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碱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15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喜树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以喜树果实为原料,将其粉碎后用8~10倍量60%~90%乙醇对其进行浸泡24~48小时后渗漉,渗漉时间为10~15小时,减压70~80℃浓缩渗漉液至原体积的1/6~1/9,将所得浓缩液静置5~48小时,滤过,以氯仿萃取滤液,用量为浓缩液体积的0.5~3.0倍量,萃取次数为2~4次,合并氯仿萃取液经浓缩得膏状物,再依次以甲醇作溶剂对其进行重结晶纯化得喜树碱粗品,以氯仿-甲醇(1∶3~3∶1)混合溶剂对所得粗品重结晶纯化得喜树碱粗晶,以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1∶5~5∶1)混合溶剂对粗晶进行精制纯化得喜树碱精品,即喜树碱产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有效成分,特别是一种以喜树果实为原料,生产喜树碱的工艺。喜树碱(camptothecin,CPT),淡黄色片状结晶,分子式C20H16N2O4,分子量348.3,喜树碱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珙桐科旱莲属落叶乔木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sne)的根、皮、茎和种子中的一种生物碱;1966年Wall等人从喜树的叶和树皮中分离出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并确证了结构,它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对消化道肿瘤、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有效;经结构修饰衍生的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有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拓扑替康(topotecan)和10-羟基喜树碱,有多个活性化合物,如9-氨基喜树碱(9-amino-Camptothecin)、9-硝基喜树碱(9-nitro-camptothecin)等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目前,喜树碱一般是从喜树果实中提取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分别于以下时间公开了几种有关喜树碱提取工艺的专利工艺11996年5月8日公开的一种喜树碱的提取方法,专利申请号为94111946.7,该专利技术专利以喜树果实或根皮为原料,采用磨粉→水煮→煮液浓缩→膏状物→乙醇分离树胶杂质→析出粗品→氯仿混合液多次重结晶后得到产品的工艺路线,产品纯度92%,产出率约为2/10000;工艺21999年12月22日公开的一种喜树碱的生产方法,专利申请号为99112767.6,该专利技术以喜树叶为主要原料,果实为辅助原料,经粉碎→乙醇渗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渗漉提取后的剩余物料→浓缩渗漉液和萃取液→大孔吸附树脂柱层→重结晶得产品的工艺路线,产品纯度97.5%,产率2/10000~3/10000;工艺32000年4月26日公开的一种喜树碱的生产方法,专利申请号99113256.4,该专利技术以喜树叶及种子为原料,经粉碎→乙醇及水渗漉→浓缩渗漉液→大孔吸附树脂柱层→重结晶得产品的工艺路线,产品纯度97.5%,产率2/10000~3/10000;工艺42003年4月16日公开的喜树碱的生产工艺,专利申请号为01128211.8,该专利技术以喜树叶为原料,经粉碎→乙醇或碱水萃取→萃取液浓缩至浸膏→溶剂萃取并结晶得粗晶→重结晶得产品的工艺路线,产品纯度97.5%,产率2/10000。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工艺1的产品得率较低,约为2/10000;工艺2和工艺3的产品得率均不超过3/10000,而且工艺路线中使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或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处理方法,生产操作处理过程比较复杂,生产投入及设备前期投资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工艺4是以喜树叶为原料,产品得率也比较低(2/1000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喜树果实为原料、生产喜树碱的工艺。该工艺操作比较简便、提取得率较高、产品纯度好、适合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喜树果实中喜树碱的含量变化较大,为2/10000~14/10000,一般市售喜树果实的喜树碱含量能达到8/10000以上。