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5751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的底部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上与所述型腔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芯轴,所述型腔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导道,所述型腔与所述浇注口相连通,所述浇注口与所述浇注导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冒口和带通孔的冷却层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产品出现结合痕以及气泡的情况发生,同时减少产品开裂和不饱模的数量,同时可以提高模具的加工速度,能够让浇注坯料在同一时间进行冷却,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压成型模具,属于模具设计

技术介绍
铸造成型为目前工业上大量使用的一种生产方式,在铸造模具的结构设计中,浇口的设计尤为重要,其中常见的浇口设计包括点浇口、侧浇口及轮幅式浇口,现有的铸造模具的浇口形式在产品很小和很薄进胶时,产品上容易出现结合痕,甚至出现不饱模、气泡和开裂,降低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铸压成型模具。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的底部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上与所述型腔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芯轴,所述型腔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导道,所述型腔与所述浇注口相连通,所述浇注口与所述浇注导道相连通。优选地,下模的底部还设置有顶针板,顶针板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顶针,顶针的顶部与上模的底部相接触。优选地,浇注口的上方还设置有用来膨胀收缩的冒口,冒口设置于上模与浇注导道之间。优选地,型腔与浇注口之间还设置有带通孔的冷却层。优选地,上模的内部靠近型腔的两侧面还设置有密封层。优选地,上模与下模之间还设置有升降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冒口和带通孔的冷却层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产品出现结合痕以及气泡的情况发生,同时减少产品开裂和不饱模的数量,同时可以提高模具的加工速度,能够让浇注坯料在同一时间进行冷却,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1-顶针板,2-下模,3-升降器,4-上模,5-冷却层,6-浇注口,7-浇注导道,8-型腔,9-密封层,10-芯轴,11-顶针,12-冒口。膨胀收缩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铸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4、下模2,上模4设置于下模2的上方,上模4的底部设置有型腔8,下模2上与型腔8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芯轴10,型腔8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口6,浇注口6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导道7,型腔8与浇注口6相连通,浇注口6与浇注导道7相连通。下模2的底部还设置有顶针板1,顶针板1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顶针11,顶针11的顶部与上模4的底部相接触。浇注口6的上方还设置有用来膨胀收缩的冒口12,冒口12设置于上模4与浇注导道7之间。型腔8与浇注口6之间还设置有带通孔的冷却层5。上模4的内部靠近型腔8的两侧面还设置有密封层9。上模4与下模2之间还设置有升降器3。本技术通过冒口12和带通孔的冷却层5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产品出现结合痕以及气泡的情况发生,同时减少产品开裂和不饱模的数量,同时可以提高模具的加工速度,能够让浇注坯料在同一时间进行冷却,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铸压成型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4)、下模(2),所述上模(4)设置于所述下模(2)的上方,所述上模(4)的底部设置有型腔(8),所述下模(2)上与所述型腔(8)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芯轴(10),所述型腔(8)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口(6),所述浇注口(6)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导道(7),所述型腔(8)与所述浇注口(6)相连通,所述浇注口(6)与所述浇注导道(7)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4)、下模(2),所述上模(4)设置于所述下模(2)的上方,所述上模(4)的底部设置有型腔(8),所述下模(2)上与所述型腔(8)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芯轴(10),所述型腔(8)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口(6),所述浇注口(6)的上方设置有浇注导道(7),所述型腔(8)与所述浇注口(6)相连通,所述浇注口(6)与所述浇注导道(7)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底部还设置有顶针板(1),所述顶针板(1)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顶针(11),所述顶针(11)的顶部与所述上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巧生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