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液力减震回能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002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液力减震回能车轮,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包括水平摆动的消除系统、垂直方向震动的消除系统、初始垂直方向力的校准系统。当车轮受到冲击,车轮会向上跳动,使得转动泵活塞外壁跟随向上跳动,下垂直活塞挤压缸内的液体,进入到下方转动泵腔体内,上垂直活塞抽吸压缸内的液体,使得上部分的转动泵腔体体积减小,因转动泵内壁活塞不发生转动,这样就迫使转动泵外壁活塞转动,整个轮胎在原来运动的基础之上,根据振幅的大小再叠加一个转动,动态调节轮胎的线速度,化解了瞬态冲击,保持运动车辆重心位置不变,减少滚动阻力,大幅降低车轮能耗;另一方面,直接在车轮上实现纵向和垂直向的减振功能,简化结构,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液力减震回能车轮,属于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轮每一次转动,当轮胎与路面接触时,由于承重的原因会产生变形。随着轮胎结构的变形,其组成部件会变热,这部分由发动机传输来的、用于驱动车辆运动的能量产生损耗,即发生了滚动阻力现象。滚动阻力来自于轮胎的形变,车辆在不停的震动,加剧了轮胎形变,使得滚动阻力系数大幅上升,车轮的能耗也跟着大幅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能够降低车轮结构的形变量,减少震动,就可以大幅降低,车轮能耗。对于电动车而言,电动车所使用的是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前进,而目前的电动车是通过悬架来减轻振动,并且悬架都没有考虑到水平方向的减振效应,此外悬架的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重量较重。因此,为了减少电动车结构的复杂性,降低成本,增加减振效果,可以考虑对车轮改进,直接在车轮上实现纵向和垂直向的减振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液力减震回能车轮。该专利技术可根据振幅的大小动态调节轮胎的线速度,保持车辆运动过程重心位置不变,化解了瞬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冲击,降低车轮的滚动阻力,提高电动车运行的平顺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液力减震回能车轮,包括车轮,车轮上连有减震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盘包括水平震动消除结构、竖直震动消除结构、校准结构;所述水平震动消除结构包括转动泵活塞外层3、左出口4、液压导流通道5、左导流柱6、导流柱复位弹簧7、转动泵活塞内层8、活塞I9、活塞腔10、复位扳手18、中心轴19、水平活塞20、缸体21、水平腔22、竖直腔27、右导流柱28、右出口29、活塞II30、弹簧31、活塞圆环固定板32;转动活塞泵外层3和转动活塞泵内层8相互嵌套,中空部分为活塞腔10;转动活塞泵外层3上设有活塞I9,转动活塞泵内层8上设有活塞II30,活塞I9和活塞II30将活塞腔10分为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所述活塞圆环固定板32内水平方向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活塞20,活塞20一端固定在中心轴19上,另一端固定在缸体21内,缸体21内设有水平腔22和竖直腔27,缸体21包括左缸体21-1和右缸体21-2,左缸体21-1通过水平腔22连通液压导流通道5到达左出口4,左出口4与下腔体10-2连通,左缸体21-1通过竖直腔27连通左导流柱6,左导流柱6上设有导流柱复位弹簧7,右缸体21-1通过竖直腔27连通右导流柱28至右出口29,右出口29与上腔体10-1连通;所述中心轴19竖直垂直方向上安装有复位扳手18,复位扳手18两端安装有弹簧31,弹簧31固定在活塞圆环固定板32上;所述竖直震动消除结构包括上活塞1、下活塞17、上缸体2、下缸体16,上活塞1和下活塞17的一端固定在活塞圆环固定板32上下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上缸体2、下缸体16内;所述校准结构包括活塞柱复位弹簧11、活塞柱12、竖直活塞13、活塞腔14、连通管15、光敏发光探头23、光敏接收探头、悬架固定夹41、高压油泵装置42、油泵固定片43、高压油管44,活塞柱12和竖直活塞13依次设置在竖直腔27的下方,活塞柱12上设有活塞住复位弹簧11,竖直活塞13设置在活塞腔14内,左右两侧的活塞腔14通过连通管15连通,其中一侧活塞腔14通过高压油管44与油泵装置42连接,右侧竖直腔27的外壁水平位置上安装有光敏发光探头23,在转动泵活塞内层8与之对应的一侧安装有光敏接收探头,油泵装置42通过油泵固定片43固定在悬架固定夹41的下方,悬架固定夹41固定在中心轴19上。