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1443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10),其具有:与后底板(18)的下表面接合的下部横梁(25);和沿着下部横梁(25)与后底板(18)的上表面接合的上部横梁(24)。下部横梁(25)与后底板(18)一同形成闭合截面,且与两侧的前安装部(13)连结。上部横梁(24)与后底板(18)一同形成闭合截面。下部横梁(25)的后凸缘(55)和上部横梁(24)的前凸缘(44)以夹着后底板(18)重叠的方式接合。

Rear body structure

A rear body structure (10) having a lower cross beam (25) engaged with a lower surface of a rear base plate (18); and an upper cross member (24) joined along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cross member (25) and the rear base plate (18). The lower cross member (25) forms a closed cross section with the rear base plate (18)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mounting part (13) on both sides. The upper cross member (24) forms a closed section together with the rear base plate (18). The rear flange (55) of the lower cross member (25) and the front flange (44) of the upper cross member (24) engage in a way that overlaps the rear base plate (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底板的下方具有车辆用辅助设备或副车架的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介绍
在车身后部构造中,已知如下构造,其在车宽方向两侧的后车架上架设有横梁,与横梁连结地设有副车架,且在副车架上支承有后悬挂系统(例如日本特开2003-2233号公报)。通过使副车架与横梁连结,能够确保后悬挂系统的支承刚性。此外,能够由横梁来支承从后悬挂系统输入至副车架的载荷。在此,为了提高后悬挂系统的支承刚性,需要增大横梁的截面面积。由此,配置燃料箱等车辆用辅助设备的空间因横梁而被缩小。作为解决方法,能够考虑到增大车高来确保空间。但是,担心会因车高增大而导致降低车辆的运动性能。另一方面,在车身后部构造中,已知如下构造,其在后底板的下表面上接合有下部横梁,在后底板的上表面上接合有上部横梁,下部横梁的后凸缘和上部横梁的前凸缘在重合的状态下接合(例如日本特开2010-76671号公报)。通过使下部横梁的后凸缘与上部横梁的前凸缘接合,能够将下部横梁的截面面积抑制得小。由此,不增大车高就能够增大后底板下方的空间,从而能够在空间内配置燃料箱等的车辆用辅助设备。但是,在日本特开2010-76671号公报的车身后部构造中,并未由下部横梁支承副车架。由此,为了确保乘车舒适性能,将另外需要支承副车架的横梁,从而使车辆重量增加。此外,副车架并未由下部横梁支承,因此,燃料箱的支承刚性低,因行驶时的燃料箱的摇晃,而难以抑制燃料的流动音(所谓的“taptap”音)的产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766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以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为目的,该车身后部构造不升高车高就能够将燃料箱等的车辆用辅助设备配置在底板下方,且能够提高悬挂系统的支承刚性。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具有:在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车架;设在所述后车架的下部的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副车架;在所述副车架的上方配置在各后车架之间的后底板;和配置在所述后底板的下方的车辆用辅助设备,该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下部横梁,其在与所述后底板的下表面接合的状态下与车宽方向两侧的安装部连结,且与所述后底板一同形成闭合截面;和上部横梁,其沿着所述下部横梁而与所述后底板的上表面接合,且与所述后底板一同形成闭合截面,所述下部横梁的凸缘部和所述上部横梁的凸缘部以夹着所述后底板重叠的方式接合。这样,在后底板的下表面上接合下部横梁,且使下部横梁与车宽方向两侧的安装部连结。在该状态下,由下部横梁以及后底板形成闭合截面。此外,使上部横梁沿着下部横梁,且与后底板的上表面接合。在该状态下,由上部横梁以及后底板形成闭合截面。而且,使下部横梁的凸缘部和上部横梁的凸缘部夹着后底板而重合,且使重合后的各凸缘部接合。由此,能够将从车宽方向两侧的安装部向下部横梁输入的车宽方向载荷经由各凸缘部而高效地传递至上部横梁。由此,能够由各横梁支承所输入的车宽方向载荷。由此,能够确保相对于所输入的车宽方向载荷的刚性、所谓的支承刚性。此外,从车宽方向两侧的安装部向下部横梁输入的车宽方向载荷由下部横梁和上部横梁支承。由此,能够将下部横梁的截面面积抑制得小。由此,无需增大车高,就能够将配置车辆用辅助设备(例如,燃料箱)的空间形成在后底板的下方。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下部横梁和所述上部横梁配置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上。这样,将下部横梁和上部横梁配置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上。由此,通过下部横梁和上部横梁,能够支承后底板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宽阔区域。由此,能够恰当地提高后底板的刚性,能够提高乘车舒适性能。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车辆用辅助设备是燃料箱,且在所述燃料箱的内部收纳有阀,所述阀的上部在从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上部横梁的下方,在所述后底板与所述阀之间设有间隙。