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电动动力总成包括:框形梁,所述框形梁适于通过悬置与车身相连;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框形梁相连;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装配且与所述框形梁相连,所述减速器适于通过后悬置与所述车身相连;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相连,且与所述框形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动力总成,集成化程度高,装配效率得以提升,有益于提升整车的轻量化水平,悬置系统的性能得以优化,电动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隔振效果好,电动动力总成的工作更稳定,有利于提升整车的NVH性能,且溃缩吸能效果好,对驱动电机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动力总成和具有该电动动力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动力总成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相关技术中,驱动电机与电机控制器通常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布置,这样会缩短车辆的碰撞吸能空间,且相关技术中的驱动电机直接通过悬置系统安装到车身上,驱动电机的体积远小于发动机的体积,这会导致悬置系统的长度过长,对悬置系统的强度要求高,且不利于驱动电机的隔振,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动力总成以减弱振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动动力总成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动力总成,包括:框形梁,所述框形梁适于通过悬置与车身相连;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框形梁相连;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装配且与所述框形梁相连,所述减速器适于通过后悬置与所述车身相连;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相连, 且与所述框形梁相连。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动力总成,集成化程度高,装配效率得以提升,有益于提升整车的轻量化水平,悬置系统的性能得以优化,电动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隔振效果好,电动动力总成的工作更稳定,有利于提升整车的NVH性能,且溃缩吸能效果好,对驱动电机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动力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在所述框形梁的上方,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减速器安装在所述框形梁的下方。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悬置包括:左悬置,所述左悬置与所述框形梁的左边梁相连,且适于与所述车身的左纵梁连接;右悬置,所述右悬置与所述框形梁的右边梁相连,且适于与所述车身的右纵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悬置与所述右悬置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框形梁构造为矩形框。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框形梁为铝合金材质。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框形梁的横截面为中空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动力总成还包括:电机支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框形梁相连;减速器支架,所述减速器通过所述减速器支架与所述框形梁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线缆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且所述线缆穿过所述框形梁形成的内环。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电动动力总成。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电动动力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动动力总成1,框形梁11,驱动电机12,电机支架121,减速器13,减速器支架131,电机控制器14,安装座141,线缆142,左悬置151,右悬置152,后悬置1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参照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动力总成1,如图1所示,电动动力总成1包括框形梁11、驱动电机12、减速器13和电机控制器14。其中,框形梁11适于通过悬置与车身相连,驱动电机12与框形梁11相 连,减速器13与驱动电机12装配,且减速器13与框形梁11相连,减速器13适于通过后悬置153与车身相连,电机控制器14与驱动电机12电连接,且电机控制器14与框形梁11相连。也就是说,通过框形梁11的连接作用,可以将驱动电机12、减速器13和电机控制器14集成安装,电动动力总成1的装配效率高,且省去悬置的连接支架,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既提高了悬置的强度,又使悬置系统的性能得到提升,隔振作用更强,且框形梁11在遇到碰撞时还能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对驱动电机12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动力总成1,集成化程度高,装配效率得以提升,有益于提升整车的轻量化水平,悬置系统的性能得以优化,电动动力总成1与车身之间的隔振效果好,电动动力总成1的工作更稳定,有利于提升整车的NVH性能,且溃缩吸能效果好,对驱动电机12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机控制器14可以安装在框形梁11的上方,驱动电机12和减速器13可以安装在框形梁11的下方。由此,电动动力总成1的纵向长度及横向长度较短,布置更紧凑,且有效地利用了布置空间,改善了碰撞吸能空间,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安全性。优选地,电动动力总成1可以布置在前机舱内,框形梁11可以布置在车身的左纵梁与车身的右纵梁之间。这样,前机舱的闲置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悬置可以包括左悬置151和右悬置152,左悬置151与框形梁11的左边梁相连,且左悬置151适于与车身的左纵梁连接,右悬置152与框形梁11的右边梁相连,且右悬置152适于与车身的右纵梁连接。由此,可将电动动力总成1平稳地吊装在车身上, 且载荷分布均匀。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左悬置151与右悬置152的结构相同,且左悬置151与右悬置152对称布置。由此,对于左悬置151与右悬置152只需开发一套模具,有利于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且可以避免左悬置151与右悬置152装配混淆,提升装配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动动力总成1还可以包括电机支架121和减速器支架131,驱动电机12可以通过电机支架121与框形梁11相连,减速器13可以通过减速器支架131与框形梁11相连。电机支架121用于辅助驱动电机12的安装,比如电机支架121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框形梁11相连,减速器支架131用于辅助减速器13的安装,比如减速器支架131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框形梁11相连。可选地,电机支架121可以为两个,两个电机支架121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布置,减速器支架131可以为一个,且减速器支架131与其中一个电机支架121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布置,这样,电机支架121与减速器支架131可以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驱动电机12和减速器13与框形梁11的连接更牢固。如图1所示,电机控制器14通过线缆142与驱动电机12相连,且线缆142可以穿过框形梁11形成的内环。由此,线缆142可以被框形梁11限位,可以防止线缆142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电动动力总成1的结构更清晰。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框形梁11可以构造为矩形框。由此,框形梁11的构造简单,易于制造,且易于安装其他零部件。比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电机控制器14可以通过两个安装座141安装在框形梁11上,两个安装座141可以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每个安装座14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每个安装座141均与框形梁11的前边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形梁,所述框形梁适于通过悬置与车身相连;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框形梁相连;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装配且与所述框形梁相连,所述减速器适于通过后悬置与所述车身相连;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相连,且与所述框形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形梁,所述框形梁适于通过悬置与车身相连;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框形梁相连;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装配且与所述框形梁相连,所述减速器适于通过后悬置与所述车身相连;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相连,且与所述框形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在所述框形梁的上方,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减速器安装在所述框形梁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包括:左悬置,所述左悬置与所述框形梁的左边梁相连,且适于与所述车身的左纵梁连接;右悬置,所述右悬置与所述框形梁的右边梁相连,且适于与所述车身的右纵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动力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隋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