所述车轮包括轮辋38、减震悬架40、轮胎39、轮毂33、轮毂封头34、轮毂电机定子35、轮毂电机转子36、车轮辐条37、密封挡板45,密封挡板45设置在减震盘和车轮之间,密封挡板45的轴心位置安装有轮毂33,轮毂33的端头安装有轮毂封头34,轮毂33外侧安装有轮毂电机定子35,轮毂电机定子35外侧安装轮毂电机转子36,该轮毂电机转子嵌入到轮毂电机外壳内,轮辋38通过车轮辐条37固定在轮毂电机外壳上,轮胎39固定安装在轮辋38之上,减震悬架40固定安装在悬架固定夹41之上,轮胎39材质采用硬质橡胶,轮胎39内部填充高密度硬质泡沫塑料,构成实心轮胎。所述弹簧31套设在弹簧柱上,弹簧柱固定在活塞圆环固定板32上。所述光敏接收探头有3个,包括下光敏接收探头24、中心光敏接收探头25和上光敏接收探头2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水平摆动的消除:车辆碾压到了石块,造成车辆的摆动,左边的水平活塞缸内的液体在受到拉伸之后,通过右导流柱28之后,由右出口29吸入上部分的转动泵腔体10-1的液体,这样就使得上腔体10-1腔体体积减小,下腔体10-2体积增加,由于整个转动泵活塞内层8是固定不动的,活塞II30不发生转动,这样就迫使活塞9I向上转动,转动泵活塞外层3靠车轮一侧安装有密封挡板45,密封挡板45的轴心位置安装有轮毂33,电动车轮毂33外侧安装有轮毂电机定子35,这样就使得轮毂电机定子35发生转动,由于轮毂电机定子35外侧安装轮毂电机转子36,该轮毂电机转子嵌入到轮毂电机外壳内,轮毂电机外壳为车轮辐条37,车轮辐条37把轮辋38固定连接在轮毂电机外壳上,于是整个轮胎在原来运动的基础之上再叠加一个转动,转动一个角度,使得轮胎外缘的线速度增加。这样,车辆的运动速度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轮胎的轴心位置。即轮胎轴心会发生前后摆动,但是这种摆动不会造成整辆车的摆动,在轮胎轴心发生水平摆动的时候,轮胎的外缘线速度发生改变,由此消除车辆的水平冲量。当车辆碾压完石块之后,进入到平顺应运动阶段,水平摆动通过水平力复位弹簧31进行复位,另一方面水平活塞20的运动使得液体产生流动,这样就形成了阻尼运动,这样就极大的削弱了摆动,更重要的是车轮边缘的变速运动是消除水平摆动最重要的因素。垂直方向震动的消除:当汽车在向前运动的时候,车轮碾压到石块,车轮会向上跳动,这样就使得转动泵活塞外层3跟随向上跳动,于是下活塞17挤压下缸体16内的液体,液体进入到下腔体10-2内;另一方面,上活塞1抽吸上缸体2内的液体,使得上腔体10-2内的液体减少,由于活塞I9是固定不动的,因而迫使活塞II30顺时针转动,这样就会导致中心轴19的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但车轮外缘在向上提升,同时加速转动,这样就动态消除了垂直方向上向上的振动,当车轮胎碾压时快结束时,在导流柱复位弹簧7和活塞柱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竖直活塞13复位,转动泵活塞外层3反向逆时针转动,同时中心轴19回复到转动泵活塞外层3圆环的轴心位置,这样就动态消除了垂直方向上向下的震动。初始垂直方向力的校准:由于车辆自身的重量发生改变的时候,转动泵活塞外层3和转动泵活塞内层8之间的轴心位置会发生改变,在理想状态下,转动泵活塞外层3圆环和转动泵活塞内层8圆环的轴心是重叠的,当车身的重量变大,转动泵活塞外层3的轴心位置会高于转动泵活塞内层8的轴心位置,同样当车身重量变小时,转动泵活塞外层3的轴心位置会小于转动泵活塞内层8的轴心位置。打开电门之后,光敏发光探头23发出光线,对应的下光敏接收探头24,中心光敏接收探头25和上光敏接收探头26就会接收到信号,判断出来转动活塞泵内层3相对于转动活塞泵外层8的轴心位置,之后启动高压油泵装置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车液力减震回能车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液力减震回能车轮,包括车轮,车轮上连有减震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盘包括水平震动消除结构、竖直震动消除结构、校准结构;所述水平震动消除结构包括转动泵活塞外层(3)、左出口(4)、液压导流通道(5)、左导流柱(6)、导流柱复位弹簧(7)、转动泵活塞内层(8)、活塞 