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3305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结构,包括:离合轮,固定轮,轮轴,离合齿轮和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差速变向原理,在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离合轮和固定轮,其中,轮轴通过离合齿轮带动离合轮转动,且轮轴直接带动固定轮转动。离合齿轮利用弹性件施加的弹力与离合轮上的连接齿相卡合,当转向结构遇到障碍物时,弹性件施加的弹力不足以使离合齿轮继续带动离合轮转动,而此时固定轮的转速不变,就会在固定轮和离合轮之间产生速度差,进而产生变向,实现装置在遇到障碍物时自动转向的功能。

Steer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ering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lutch wheel, a fixed wheel, a wheel shaft, a clutch gear and an elastic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utilizes the differential speed change direction principl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wheel shaf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on-off wheel and a fixed wheel, wherein, the wheel shaft drives the clutch wheel to rotate by the clutch gear, and the wheel shaft directly drives the fixed wheel to rotate. The clutch gear utilizing the elastic piece applied force and the clutch wheel on the connecting teeth are clamped, when the steering structure obstacle, elastic member applied elastic enough to make clutch gear to drive the clutch wheel to rotate, while the fixed wheel speed constant, will be in the fixed wheel and between the clutch wheel speed difference. Then change to achieve the automatic steering device when encountering obstacles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结构
本技术涉及滚轮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在滚轮机械领域,尤其自动化要求比较高的装置,要求滚轮可以使安装有滚轮的装置在遇到障碍物时具有自动转向的功能。以四轮移动的设备来说,传统的转向结构通常在在四个轮子中间设置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转向轮,通过设置的转向轮使设备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够进行转向以避开障碍物,然而,这种传统的转向方式,不仅要在原本四个轮子之间再加入一个转向轮,使得整体结构复杂,同时增加组装过程中的成本及零部件的成本,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更为简单的转向结构,以解决滚轮机械转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转向结构,包括:离合轮、固定轮、轮轴、离合齿轮和弹性件;离合轮设置在轮轴的一端,固定轮连接在轮轴的另一端;离合轮朝向固定轮的面设置有连接齿;离合齿轮设置于在轮轴上与连接齿咬合,且离合齿轮可沿轮轴方向移动,离合齿轮包含朝向离合轮的齿面及朝向固定轮的抵靠面;轮轴上靠近固定轮设置有凸出部,弹性件设置于抵靠面及凸出部之间。进一步地,连接齿为圆盘齿轮,连接齿中心设置有开孔,轮轴插入开孔。进一步地,进一步还包括有驱动连接件,驱动连接件设置于轮轴上并与固定轮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驱动连接件相配合。进一步地,驱动连接件及驱动件为相互配合的斜齿轮。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本技术利用差速变向原理,在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离合轮和固定轮,其中,轮轴通过离合齿轮带动离合轮转动,且轮轴直接带动固定轮转动。