2壳体。并且,根据第3方面的结构,由于通气室的开口部相对于减速器的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最终主动齿轮的主齿轮和副齿轮的旋转面沿轴向偏移,因此能够使从旋转的主齿轮和副齿轮飞散的油不容易浸入到通气室中。并且,根据第4方面的结构,第2壳体是将差速器侧壳半体和减速器侧壳半体结合而构成的,通气室形成为跨差速器侧壳半体和减速器侧壳半体,通过使包围通气室的差速器侧壳半体的分割面和减速器侧壳半体的分割面的一部分错开而形成了开口部,因此不需要特別的机械加工就能够容易地形成通气室的开口部。附图说明图1是马达式动力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3-3线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变速器壳和中间壳的分解立体图。标号说明11:电动马达;12:减速器;13:差速器;14:变速器壳(第2壳体、差速器侧壳半体);14b:分割面;16:马达/变速器壳(第2壳体、减速器侧壳半体);16a:分割面;17:马达中心壳(第1壳体);18:马达侧壳(第1壳体);20:中间壳(第3壳体);28:转子轴;34:副齿轮;36:最终主动齿轮;37:主齿轮;38:最终从动齿轮;45:左驱动轴(输出轴);46:中心轴(输出轴);47:减速器收纳室;48:差速器收纳室;49:企口嵌合部;50:通气室;50a:开口部;50b: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电机汽车的动力单元而使用的马达式动力装置一体地具有电动马达11、减速器12和差速器13,马达式动力装置的外轮廓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车宽方向左端的变速器壳14;利用螺栓15…结合在变速器壳14的右端的马达/变速器壳16;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结合在马达/变速器壳16的右端的马达中心壳17;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结合在马达中心壳17的右端的马达侧壳18;利用螺栓19…结合在变速器壳14的内表面上的中间壳20构成。电动马达11收纳在马达中心壳17和马达侧壳18的内部。并且,中间壳20将变速器壳14和马达/变速器壳16的内部分隔成右侧的减速器收纳室47和左侧的差速器收纳室48,在减速器收纳室47中收纳有减速器12,在差速器收纳室48中收纳有差速器13。电动马达11由固定于马达中心壳17的内周面的定子21和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定子21的内部的转子22构成。定子21由定子铁芯23和卷绕于定子铁芯23的外周的多个线圈24…构成,所述定子铁芯23由层叠钢板构成。并且,转子22由转子轴28、转子铁芯29以及埋设于转子铁芯29的外周部的多个永磁铁30…构成,该转子轴28分别借助于球轴承25、26、27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壳20、马达/变速器壳16和马达侧壳18,所述转子铁芯29被固定于转子轴28且由层叠钢板构成。减速器12具有减速器轴33,该减速器轴33分别借助于滚子轴承31和球轴承32而支承于变速器壳14和马达/变速器壳16,在减速器轴33上设置有副齿轮(countgear)34、停车齿轮35以及最终主动齿轮36。并且,设置于转子轴28的左端的主齿轮37与减速器轴33的副齿轮34啮合,减速器轴33的最终主动齿轮36与差速器13的最终从动齿轮38啮合。差速器13具有:差速器壳41,其分别借助于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马达式动力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式动力装置,其经由减速器(12)将电动马达(11)的转子轴(28)的旋转传递给差速器(13),差速器(13)的一对输出轴(45、46)中的一方被配置在所述转子轴(28)的内部,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式动力装置具有:第1壳体(17、18),其收纳所述电动马达(11);第2壳体(14、16),其与所述第1壳体(17、18)结合,并收纳所述减速器(12)和所述差速器(13);第3壳体(20),其结合于所述第2壳体(14、16)的内部,并分隔出了收纳所述减速器(12)的减速器收纳室(47)和收纳所述差速器(13)的差速器收纳室(48);以及通气室(50),其被设置于所述第2壳体(14、16)的上部,在所述通气室(50)中形成有与所述减速器收纳室(47)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50a)以及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孔(50b),所述减速器(12)的向所述差速器(13)的最终从动齿轮(38)传递驱动力的最终主动齿轮(36)隔着所述差速器收纳室(48)而位于所述开口部(50a)的相反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10 JP 2016-0466081.一种马达式动力装置,其经由减速器(12)将电动马达(11)的转子轴(28)的旋转传递给差速器(13),差速器(13)的一对输出轴(45、46)中的一方被配置在所述转子轴(28)的内部,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式动力装置具有:第1壳体(17、18),其收纳所述电动马达(11);第2壳体(14、16),其与所述第1壳体(17、18)结合,并收纳所述减速器(12)和所述差速器(13);第3壳体(20),其结合于所述第2壳体(14、16)的内部,并分隔出了收纳所述减速器(12)的减速器收纳室(47)和收纳所述差速器(13)的差速器收纳室(48);以及通气室(50),其被设置于所述第2壳体(14、16)的上部,在所述通气室(50)中形成有与所述减速器收纳室(47)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50a)以及与大气连通的连通孔(50b),所述减速器(12)的向所述差速器(13)的最终从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和高岛太郎喜友名美晴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