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4893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包括后大梁、第一加强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螺簧座、第四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设置于后扭梁内,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设置于第二加强板两侧,第三加强板设置于门槛两侧后大梁与前地板搭接处,第四加强板设置在后大梁前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力值明显降低,提升了结构的耐久性和支撑强度;增加了后大梁和前地板区域的连接,提升接头强度,降低焊点开裂风险;螺簧座处仅通过结构优化就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材料重量,由焊合的组件变为单件,降低制造工装和人力成本。

A rear beam weld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rear beam weld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 beam welding structure, including beam, reinforced plate, the first partition, the first second partitions, second reinforcing plates, third reinforcing plate, coil spring seat, fourth reinforcing plate, the first reinforcing plate and second reinforc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torsional beam,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ition plate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reinforcing plate on both sides, third reinforcing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threshold of two sides of front floor beams and joints, fourth reinforc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of the rear beam. The utility model obviously reduce the stress, enhance the durability and strength of support structure; increase after connecting beam and floor area, improve the joint strength, reduce the cracking risk of solder joints; a coil spring seat only through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s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under the premise of reducing the material weight by welding assembly into a single piece, reduce manufacturing tooling and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白车身结构中,后大梁分总成主要包括后大梁、扭梁安装焊合件(如果有)、后螺簧安装座、雪橇板、后门槛内板和后大梁延伸件等零件。主要有以下的作用:1、后大梁作为下车体后部的骨架,对整个车身的弯扭刚度有很大贡献;2、是后碰的主要受力和传递结构;3、需要为后悬、油箱、排气系统、制动管路等提供可靠的安装点,因此车身的后大梁焊合件在整车系统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车型中该零件结构有以下几种不同趋势结构:一、后扭梁安装点为平面时,对应安装点的大梁腔体内部加强板和隔板结构简单,没有充分发挥出钣金该重量所对应的刚性,导致安装区域易变形,容易引起结构疲劳失效。如图2所示,二、大梁焊合件与前地板直接搭接,仅有1排焊接空间,大梁本体、后座椅下板和前地板连接接头处强度有提升空间。如图3所示。三、后减震弹簧接附点偏离后大梁的中心时,普通车型的扭梁弹簧座是如下的结构形式,通过加强板和螺簧座搭接组成承载结构满足性能要求,同时进行减重。如图4所示。车身的性能指标中,重量和成本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零件重量一定的范围内,通过结构的优化发挥出最优程度的连接和支撑刚度。1、后扭梁安装面区域的大梁加强板特征少,没有针对扭梁与大梁的贴合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刚度偏低;2、提升后大梁与前地板搭接区域连接强度;3、满足性能的条件下,改变后扭梁座的结构形式,减轻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梁安装点加强板根据扭梁安装座的结构形式做优化,并做强化翻边等;后大梁前段增加加强板,加强板后大梁与前地板的连接,并降低了大梁成型难度;优化螺簧座的结构形式,实现减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包括后大梁、第一加强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螺簧座、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后扭梁内,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板与后大梁底部的贴合面处设置有增加倾斜的过渡面,其内侧面延伸到后大梁的立面,第二加强板与扭梁安装面的形状一致,具有翻边,所述第三加强板设置于门槛两侧后大梁与前地板搭接处,所述第四加强板设置在后大梁前段,所述螺簧座设置于所述后大梁中间位置,与所述后大梁通过焊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具有同侧连续翻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中间设置有筋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加强板两端增加有台阶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簧座与大梁的侧面和底面直接贴合焊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加强板与大梁侧面贴合,高度方向保持与螺簧座统一,并在相应部位增加筋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优化后扭梁安装点处加强板和隔板后,应力值明显降低,提升了结构的耐久性和支撑强度;增加了后大梁和前地板区域的连接,提升接头强度,降低焊点开裂风险;螺簧座处仅通过结构优化就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材料重量,由焊合的组件变为单件,降低制造工装和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下车体后大梁焊合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某车型后扭梁安装点处大梁腔体内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某车型后大梁与前地板搭接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某些车型螺簧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扭梁安装点处大梁腔体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C-C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后大梁与前地板搭接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螺簧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对应孔位编号应力图;图10是本技术的后大梁焊合件结构解析图;其中数字表示:1、后大梁;2、第一加强板;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二加强板;6、第三加强板;7、螺簧座;8、第四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5、6、7、10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包括后大梁1、第一加强板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第二加强板5、第三加强板6、螺簧座7、第四加强板8,所述第一加强板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后扭梁内,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板5两侧,根据后扭梁安装座的形式,将第一加强板2与大梁底部的贴合面增加倾斜的过渡面,内侧面延伸贴到大梁的立面,增加1排焊点,同时在加强板两端增加台阶面的收缩;新增第二加强板5,零件形状边界与扭梁安装面基本保持一致,并有增强刚度的翻边,所述第三加强板6设置于门槛两侧后大梁1与前地板搭接处,增加1排焊点,并做为厂内台车的定位孔,减少大梁前段的冲压成型难度。所述第四加强板设置在后大梁1前段,所述螺簧座7设置于所述后大梁1中间位置,与所述后大梁1通过焊点连接。如图5所示,将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改为具有同侧连续翻边,中间增加突出的筋条,上端由于结构受限保持无翻边状态,形成与第一加强板1焊接贴合边的连续性。如图8所示,针对螺簧中心偏出大梁截面的情况,使螺簧座7与大梁的侧面和底面直接贴合焊接,优化过渡圆角,提高螺簧座侧面Z向高度;同时大梁内侧加强板与大梁侧面贴合,高度方向保持与螺簧座统一,并在相应部位增加筋条。实施例:1、优化后,大梁外板和加强板1原来两处开裂点应力值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其中大梁外板降低幅度最大处达48%,有效的解决了零件的开裂。具体降低值如图9所示。2、使后大梁和前地板的接头处新增加强板,增加1排焊点,提升连接强度;同时满足高度方向滑车的输送孔要求,降低大梁成型难度。3、螺簧座由两个2.0厚度的焊合板变为厚度为1.6mm的单板,单侧减重约为:0.647-0.369=0.278kg,共减重约0.556kg。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后大梁、第一加强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螺簧座、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后扭梁内,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板与后大梁底部的贴合面处设置有增加倾斜的过渡面,其内侧面延伸到后大梁的立面,第二加强板与扭梁安装面的形状一致,具有翻边,所述第三加强板设置于门槛两侧后大梁与前地板搭接处,所述第四加强板设置在后大梁前段,所述螺簧座设置于所述后大梁中间位置,与所述后大梁通过焊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大梁焊合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大梁、第一加强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螺簧座、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后扭梁内,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板与后大梁底部的贴合面处设置有增加倾斜的过渡面,其内侧面延伸到后大梁的立面,第二加强板与扭梁安装面的形状一致,具有翻边,所述第三加强板设置于门槛两侧后大梁与前地板搭接处,所述第四加强板设置在后大梁前段,所述螺簧座设置于所述后大梁中间位置,与所述后大梁通过焊点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书权劳兵黎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