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205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4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具有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能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序列为全新序列,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序列为GPR124细胞膜表面受体序列蛋白中筛选出的具有血管生成活性的新型小分子多肽,该多肽序列能特异性与整合素结合,具有调节细胞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粘附和迁移,从而起到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作用。具有潜在的新药开发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药物。
技术介绍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主要包括:激活期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重建形成新的血管和血管网,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的多种分子的复杂过程。血管形成是促血管形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协调作用的复杂过程,正常情况下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此平衡打破就会激活血管系统,使血管生成过度或抑制血管系统使血管退化。血管生成是从先存血管产生新血管的过程,血管生成可发生在伤口愈合、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肿瘤、心肌梗塞后和糖尿病。脑卒中(Stroke)是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相关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目前,临床上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很有限。在急性期时间窗内使用抗凝剂的治疗有效率为5%;神经保护类药物在治疗脑卒中的研发期就惨遭失败。研究发现,血管生成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损伤。首先,新生血管有利于新的侧支循环形成,改善缺血区周围的组织灌流,促进氧和养分进入组织;其次,生长因子,如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FGF2)、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其他神经营养因子等,可促进脑损伤区域中内皮细胞的生存,胶质和神经细胞存活,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再次,新生的血管参与切除受损的组织;最后,促血管新生的微环境可以为神经干细胞重塑和迁移提供“血管小境”。因此,促进血管生成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途径。G-蛋白偶联受体124(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是2003年发现的新型细胞膜表面受体。最初,GPR124被确定作为肿瘤血管内皮标记物(Tumor endothelial marker,TEM),因此又称为TEM5。GPR124因具有较长的细胞外区域与7个跨膜区域的GPCR蛋白水解域GPS(GPCR proteolytic site),被确认为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近几年在体研究发现,GPR124在调节CNS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GPR124在CNS内皮细胞和周细胞(Pericyte)特异性表达,这样特点说明GPR124具有CNS血管特异性;再次,GPR124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发芽和细胞迁移的方式,促进特异性CNS
血管形成,说明GPR124不仅具有血管生成的作用,而且对血管生成后期,对成熟血管的形成也有作用;其次,GPR12促进血脑屏障的建立。因此,GPR124是特异性介导CNS血管生成的新型内皮细胞受体,可以成为治疗CNS血管相关疾病的新靶点。研究发现,GPR124可以作用于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ECM)上的蛋白酶,如凝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能使可溶性TEM5(sTEM5)从GPR124上脱落下来,与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调节细胞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粘附和迁移;内皮细胞分化形成小管,sTEM5从GPR124上脱落下来与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向周细胞的迁移和粘附,形成特异性CNS血管,建立BBB。尽管如此,现阶段没有关于sTEM5直接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包括脑卒中的研究。而且,GPR124上脱落下来的可溶性TEM5(sTEM5)分子量较大,短期接触会诱发免疫变态反应,长期接触则会引起抗体中和现象,从而出现药物抵抗。因此,专利技术人希望能找到具有sTEM5功能,且分子量小的多肽,促进血管生成。最终,将该小分子用于开发成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设计一种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分子量小,特异性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序列为RGDFRWPR,其序列为全新的序列。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所述的多肽,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专利技术人分析了GPR124细胞膜表面受体的不同功能区;根据不同功能区,从GPR124序列蛋白截取出多条多肽序列,并加以修饰;经过初步筛选出能与功能性整合素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序列;然后进行血管生成的试验,并确定具有血管生成活性的新型小分子多肽;最后,采用在体动物疾病模型试验,验证本专利技术多肽促进血管生成和治疗缺血性疾病的药用价值。有益结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序列RGDFRWPR为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是从GPR124细胞膜表面受体序列蛋白中筛选出的具有血管生成活性的新型小分子多肽。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获知本专利技术的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能够特异性与整合素结合,具有调节细胞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粘附和迁移,从而起到治疗缺血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具有潜在的新药开发价值。附图说明图1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质谱测定结果。图2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的高效液相色谱色谱图。图3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分子对接模拟图。(A)分子对接图,其中白色框内为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B)分子对接活性位点图,标出受体分子与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结合的的氨基酸残基:1.Arg精氨酸;2.Gly甘氨酸;3.Asp天冬氨酸;4.Phe苯丙氨酸;5.Trp色氨酸;6.Pro脯氨酸。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多肽的化学合成方法多肽采用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由Karebay Biochem公司合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得到多肽。采用质谱测定如图1,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用RP-HPLC法测定多肽纯度,结果显示,实施例1得到的多肽度为97.95%,符合设计要求。色谱图如图2。实施例2多肽与受体分子对接的结果采用分子对接软件的分子对接函数模块,评价多肽与受体分子对接的程度。方法:(1)受体准备:从Brookheaven蛋白晶体结构数据库(http://www.rcsb.org/pdb/),检索到相应蛋白受体的PDB号;(2)配体准备:分析了GPR124细胞膜表面受体的不同功能区;根据不同功能区,从GPR124序列蛋白截取出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以此为配体结构;(3)分子对接:把C-score选项选中,运行docking,进行函数打分。评价打分结果显示,实施例1的多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的total-score值为11.2391。符合软件规定的特异性结合要求大于4。因此,实施例1多肽能特异性和靶点受体有特异性结合。对接模拟图如图3所示。实施例3采用划痕实验评价多肽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先用marker笔在24孔板背后,用
直尺比着,均匀得划横线,大约每隔0.5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穿过3条线;将成对数生长的HUVEC细胞,以2.0×105个/孔加入24孔培养板中,培养24h。第二天用10μl枪头比着直尺,垂直于背后的横线划痕,以划痕和背后横线的交叉点为固定观察位点;实验孔、阳性药物对照孔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实验药物血管生成激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序列为SEQ ID NO: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生成激动剂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序列为SEQ ID NO:1。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多肽,其特征在于,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多肽,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红沈鸿李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