在此,将下部横梁和上部横梁配置于车身前后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上(即,彼此不同地配置)。由此,能够在后底板与燃料箱之间确保空间,能够在该空间内配置阀的上部。由此,通过利用后底板和燃料箱之间的空间来配置阀的上部,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阀的上部由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的阀支承部支承,所述阀支承部在所述下部横梁的车身后方、且与所述下部横梁的下表面相比配置在上方,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具有在从所述下部横梁的下方至所述阀支承部的范围内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部。在此,前面碰撞时,燃料箱因惯性力而向车身前方移动。于是,将阀支承部与下部横梁的下表面相比配置在上方,使燃料箱的上表面的倾斜部在从下部横梁的下方至阀支承部的范围内向上方延长。由此,在燃料箱因惯性力向车身前方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使倾斜部与下部横梁抵接。由此,能够防止阀与下部横梁相撞,能够防止由于阀的损伤或破损所造成的燃料泄漏。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车身后部构造还具有从所述后车架立起的后隔板,通过将所述后隔板的两腿部与所述上部横梁接合,而使后隔板以及上部横梁形成为环状。这样,使后隔板的两腿部与上部横梁接合,而使后隔板以及上部横梁形成为环状。此外,上部横梁经由下部横梁、安装部而与副车架连结。由此,能够将从副车架输入的载荷向下部横梁、上部横梁、前隔板传递。由此,能够由前隔板支承从副车架输入的载荷,能够谋求提高乘车舒适性能。此外,通过由前隔板支承从副车架输入的载荷,能够缩小下部横梁的截面面积,能够确保收纳燃料箱的收纳空间。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车辆用辅助设备是燃料箱,且使所述燃料箱经由树脂部件与所述下部横梁抵接。这样,将车辆用辅助设备作为燃料箱,使燃料箱经由树脂部件与下部横梁抵接。由此,能够由下部横梁恰当地支承燃料箱,能够提高所谓的燃料箱的支承刚性。由此,能够抑制行驶时的燃料箱的摇晃,而能够抑制燃料箱内的燃料的流动音(所谓的“taptap”音)的产生。在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车身后部构造还具有座椅支承锚固件,该座椅支承锚固件安装在所述后底板上,用于支承儿童座椅,所述座椅支承锚固件具有:安装杆,其通过使杆折曲为大致U字状,而具有供所述儿童座椅安装的U形安装部和从所述U形安装部延伸的一对自由端部;和底板固定部,其接合有所述安装杆的自由端部,且在所述下部横梁的上方与所述后底板固定。在此,为了支承儿童座椅,在后底板上安装有座椅支承锚固件。若考虑在该座椅支承锚固件上安装儿童座椅时的作业性,则优选为使座椅支承锚固件向车身前方以某种程度大幅延长。但是,在使座椅支承锚固件向车身前方大幅延长的情况下,要求设法提高座椅支承锚固件的安装强度。于是,将底板固定部固定在下部横梁的上方。即,能够由下部横梁支承与底板固定部接合的安装杆的自由端部。由此,能够提高座椅支承锚固件的安装强度,能够使座椅支承锚固件的U形安装部向车身前方以某种程度大幅延长。由此,提高在座椅支承锚固件的U形安装部上安装儿童座椅时的作业性。在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中,优选为,在所述底板固定部的下方,在所述下部横梁的内部设有前隔板。即,下部横梁的强度通过前隔板提高。由此,能够将底板固定部通过下部横梁牢固地安装,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支承锚固件的安装强度。由此,能够使座椅支承锚固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具有:在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车架;设在所述后车架的下部的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副车架;在所述副车架的上方配置在各后车架之间的后底板;和配置在所述后底板的下方的车辆用辅助设备,该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下部横梁,其在与所述后底板的下表面接合的状态下与车宽方向两侧的安装部连结,且与所述后底板一同形成闭合截面;和上部横梁,其沿着所述下部横梁而与所述后底板的上表面接合,且与所述后底板一同形成闭合截面,所述下部横梁的凸缘部和所述上部横梁的凸缘部以夹着所述后底板重叠的方式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7 JP 2015-211323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具有:在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车架;设在所述后车架的下部的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副车架;在所述副车架的上方配置在各后车架之间的后底板;和配置在所述后底板的下方的车辆用辅助设备,该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下部横梁,其在与所述后底板的下表面接合的状态下与车宽方向两侧的安装部连结,且与所述后底板一同形成闭合截面;和上部横梁,其沿着所述下部横梁而与所述后底板的上表面接合,且与所述后底板一同形成闭合截面,所述下部横梁的凸缘部和所述上部横梁的凸缘部以夹着所述后底板重叠的方式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横梁和所述上部横梁配置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辅助设备是燃料箱,在所述燃料箱的内部收纳有阀,所述阀的上部在从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上部横梁的下方,在所述后底板与所述阀之间设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的上部由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的阀支承部支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松佑纪福富勉室田将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