本专利技术以8/10000~10/10000喜树果实为原料,经粉碎得药材粗粉→加入浓度为8~10倍量60%~90%乙醇浸泡24~48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静置5~48小时→滤过→氯仿萃取滤液→浓缩氯仿萃取液→膏状物→甲醇重结晶纯化得粗品→氯仿-甲醇混合溶剂重结晶纯化得喜树碱粗晶→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混合溶剂精制纯化得喜树碱精品(所得喜树碱产品纯度大于94%,产品得率大于4.0/10000)。具体地说以喜树果实为原料,将其粉碎后用8~10倍量60%~90%乙醇对其进行浸泡24~72小时后渗漉,渗漉时间为10~15小时,减压70~80℃浓缩渗漉液至原体积的1/6~1/9,将所得浓缩液静置5~48小时,滤过,以氯仿萃取滤液,用量为浓缩液体积的0.5~3倍量,萃取次数为2~4次,合并氯仿萃取液经浓缩得膏状物,再依次以甲醇作溶剂对其进行重结晶纯化得喜树碱粗品,以氯仿-甲醇(1∶3~3∶1)混合溶剂对所得粗品重结晶纯化得喜树碱粗晶,以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1∶5~5∶1)混合有机溶剂对粗晶进行精制纯化得喜树碱精品,即喜树碱产品;本专利技术中,用溶剂萃取滤液,萃取时所用溶剂可以用二氯甲烷代替氯仿,以乙醇代替甲醇作为溶剂进行重结晶纯化得粗品,以氯仿-乙醇(1∶3~3∶1)代替氯仿-甲醇(1∶3~3∶1)为溶剂重结晶纯化得粗晶,以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1∶5~5∶1)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1∶5~5∶1)为溶剂精制纯化得喜树碱精品。与已有喜树碱的生产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产品得率较高,为4.0/10000,纯度大于94%。本专利技术以喜树果实为原料生产喜树碱,原料采收方便,对喜树资源无破坏,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工艺选用了与以往工艺不同的几种混合有机溶剂对喜树碱粗品进行反复重结晶,经过渗漉提取→萃取→反复重结晶即得产品,生产工艺的生产设备投入小,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取喜树果实干品100Kg,粉碎得生药粗粉,用8倍量60%乙醇对其进行浸泡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药渣以适量水洗涤,洗涤液用于下一批渗麓套用;将乙醇渗漉液减压浓缩(70~80℃),回收乙醇至1/9体积,滤过,滤液分别以1.0、0.8、0.5倍量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萃取液,回收氯仿得膏状物,以甲醇溶解重结晶得喜树碱粗品,再以氯仿-甲醇(1∶3)混合溶剂对该喜树碱粗品重结晶得喜树碱粗晶,最后以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1∶5)对其重结晶精制即得喜树碱结晶产品40g,纯度95.4%,得率4.0/1000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取喜树果实干品500Kg,粉碎得生药粗粉,以10倍量90%乙醇浸泡24h后渗漉,收集渗漉液,将乙醇渗漉液减压浓缩(70~80℃),回收乙醇至1/6体积左右,滤过,滤液分别以1.5、1.0、0.5倍量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萃取液,回收氯仿得膏状物,以甲醇溶解重结晶得喜树碱粗品,再以氯仿-甲醇(3∶1)混合溶剂对该喜树碱粗品重结晶得喜树碱粗晶,最后以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5∶1)对其重结晶精制即得喜树碱结晶产品205g,纯度94.4%,得率4.1/1000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将1000Kg喜树果实粉碎后用浓度为80%重量为原料的9倍量的乙醇水对其进行浸泡48小时后渗漉、渗漉时间为15小时,然后浓缩渗漉液,将渗漉液经减压70~80℃浓缩至原体积的1/8,将所得浓缩液静置5小时、滤过,以二氯甲烷萃取滤液,用量为浓缩液重量的0.3、0.2倍量,萃取2次,浓缩二氯甲烷萃取液得到膏状物,再以乙醇作为溶剂重结晶纯化其得粗品,以氯仿∶乙醇=1∶1为溶剂重结晶纯化得粗晶,以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1∶1为溶剂精制纯化得喜树碱精品。权利要求1.一种喜树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以喜树果实为原料,将其粉碎后用8~10倍量60%~90%乙醇对其进行浸泡24~48小时后渗漉,渗漉时间为10~15小时,减压70~80℃浓缩渗漉液至原体积的1/6~1/9,将所得浓缩液静置5~48小时,滤过,以氯仿萃取滤液,用量为浓缩液体积的0.5~3.0倍量,萃取次数为2~4次,合并氯仿萃取液经浓缩得膏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必学梁光义陈丹曹佩雪赵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