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顶板和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83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顶板和轨道车辆,所述侧顶板包括:面板;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在所述面板的背面;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且适于与车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顶板,将侧顶板的各个部件模块化生产,侧顶板的加工工艺被简化,质量控制更容易,特别是面板的弧度和粗糙度易于保证,可以实现侧顶板的批量化高效生产,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顶板和具有该侧顶板的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侧顶板安装于轨道车辆的侧顶部,其背面安装有多种零部件,需要在侧顶板的背面安装与这些零部件对应的安装工位,相关技术中,侧顶板为整体挤压成型,包括弧形面板挤压成型及背面加强筋挤压成型。一方面,由于面板厚度比较薄,对于面板的外观及弧度要求又比较高,该整体挤出成型工艺不易实现侧顶板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由整体挤出成型工艺制造的侧顶板没有预留侧顶板安装工位,包括铰链、支撑架或者气弹簧等的安装工位,使得在侧顶板安装时必须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而焊接时的高温极易使得薄面板扭曲变形,从而影响侧顶板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工工艺简单的侧顶板。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侧顶板的轨道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顶板,包括:面板;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在所述面板的背面;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且适于与车体相连。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顶板,将侧顶板的各个部件模块化生产,侧顶板的加工工艺被简化,质量控制更容易,特别是面板的弧度和粗糙度易于保证,可以实现侧顶板的批量化高效生产,且成本低。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侧顶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为C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底面与所述面板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表面贴合。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开,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具体地,所述第二加强筋横跨在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铆接在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车体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相连,且通过轴向的垫片与螺栓定位。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设置有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侧顶板。所述轨道车辆与上述的侧顶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顶板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顶板的轴测图。附图标记:侧顶板10,面板1,第一加强筋2,第二加强筋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垫片6,螺栓7,喇叭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首先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顶板10。如图1-图2所示,侧顶板10包括:面板1、加强筋、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其中,面板1的形状的可以根据轨道车辆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面板1可以为朝向背面弯曲的弧形,且面板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行进)一致,面板1的宽度方向为大体沿上下方向。加强筋安装在面板1的背面,加强筋可以支撑面板1,增强面板1的强度和刚度,加强筋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安装零部件的安装点。第一连接件4安装在面板1上,第二连接件5与第一连接件4相连,且第二连接件5适于与车体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顶板10为分体式设计,再将各个零部件组装,这样,便于控制各个模块的质量,提高侧顶板10的制造质量,且加工工艺简单,可以同时生产各个零部件,缩短侧顶板10的生产周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顶板10,将侧顶板10的各个部件模块化生产,侧顶板10的加工工艺被简化,质量控制更容易,特别是面板1的弧度和粗糙度易于保证,可以实现侧顶板10的批量化高效生产,且成本低。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加强筋可以与面板1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先用粘胶定位再铆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提高装配的精准性,且可以防止面板1变形,提高面板1的弧度精度。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2,加强筋可以包括第一加强筋2和第二加强筋3。其中,第一加强筋2与面板1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第一加强筋2可以为C形,第一加强筋2的底面与面板1的背面贴合。具体地,第一加强筋2的截面为矩形框,且矩形框的一个长边的中部设有缺口,矩形框的另一个长边即为第一加强筋2的底面。第二加强筋3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加强筋2件上,比如第二加强筋3可以通过T型螺栓安装在第一加强筋2上,T型螺栓的头部嵌入第一加强筋2的C形槽内,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加强筋3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3为C形,且第二加强筋3的底面与第一加强筋2的上表面贴合,具体地,第二加强筋3的截面为矩形框,且矩形框的一个长边的中部设有缺口,矩形框的另一个长边即为第二加强筋3的底面。第一加强筋2与第二加强筋3交错设置,比如第一加强筋2与第二加强筋3垂直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筋2的C形槽和第二加强筋3的C形槽均可以作为待安装的零部件的安装点,比如气弹簧、噪音检测器、喇叭4040等零部件可以通过各自的安装支架与T形螺栓配合,并安装在C形槽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加强筋2可以沿面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加强筋3与第一加强筋2垂直,第一加强筋2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2沿面板1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开,第二加强筋3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3沿面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第二加强筋3横跨在多个第一加强筋2上。这样,面板1的各个方向的强度和刚度支撑足够,且面板1的背面的安装点多。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铆接在面板1的背面,以防止面板1变形,第二连接件5适于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车体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可以铰接相连,以便于侧顶板10的开合。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通过轴向的垫片6与螺栓7定位,第一连接件4的两端均具有螺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在所述面板的背面;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且适于与车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在所述面板的背面;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且适于与车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为C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底面与所述面板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表面贴合。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伟陈燕华朱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