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021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其特点是,由轮毂(1)、外轴承(2)、内轴承(3)、外隔圈(4)、内隔圈(5)、外油封(6)、内油封(7)、外卡簧(8)、内卡簧(9)、锁紧螺母(10)、油封座圈(11)、挡圈(12)和齿圈(13)组成免维护轮毂单元体;制动鼓(14)通过车轮螺栓(15)和沉头螺钉(16)与轮毂单元体固定在一起组成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该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不仅实现了内、外轴承的独腔润滑,提高润滑效率和润滑质量,大大延长了润滑时间,还实现了轮毂总成真正结合成为一个单元体,免除了轮毂零部件经常分离导致的油封划伤等问题,实现了轮毂单元的整体拆装、整体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桥
,具体地讲是一种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车桥轮毂轴承润滑有脂润滑和油润滑两种。首先,对于油润滑结构轮毂单元,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无法有效阻止轮毂漏油;其次,对于脂润滑结构轮毂单元,现存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长时间保持油脂在轴承的有效位置,长时间保证轴承润滑效果,这是因为初始装配时轴承表面存有的润滑脂,在圆锥轴承长时间高速旋转后,油脂会从锥轴承滚子小端甩至轴承滚子大端,即油脂在轮毂内从中间甩向两端,对此,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轮毂内腔多多的注满足量的油脂,来确保内部始终有足量的油脂补充,这大大的导致了成本的增加,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为此,正常车桥轮毂使用1年/10万公里必须保养,重新更换、加注新的润滑脂。此外,现轮毂总成在保养拆装时,轮毂轴承、油封座圈等都势必与轮毂脱离,出现一个一个零件拆、装的现象,尤其油封内唇口在与油封座圈的拆、装过程中,因过紧的摩擦存在极易发生唇口划伤损坏问题,不得不多次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主要解决现有的车桥轮毂轴承油润滑毂漏油,脂润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其特征在于,由轮毂(1)、外轴承(2)、内轴承(3)、外隔圈(4)、内隔圈(5)、外油封(6)、内油封(7)、外卡簧(8)、内卡簧(9)、锁紧螺母(10)、油封座圈(11)、挡圈(12)、齿圈(13)、制动鼓(14)、车轮螺栓(15)和沉头螺钉(16)组成;所述的轮毂(1)上设有内、外轴承孔;所述的内轴承(3)和外轴承(2)的外径分别与轮毂(1)的内、外轴承孔径相同,通过轴承外圈固定在轮毂(1)的内、外轴承孔处,轴承内圈在外圈上自由旋转;所述的挡圈(12)的外径与轮毂(1)的外轴承孔径相同,其内端面紧贴着外轴承(2)的轴承外圈端面固定安装在轴承孔处;所述的轮毂(...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16 CN 20161042364891.一种免维护轮毂单元带制动鼓总成,其特征在于,由轮毂(1)、外轴承(2)、内轴承(3)、外隔圈(4)、内隔圈(5)、外油封(6)、内油封(7)、外卡簧(8)、内卡簧(9)、锁紧螺母(10)、油封座圈(11)、挡圈(12)、齿圈(13)、制动鼓(14)、车轮螺栓(15)和沉头螺钉(16)组成;所述的轮毂(1)上设有内、外轴承孔;所述的内轴承(3)和外轴承(2)的外径分别与轮毂(1)的内、外轴承孔径相同,通过轴承外圈固定在轮毂(1)的内、外轴承孔处,轴承内圈在外圈上自由旋转;所述的挡圈(12)的外径与轮毂(1)的外轴承孔径相同,其内端面紧贴着外轴承(2)的轴承外圈端面固定安装在轴承孔处;所述的轮毂(1)的内、外轴承孔的里侧分别设有内、外隔圈孔,内隔圈(5)与外隔圈(4)的外径分别与内、外隔圈孔的内径相同,固定安装在内、外隔圈孔处;所述的轮毂(1)的内、外轴承孔外侧分别设有内、外油封孔,所述的内油封(7)和外油封(6)的外径分别与轮毂(1)的内、外油封孔内径相同,固定安装在内、外油封孔处,外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景玉李兴瑞迟述迪李雪亭林方军王国元陈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