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芫鋐专利>正文

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474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1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之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包括一索线本体及一尾套,该索线本体由复数线材单元集结构成,该复数线材单元的末端融结为一体形成一融结端,该索线本体供以靠近该融结端的一部分相对定位地设于一车辆,该尾套套设于该融结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是申请日为2015年7月10日,申请号为201510402062.x的专利技术专利“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的专利技术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是与作动系统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
技术介绍
索线常用于煞车系统或变速系统,一般车辆用的索线为由复数线材捻制而成,该索线是依需求而剪裁成所需长度。然而,该索线经由剪裁后其末端形成尖锐且容易分岔,于穿设过外部导管时尖锐的线材容易分开并插刺外部导管,造成安装困难且会损坏外部导管,中国台湾专利M365315及225222所揭示者即为此类。已知结构亦有在将该索线是夹固于煞车器或变速器的夹掣机构之后,于该索线外露且尖锐的末端套设金属尾套,并强压该金属尾套而夹迫该索线的末端,以避免造成伤害,然如此需要额外购置及安装金属尾套、且会压迫线材散开而损坏该索线,中国台湾专利M362811所揭示者即为此类。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其索线本体的一末端设为一融结端而可滑顺穿设过外部导管并避免插刺外部导管,且可确保末端的融结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它包括:一索线本体,由复数线材单元集结构成,该复数线材单元的末端融结为一体形成一融结端,该索线本体供以靠近该融结端的一部分相对定位地设于一车辆;一尾套,套设于该融结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融结端的表面是呈一连续弧凸平滑面。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索线本体另包括一线材集结身部,该融结端膨大地一体连接于该线材集结身部之一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融结端的一侧朝该索线本体的径向方向超出该线材集结身部一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是介于该线材单元的线径的0.3倍至1.5倍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融结端沿该索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剖面中,该线材集结身部与该融结端交接形成一外交接缘及一内交接面。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融结端另包括一末端面,该内交接面至该末端面的尺寸是介于该线材单元的线径的0.5倍至8倍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融结端沿该索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是介于该线材单元的线径的1倍至5倍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索线本体连动地与一作动机构相固结。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索线本体连动地与一操作机构相固结。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尾套内壁包括一可与该融结端沿该索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干涉的卡抵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的索线本体的一末端设为一融结端,可滑顺穿设过外部导管并避免插刺外部导管,且可确保该复数线材单元的末端融结强度。此外,于该融结端可另套设有可与该融结端相卡抵的尾套,不会损坏该索线本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至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6至8为本专利技术不同态样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附图标号:10:索线本体;11:线材单元;12:融结端;121:连续弧凸平滑面;122:末端面;13:线材集结身部;14:外交接缘;15:内交接面;20:作动机构;21:夹掣机构;30:操作机构;40:外部导管;50:尾套;51:卡抵部;d:预定距离;L:延伸尺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请参考图1至4,其揭露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该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包括一索线本体10,该索线本体10由复数线材单元11集结构成(例如螺旋捻制、抑或另外粘结,线材可为金属或复合材),该复数线材单元11的末端融结为一体形成一融结端12,该索线本体10供以靠近该融结端12的一部分相对定位地设于一车辆(例如自行车、摩托车等)。详细地说,该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可另包括一作动机构20及一操作机构30。该索线本体10连动地固结于该作动机构20与该操作机构30之间,操作该操作机构30能带动该索线本体10以作动该作动机构20。在本实施例中,该作动机构20是设于一自行车的煞车装置(见图3),该操作机构30例如是一设于该自行车的按压握把,然该作动机构20亦可为变速装置(见图5)。该索线本体10是夹固于该作动机构20的夹掣机构21,该融结端12并位于该夹掣机构21之外。该融结端12可避免该复数线材单元11分开、及插刺外部导管40,该融结端12的表面是呈一连续弧凸平滑面121,可令该索线本体10滑顺穿设过外部导管40。该索线本体10另包括一线材集结身部13,该融结端12膨大地一体连接于该线材集结身部13的一端。该融结端12的一侧朝该索线本体10的径向方向超出该线材集结身部13一预定距离d(如图6所示),该预定距离d较佳是介于该线材单元11的线径的0.3倍至1.5倍之间,如此能减低后段较小径的线材集结身部13与外部导管40间的摩擦。较佳地,该融结端12沿该索线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L是介于该线材单元11的线径的1倍至5倍之间。在该融结端12沿该索线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剖面中,该线材集结身部13与该融结端12交接形成一外交接缘14及一内交接面15(如图6至8所示)。该融结端12另包括一末端面122,该内交接面15至该末端面122的尺寸依据不同线材单元的尺寸较佳是介于该线材单元11的线径的0.5倍至8倍之间(较佳不小于1倍),可确保该复数线材单元11的末端融结强度。此外,请进一步参考图9,于该融结端12可另套设有一尾套50,例如金属尾套,该尾套50内壁包括一可与该融结端12沿该索线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干涉的卡抵部51,该卡抵部51例如是由外部以压点方式使该尾套50内壁凸出形成,藉此可不需强压该尾套50并强夹该索线本体10即可有效组接,不会损坏该索线本体10、该复数线材单元11亦保持集结而不散开。或者,该尾套50亦可透过连接部件装配于该融结端12,例如透过胶材体、胶带或类似物黏结该尾套50及该融结端12,或于该尾套50与该融结端12设弹性介质而弹性迫紧组接,或该尾套50可直接与该融结端12紧配组接,当然任何可使该尾套50及该融结端12相结合之手段皆不排除。综上,本专利技术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的索线本体的一末端设为一融结端,可滑顺穿设过外部导管并避免插刺外部导管,且可确保该复数线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索线本体,由复数线材单元集结构成,该复数线材单元的末端融结为一体形成一融结端,该索线本体供以靠近该融结端的一部分相对定位地设于一车辆;一尾套,套设于该融结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索线本体,由复数线材单元集结构成,该复数线材单元的末端融结为一
体形成一融结端,该索线本体供以靠近该融结端的一部分相对定位地设于一车
辆;
一尾套,套设于该融结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结
端的表面是呈一连续弧凸平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索线
本体另包括一线材集结身部,该融结端膨大地一体连接于该线材集结身部之一
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结
端的一侧朝该索线本体的径向方向超出该线材集结身部一预定距离,该预定距
离是介于该线材单元的线径的0.3倍至1.5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索线式作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融
结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芫鋐
申请(专利权)人:温芫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