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7037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1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边,下模与上模相对应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挡边相平行的第二挡边,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之间设有两个滚轮组,分别为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滚轮,两个滚轮组之间的垂直距离沿第一挡边的长度逐渐增大;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第一滚轮组的滚轮与第一挡边相接触,第二滚轮组的滚轮与第二挡边相接触;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模具设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用于推动金属型铸球模具向着滚轮间距增大的一端移动。预开模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适合应用于生产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造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
技术介绍
直径50mm以上磨球,采用金属型模具铸造时一般用手工铸造。金属型磨球铸造模具分上下模,上模中间有一个浇道,周围布置若干个磨球。铸造方法为把上模具和下模具造好型后,合模,再把铁水浇入模具内,等待一段冷却时间后,磨球自身的直径收缩,磨球的位置也向中心的浇道收缩,等收缩到合适的大小和位置,打开模具,取出里面的磨球和浇道,即完成一次铸造。根据磨球直径的不同,冷却的时间不同,一般从5分钟到20分钟不等,每种规格磨球有一个最佳的冷却开模时间,且这个时间允许的偏差较小,在几分钟内变化,太长或太短都会导致磨球因收缩与模具干涉,产生很大的作用力,模具无法顺利打开。自动生产线上浇注和开模都是机械设备来完成,基本上二者都是固定位置的,也就是说,从浇注到开模的时间是基本确定的,可调节的范围较小。此时,一旦发生某个设备故障,浇注好的模具就不能顺利运送到开模点来打开,冷却时间延长,就产生了磨球卡在模具内不能顺利开启的风险。维修好故障再来运行时,模具不能打开,就要用人工去敲打模具和设备,在外力的作用下,强制开启,且这个作用力要非常大,反复进行才行,有时甚至会把模具和设备敲坏,这样,破坏了生产线的运行节奏,设备不稳定,自动化生产不能连续进行,导致整个生产线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顺利实现开模,是金属型磨球自动化生产线开发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线上金属型磨球铸造过程中冷却时间过长导致难以开模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金属型铸球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边,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应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挡边相平行的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之间设有两个滚轮组,分别为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每个滚轮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滚轮,两个滚轮组之间的垂直距离沿所述第一挡边或第二挡边的长度逐渐增大;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所述第一滚轮组的滚轮与所述第一挡边相接触,第二滚轮组的滚轮与所述第二挡边相接触;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金属型铸球模具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金属型铸球模具向着滚轮间距增大的一端移动。根据本技术,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为水平分型面,且所述第二滚轮组水平设置。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之间形成的夹角不超过2°。根据本技术,所述金属型铸球模具的输送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之间间距较大的一端还设有沿模具移动方向设置的第三滚轮组和第四滚轮组,所述第三滚轮组和第四滚轮组平行,且第三滚轮组合第四滚轮组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之间的最大距离相同。根据本技术,所述推动机构为油缸。根据本技术,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为垂直分型面,且所述第二滚轮组垂直设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开模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滚轮组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也即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β,两滚轮组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由推动装置推动模具向着间距增大的一端移动,上模和下模受到垂直方向的张力,上模和下模逐渐被分离开来,即实现了预开模,预开模后给铸件的收缩提供了一定的退让空间,减少了铸件与模具的干涉应力,从而有利于后续顺利开模。预开模后的模具,可以在浇注完成后的任意时间打开,从而不用担心模具不能打开。这种预开模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适合于生产线上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2:下模;3:第一挡边;4:第二挡边;5:第一滚轮组;6:第二滚轮组;7:推动装置;8:第三滚轮组;9:第四滚轮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金属型铸球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边3,下模2与上模1相对应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挡边3相平行的第二挡边4,第一挡边3和第二挡边4之间设有两个滚轮组,分别为第一滚轮组5和第二滚轮组6,每个滚轮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滚轮,两个滚轮组之间的垂直距离沿第一挡边3或第二挡边4的长度逐渐增大;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第一滚轮组5的滚轮与第一挡边3相接触,第二滚轮组6的滚轮与第二挡边4相接触;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金属型铸球模具设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用于推动金属型铸球模具向着滚轮间距增大的一端移动。两滚轮组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也即第一滚轮组5和第二滚轮组6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β,两滚轮组位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由推动装置7推动模具向着间距增大的一端移动,上模1和下模2受到垂直方向的张力,上模1和下模2逐渐被分离开来,即实现了预开模,预开模后给铸件的收缩提供了一定的退让空间,减少了铸件与模具的干涉应力,从而有利于后续顺利开模。预开模后的模具,可以在浇注完成后的任意时间打开,从而不用担心模具不能打开。这种预开模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适合于生产线上应用。进一步地,上模1和下模2的分型面为水平分型面,且第二滚轮组6水平设置。具体地,第一滚轮组5和第二滚轮组6之间形成的夹角不超过2°。设定推动装置7的推力为F,模具前进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f,这时开模的力就为(F-f)/tgβ,这里由于所需开模的高度不要很高,β取值较小即可获得较大的开模力。当β为0.5°时,开模力为115(F-f),即开模的力是原来推动力的115倍,这么大的力足够打开这些模具,能实现顺利预开模。进一步地,推动机构优选为油缸。需要说明的是推动机构并不限定为油缸,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金属型铸球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边,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对应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挡边相平行的第二挡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之间设有两个滚轮组,分别为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每个滚轮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滚轮,两个滚轮组之间的垂直距离沿所述第一挡边或第二挡边的长度逐渐增大;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所述第一滚轮组的滚轮与所述第一挡边相接触,第二滚轮组的滚轮与所述第二挡边相接触;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金属型铸球模具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金属型铸球模具向着滚轮间距增大的一端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金属型铸球模具包括上模和
下模,所述上模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边,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
相对应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挡边相平行的第二挡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之间设有两个滚轮组,分别为第一滚轮
组和第二滚轮组,每个滚轮组包括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滚轮,两个
滚轮组之间的垂直距离沿所述第一挡边或第二挡边的长度逐渐增大;
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所述第一滚轮组的滚轮与
所述第一挡边相接触,第二滚轮组的滚轮与所述第二挡边相接触;
两个滚轮组之间垂直距离较短的一端的金属型铸球模具设有推动
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金属型铸球模具向着滚轮间距增大
的一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型铸球模具预开模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为水平分型面,且所述第二滚轮组水平
设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月灿黄建梅万龙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