I(9)、活塞腔(10)、复位扳手(18)、中心轴(19)、水平活塞(20)、缸体(21)、水平腔(22)、竖直腔(27)、右导流柱(28)、右出口(29)、活塞II(30)、弹簧(31)、活塞圆环固定板(32);转动活塞泵外层(3)和转动活塞泵内层(8)相互嵌套,中空部分为活塞腔(10);转动活塞泵外层(3)上设有活塞I(9),转动活塞泵内层(8)上设有活塞II(30),活塞I(9)和活塞II(30)将活塞腔(10)分为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所述活塞圆环固定板(32)内水平方向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水平活塞(20),水平活塞(20)一端固定在中心轴(19)上,另一端固定在缸体(21)内,缸体(21)内设有水平腔(22)和竖直腔(27),缸体(21)包括左缸体(21‑1)和右缸体(21‑2),左缸体(21‑1)通过水平腔(22)连通液压导流通道(5)到达左出口(4),左出口(4)与下腔体(10‑2)连通,左缸体(21‑1)通过竖直腔(27)连通左导流柱(6),左导流柱(6)上设有导流柱复位弹簧(7),右缸体(21‑1)通过竖直腔(27)连通右导流柱(28)至右出口(29),右出口(29)与上腔体(10‑1)连通;所述中心轴(19)竖直垂直方向上安装有复位扳手(18),复位扳手(18)两端安装有弹簧(31),弹簧(31)固定在活塞圆环固定板(32)上;所述竖直震动消除结构包括上活塞(1)、下活塞(17)、上缸体(2)、下缸体(16),上活塞(1)和下活塞(17)的一端固定在活塞圆环固定板(32)上下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上缸体(2)、下缸体(16)内;所述校准结构包括活塞柱复位弹簧(11)、活塞柱(12)、竖直活塞(13)、活塞腔(14)、连通管(15)、光敏发光探头(23)、光敏接收探头、悬架固定夹(41)、高压油泵装置(42)、油泵固定片(43)、高压油管(44),活塞柱(12)和竖直活塞(13)依次设置在竖直腔(27)的下方,活塞柱(12)上设有活塞住复位弹簧(11),竖直活塞(13)设置在活塞腔(14)内,左右两侧的活塞腔(14)通过连通管(15)连通,其中一侧活塞腔(14)通过高压油管(44)与油泵装置(42)连接,右侧竖直腔(27)的外壁水平位置上安装有光敏发光探头(23),在转动泵活塞内层(8)与之对应的一侧安装有光敏接收探头,油泵装置(42)通过油泵固定片(43)固定在悬架固定夹(41)的下方,悬架固定夹(41)固定在中心轴(1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液力减震回能车轮,包括车轮,车轮上连有减震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盘包括水平震动消除结构、竖直震动消除结构、校准结构;所述水平震动消除结构包括转动泵活塞外层(3)、左出口(4)、液压导流通道(5)、左导流柱(6)、导流柱复位弹簧(7)、转动泵活塞内层(8)、活塞I(9)、活塞腔(10)、复位扳手(18)、中心轴(19)、水平活塞(20)、缸体(21)、水平腔(22)、竖直腔(27)、右导流柱(28)、右出口(29)、活塞II(30)、弹簧(31)、活塞圆环固定板(32);转动活塞泵外层(3)和转动活塞泵内层(8)相互嵌套,中空部分为活塞腔(10);转动活塞泵外层(3)上设有活塞I(9),转动活塞泵内层(8)上设有活塞II(30),活塞I(9)和活塞II(30)将活塞腔(10)分为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所述活塞圆环固定板(32)内水平方向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水平活塞(20),水平活塞(20)一端固定在中心轴(19)上,另一端固定在缸体(21)内,缸体(21)内设有水平腔(22)和竖直腔(27),缸体(21)包括左缸体(21-1)和右缸体(21-2),左缸体(21-1)通过水平腔(22)连通液压导流通道(5)到达左出口(4),左出口(4)与下腔体(10-2)连通,左缸体(21-1)通过竖直腔(27)连通左导流柱(6),左导流柱(6)上设有导流柱复位弹簧(7),右缸体(21-1)通过竖直腔(27)连通右导流柱(28)至右出口(29),右出口(29)与上腔体(10-1)连通;所述中心轴(19)竖直垂直方向上安装有复位扳手(18),复位扳手(18)两端安装有弹簧(31),弹簧(31)固定在活塞圆环固定板(32)上;所述竖直震动消除结构包括上活塞(1)、下活塞(17)、上缸体(2)、下缸体(16),上活塞(1)和下活塞(17)的一端固定在活塞圆环固定板(32)上下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上缸体(2)、下缸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亚峰陈蜀乔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