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258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4)、滤芯(3)、进气口(10)、出气口(11),所述的进气口(10)设在下壳体(4)的一侧的靠近一端的位置;所述的出气口(11)设在下壳体(4)的同一侧的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所述的进气口(10)与下壳体(4)中的谐振腔(12)连通;所述的出气口(11)与净气腔(14)连通;所述的谐振腔(12)与净气腔(14)之间设置过滤腔(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地将消音元件与空气滤清器相结合,降低了进气噪音,减少了部件构成和生产工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特别涉及该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应用。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普遍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能越来越关注。其中进气系统为发动机提供洁净的空气。进气系统的性能对于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为了给发动机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对发动机缸体的磨损,降低噪音,通常的做法是:在发动机进气前加一个空气过滤装置。汽车进气系统主要由空气滤清器总成、进气软管总成、引气软管总成、空滤支架等零部件组成。其最常用的结构为:空气滤清器上壳体设置出气口与进气软管相连;下壳体设置进气口与引气管相连;空气滤清器固定在空滤支架上;空滤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在进气软管或引气管上设置谐振腔、波长管等消音元件。此种方式带来的问题就是:在狭小的前舱空间内,无法实现发动机顶置;需要增加消音元件来降低噪音,消音元件的布置受管路走向限制;同时消音元件的装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序,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其目的是有效的将消音功能与空气滤清功能相结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滤芯、进气口、出气口,所述的进气口设在下壳体的一侧的靠近一端的位置;所述的出气口设在下壳体的同一侧的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所述的进气口与下壳体中的谐振腔连通;所述的出气口与净气腔连通;所述的谐振腔与净气腔之间设置过滤腔。所述的过滤腔中设置滤芯,所述的滤芯将过滤腔分隔为过滤下腔和过滤上腔,所述的过滤下腔位于所述的下壳体中;所述的过滤上腔的一部分位于下壳体中,另一部分位于上壳体中。所述的过滤腔与净气腔通过设在所述的上壳体中的内挡板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的内挡板安装在所述的上壳体的预留槽内。所述的谐振腔中设有导流管,所述的导流管与滤芯下部的过滤下腔相通。所述的导流管焊接在所述的下壳体中。所述的导流管为塑料材料,且在导流管上预留有连通孔。或者,所述的导流管为弹性材料,且在导流管上固定有谐振质量块。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设在上壳体与下壳体接触面之间滤芯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安装螺钉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的安装螺钉位置设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的外缘凸起上。所述的汽车空气滤清器通过其底部安装支撑脚的底面上设置前减震垫和后减震垫。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地将消音元件与空气滤清器相结合,降低了进气噪音,减少了部件构成和生产工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标记简要说明如下: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空气滤清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及空气流向图。图中标记为:1、上壳体,2、内挡板,3、滤芯,4、下壳体,5、后减震垫,6、前减震垫,7、导流管,8、滤芯密封圈,9、安装螺钉,10、进气口,11、出气口,12、谐振腔,13、过滤腔,14、净气腔,15、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图2所示,是专利技术的汽车空气滤清器,采用发动机顶置的布置方式,其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4、滤芯3、进气口10、出气口1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有效的将消音功能与空气滤清功能相结合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空气滤清器,所述的进气口10设在下壳体4的一侧的靠近一端的位置;所述的出气口11设在下壳体4的同一侧的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所述的进气口10与下壳体4中的谐振腔12连通;所述的出气口11与净气腔14连通;所述的谐振腔12与净气腔14之间设置过滤腔13。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10、出气口11都设置在下壳体4上,分别与谐振腔12、净气腔14相通,在相同的容积下降低了空滤的高度,方便了消音元件的布置。上述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的应用,采用将消音元件与空气滤清器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进气噪音、减少额外消音元件带来的成本上升,减少构成零件和生产工序,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优化了进气系统在前舱的布置效果。所述的过滤腔13中设置滤芯3,所述的滤芯3将过滤腔13分隔为过滤下腔和过滤上腔,所述的过滤下腔位于所述的下壳体4中;所述的过滤上腔的一部分位于下壳体4中,另一部分位于上壳体1中。空气滤清器内部分为三腔,即下壳体4分为三个腔,即谐振腔12、过滤腔13、净气腔14三个腔体,过滤腔13安装有滤芯3;谐振腔12与过滤腔13隔断相通,所述的过滤腔13与净气腔14通过设在所述的上壳体1中的内挡板2上的通孔连通。内挡板2安装在所述的上壳体1的预留槽内,过滤后的气体通过内挡板2预留孔洞进入净气腔内;滤芯3上部的过滤腔13通过内挡板2预留孔洞与净气腔14相通,实现了二次消声性能,降低了噪声,减少了构成零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内挡板2上的通孔在多个,且其孔径大小错开分布,使得气流流速不等,消除部分气流颤振。所述的谐振腔12中设有导流管7,所述的导流管7与滤芯3下部的过滤下腔相通。谐振腔12中焊接有导流管7,与滤芯3下部的过滤腔13相通,降低了气体流动阻力;外界的脏空气通过导流管7进入过滤腔,经过滤芯3、内挡板2进入净气腔,从而使得干净的空气进气发动机。导流管7与谐振腔12相通,降低了进气噪音。所述的导流管7焊接在所述的下壳体4中。所述的导流管7为塑料材料,且在导流管7上预留有连通孔15。连通孔15将导流管7内的腔体与上壳体1内的腔体连通,用于吸收颤振能量。或者,所述的导流管7为弹性材料,且在导流管7上固定有谐振质量块。所述的质量块能够吸收气流的颤振能量,其质量根据需要确定。也可以导流管7不论采用何种材料,在导流管7上即设置连通孔15,也固定有谐振质量块,这时,连通孔15的孔径很小,主要起作用的是谐振质量块。所述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4通过设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4接触面之间滤芯密封圈8进行密封。所述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4通过安装螺钉9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的安装螺钉9位置设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4的连接处的外缘凸起上。上壳体1与下壳体4通过滤芯密封圈8、安装螺钉9密封和装配,装配后谐振腔和净气腔起到降低进气系统噪音的作用。所述的汽车空气滤清器通过其底部安装支撑脚的底面上设置前减震垫6和后减震垫5。通过前减震垫6和后减震垫5吸收汽车空气滤清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4)、滤芯(3)、进气口(10)、出气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10)设在下壳体(4)的一侧的靠近一端的位置;所述的出气口(11)设在下壳体(4)的同一侧的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所述的进气口(10)与下壳体(4)中的谐振腔(12)连通;所述的出气口(11)与净气腔(14)连通;所述的谐振腔(12)与净气腔(14)之间设置过滤腔(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4)、滤芯(3)、进气口(10)、出气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10)设在下壳体(4)的一侧的靠近一端的位置;所述的出气口(11)设在下壳体(4)的同一侧的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所述的进气口(10)与下壳体(4)中的谐振腔(12)连通;所述的出气口(11)与净气腔(14)连通;所述的谐振腔(12)与净气腔(14)之间设置过滤腔(1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腔(13)中设置滤芯(3),所述的滤芯(3)将过滤腔(13)分隔为过滤下腔和过滤上腔,所述的过滤下腔位于所述的下壳体(4)中;所述的过滤上腔的一部分位于下壳体(4)中,另一部分位于上壳体(1)中。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腔(13)与净气腔(14)通过设在所述的上壳体(1)中的内挡板(2)上的通孔连通。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挡板(2)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伟任蒙崔克天江杨军张有文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