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970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16:20
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包括前吊耳、后吊耳、摆板、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后桥总成连接的板簧,U型螺栓上部套设有与板簧顶部压接的压接板,板簧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压接板中部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螺栓的通孔;前吊耳和后吊耳均固定设在车架底部,板簧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卷耳和后卷耳;前吊耳通过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前卷耳连接,摆杆下端之间通过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后卷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提高减震效果的同时,确定了板簧受到压力时向后移动的方向,这样就避免了零部件之间的冲击,降低了减震部件损坏的隐患,当然,也增加了载重量,最终提高了三轮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Movable spring leaf damping mechanism for rear wheel of front wheel of three wheel motorcycle

The three wheeled motorcycle front wheel fixed movable spring damping mechanism, including front hanger, hanger, swing plate,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U type bolt and rear axle assembly connected spring, U type bolt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upper and top plate spring crimp crimping plate spring are connected by bolt connection, pressure the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for passing through holes of connecting bolts; and after the front hanger lug are fixed in the bottom frame, front and rear leaf spring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pring jaek; before the lug through the rot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jaek lubrica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lower end of the swinging rod after the rotation of lubrication structure and jaek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enhances the damp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spring back under pressure in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thus avoiding the impact between parts, reduce the shock parts damage risks, of course, also increased the load,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tricycle driving safety and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具体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以来,三轮摩托车载人或载货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三轮摩托车的车架与后车轮主轴之间通常采用板簧作为承载和减震部件。板簧是两端翘起的圆弧形结构,板簧两端翘起部分和车架相连接,利用板簧自身的弹力,达到承重及缓冲减震的作用。目前,板簧两端的卷耳均通过一个摆杆与车架底部的吊耳连接,这种连接结构在车轮经过颠簸的路面时,板簧会前后摆动,承载力较小,受到的不同方向的冲击力,会导致摆杆的损坏,导致车祸发生,安全性较差。另外,板簧两端卷耳内部的衬套受到冲击也经常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承载力大、减震零部件不易损坏、安全可靠性强的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包括前吊耳、后吊耳、摆板、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后桥总成连接的板簧,U型螺栓上部套设有与板簧顶部压接的压接板,板簧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压接板中部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螺栓的通孔;前吊耳和后吊耳均固定设在车架底部,板簧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卷耳和后卷耳;前吊耳通过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前卷耳连接,摆板设有两个,两个摆板沿前后方向对应设置,两个摆板上端均铰接在后吊耳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摆杆下端之间通过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后卷耳连接;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的构造相同。前吊耳包括左吊板和右吊板,左吊板上部右侧固定在车架上,右吊板上部左侧固定在车架上,左吊板和右吊板左右对应开设有穿孔;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包括销轴螺栓和套在销轴螺栓外的钢套,钢套插设在前卷耳内,销轴螺栓、钢套和前卷耳均位于左吊板和右吊板之间,销轴螺栓两端穿过穿孔并通过销轴螺母与左吊板或右吊板紧固连接,销轴螺栓的头部设有黄油嘴,销轴螺栓的头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轴向注油孔,钢套和销轴螺栓的中部沿径向方向对应开设有径向注油孔,径向注油孔内端与轴向注油孔连通,径向注油孔与前卷耳内壁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前吊耳与板簧前端的前卷耳之间没有前后方向的位移,后吊耳与板簧后端的后卷耳之间通过摆板连接,即板簧在受到压力时向后移动,这种板簧减震机构,在提高减震效果的同时,确定了板簧受到压力时向后移动的方向,这样就避免了零部件之间的冲击,降低了减震部件损坏的隐患,当然,也增加了载重量,最终提高了三轮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可以使用黄油枪通过黄油嘴向前卷耳和后卷耳的内壁注入黄油,充分提高与钢套之间的润滑性能,延长钢套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D-D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包括前吊耳46、后吊耳47、摆板48、中部通过U型螺栓49与后桥总成50连接的板簧51,U型螺栓49上部套设有与板簧51顶部压接的压接板52,板簧5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53连接,压接板52中部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螺栓53的通孔;前吊耳46和后吊耳47均固定设在车架1底部,板簧5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卷耳55和后卷耳56;前吊耳46通过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57与前卷耳55连接,摆板48设有两个,两个摆板48沿前后方向对应设置,两个摆板48上端均铰接在后吊耳47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摆杆下端之间通过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58与后卷耳56连接;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57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58的构造相同,因此,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58的具体构造不再赘述。前吊耳46包括左吊板59和右吊板60,左吊板59上部右侧固定在车架1上,右吊板60上部左侧固定在车架1上,左吊板59和右吊板60左右对应开设有穿孔。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57包括销轴螺栓61和套在销轴螺栓61外的钢套62,钢套62插设在前卷耳55内,销轴螺栓61、钢套62和前卷耳55均位于左吊板59和右吊板60之间,销轴螺栓61两端穿过穿孔并通过销轴螺母63与左吊板59或右吊板60紧固连接,销轴螺栓61的头部设有黄油嘴63,销轴螺栓61的头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轴向注油孔64,钢套62和销轴螺栓61的中部沿径向方向对应开设有径向注油孔54,径向注油孔54内端与轴向注油孔64连通,径向注油孔54与前卷耳55内壁连通。由于前吊耳46与板簧51前端的前卷耳55之间没有前后方向的位移,后吊耳47与板簧51后端的后卷耳56之间通过摆板48连接,即板簧51在受到压力时向后移动,这种板簧51减震机构,在提高减震效果的同时,确定了板簧51受到压力时向后移动的方向,这样就避免了零部件之间的冲击,降低了减震部件损坏的隐患,当然,也增加了载重量,最终提高了三轮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57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58,可以使用黄油枪通过黄油嘴63向前卷耳55和后卷耳56的内壁注入黄油,充分提高与钢套62之间的润滑性能,延长钢套62的使用寿命。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吊耳、后吊耳、摆板、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后桥总成连接的板簧,U型螺栓上部套设有与板簧顶部压接的压接板,板簧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压接板中部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螺栓的通孔;前吊耳和后吊耳均固定设在车架底部,板簧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卷耳和后卷耳;前吊耳通过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前卷耳连接,摆板设有两个,两个摆板沿前后方向对应设置,两个摆板上端均铰接在后吊耳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摆杆下端之间通过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后卷耳连接;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的构造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三轮摩托车后车轮前固定后活动式板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吊耳、后吊耳、摆板、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后桥总成连接的板簧,U型螺栓上部套设有与板簧顶部压接的压接板,板簧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压接板中部设有用于穿过连接螺栓的通孔;前吊耳和后吊耳均固定设在车架底部,板簧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卷耳和后卷耳;前吊耳通过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前卷耳连接,摆板设有两个,两个摆板沿前后方向对应设置,两个摆板上端均铰接在后吊耳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摆杆下端之间通过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与后卷耳连接;前转动注油润滑结构和后转动注油润滑结构的构造相同。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禄银生高中阳刘志达吕俊玲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银翔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