离合齿轮利用弹性件施加的弹力与离合轮上的连接齿相卡合,当转向结构遇到障碍物时,弹性件施加的弹力不足以使离合齿轮继续带动离合轮转动,而此时固定轮的转速不变,就会在固定轮和离合轮之间产生速度差,进而产生变向,实现装置在遇到障碍物时自动转向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转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转向结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为:离合轮1连接齿11开孔12固定轮2轮轴3凸出部31离合齿轮4齿面41抵靠面42弹性件5驱动连接件6驱动件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考图1及图2,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转向结构,包括:离合轮1、固定轮2、轮轴3、离合齿轮4和弹性件5;其中,轮轴3具有两端,离合轮1设置在轮轴3的一端,固定轮2连接在轮轴3的另一端;离合轮1朝向固定轮2的面设置有连接齿11,连接齿11为圆盘齿轮,连接齿11中心设置有开孔12,轮轴3插入开孔12中使轮轴3与离合轮1连接;离合齿轮4设置于在轮轴3上且与连接齿11咬合,同时,离合齿轮4可沿所述轮轴3长度方向移动,离合齿轮4包含朝向离合轮1的齿面41及朝向固定轮2的抵靠面42,离合齿轮4通过齿面41与连接齿11咬合;轮轴3上靠近固定轮2设置有凸出部31,弹性件5以自然状态设置于抵靠面42及凸出部31之间,并同时接触抵靠面42及凸出部3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为弹簧,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是以塑料材质形成的一个中空的弹性结构,套接在凸出部31与抵靠面42之间,弹性件5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离合齿轮4回复原位的恢复力。此外,进一步还包括有驱动连接件6及驱动件7,驱动连接件6设置于轮轴3上并与固定轮2连接,驱动件7与驱动连接件6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连接件6及驱动件7为相互配合的斜齿轮,驱动件7连接一个动力源(图中未显示),通过驱动件7与驱动连接件6带动轮轴3转动。在运动过程中,动力源通过通过驱动件7与驱动连接件6带动轮轴3转动,同时由于轮轴3与固定轮2固定连接,从而提供固定轮2转动的动力,与此同时,轮轴3上的离合齿轮4的齿面41与连接齿11为咬合状态,通过两者的咬合,使轮轴3带动连接齿11转动,进而带动离合轮1转动。当装置运动方向遭遇障碍物时,固定轮2因动力源提供的动力而持续转动,但离合轮1受到前进阻力时,连接齿11与离合齿轮4的齿面41产生旋转力矩而使弹性件5向凸出部31方向压缩,进而使离合齿轮4的齿面41与连接齿11之间咬合产生错位,使得固定轮2与离合轮1的转动不同步,形成固定轮2与离合轮1的差速,令装置产生变向,实现装置在遇到障碍物时自动转向的功能。更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弹力的弹性件5,进而影响装置变向的灵敏度,例如更换弹力较小的弹性件5,当遭遇障碍物时,离合齿轮4的齿面41与连接齿11之间容易产生咬合错位,使得装置更轻易的变向;如果更换弹力较大的弹性件5,要使弹性件5向内压缩的旋转力矩更大,离合齿轮4的齿面41与连接齿11之间不容易产生咬合错位,使得装置的变向较为不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选择合适弹力的弹性件5,使装置可以在遇到障碍物时有合理得变向动作。本技术利用差速变向原理,在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离合轮和固定轮,其中,轮轴通过离合齿轮带动离合轮转动,且轮轴直接带动固定轮转动。离合齿轮利用弹性件施加的弹力与离合轮上的连接齿相卡合,当转向结构遇到障碍物时,弹性件施加的弹力不足以使离合齿轮继续带动离合轮转动,而此时固定轮的转速不变,就会在固定轮和离合轮之间产生速度差,进而产生变向。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轮(1)、固定轮(2)、轮轴(3)、离合齿轮(4)和弹性件(5);所述离合轮(1)设置在所述轮轴(3)的一端,所述固定轮(2)连接在所述轮轴(3)的另一端;所述离合轮(1)朝向所述固定轮(2)的面设置有连接齿(11);所述离合齿轮(4)设置于在所述轮轴(3)上与所述连接齿(11)咬合,且所述离合齿轮(4)可沿所述轮轴(3)方向移动,所述离合齿轮(4)包含朝向所述离合轮(1)的齿面(41)及朝向所述固定轮(2)的抵靠面(42);所述轮轴(3)上靠近所述固定轮(2)设置有凸出部(31),所述弹性件(5)设置于所述抵靠面(42)及所述凸出部(3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轮(1)、固定轮(2)、轮轴(3)、离合齿轮(4)和弹性件(5);所述离合轮(1)设置在所述轮轴(3)的一端,所述固定轮(2)连接在所述轮轴(3)的另一端;所述离合轮(1)朝向所述固定轮(2)的面设置有连接齿(11);所述离合齿轮(4)设置于在所述轮轴(3)上与所述连接齿(11)咬合,且所述离合齿轮(4)可沿所述轮轴(3)方向移动,所述离合齿轮(4)包含朝向所述离合轮(1)的齿面(41)及朝向所述固定轮(2)的抵靠面(42);所述轮轴(3)上靠近所述固定轮(2)设置有凸出部(31),所述弹性件(5)设置于所述抵靠面(42)及所述凸出部(31)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昊宇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