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2907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含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的制备和加氢活性金属的负载,其中含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将水溶性硅油和可溶性含镁化合物依次或同时引入氧化铝基载体,经过热处理后,制得含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该方法能够调节酸性中心和加氢活性中心的分布,使其相互协调作用,提高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加氢处理催化剂方法,特别是一种适于重质馏分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负载型催化剂多数采用浸渍法制备,例如各种加氢催化剂。氧化铝常作为该类催化剂的载体材料。但纯Al2O3表面上的活性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易形成无活性的物种(如形成镍铝尖晶石),不易完全硫化形成具有高加氢活性的Ⅱ型活性相。同时,催化剂表面酸性质对加氢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影响,脱除原料中的杂原子,需要催化剂具有氢解活性,这是发生在催化剂的酸性中心上,因此,如何减弱金属与载体的强相互作用,如何使催化剂具有合适的酸性,成为高活性加氢催化剂制备的关键。催化剂的好多性质是由载体决定的,因而研制合适的载体是研制催化剂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对氧化铝载体进行改性的方法很多,其中引入助剂比如硅、磷、氟、硼、锆、钛、镁、镓、钒、锰、铜、锌等,可以用来改善氧化铝载体的性质,但由于引入助剂的用量、种类和方式不同,会使氧化铝载体的性质不同,甚至差别很大。CN00110018.1公开了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第ⅥB族和Ⅷ族金属为加氢活性组分,助剂为氟,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含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的制备,采用浸渍法负载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经干燥和焙烧,得到加氢处理催化剂,其中含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溶性硅油和可溶性含镁化合物依次或同时引入氧化铝基载体,经过热处理后,制得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含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的制备,采用浸渍法负载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经干燥和焙烧,得到加氢处理催化剂,其中含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溶性硅油和可溶性含镁化合物依次或同时引入氧化铝基载体,经过热处理后,制得硅和镁的氧化铝基载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水溶性硅油引入载体中的硅含量以二氧化硅计占改性氧化铝基载体重量的0.1%~5.0%,由可溶性含镁化合物引入载体中的镁含量以氧化镁计占改性氧化铝基载体重量的0.05%~6.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水溶性硅油引入载体中的硅含量以二氧化硅计占改性氧化铝基载体重量的0.2%~3.0%,由可溶性含镁化合物引入载体中的镁含量以氧化镁计占改性氧化铝基载体重量的0.2%~3.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水溶性硅油引入载体中的硅含量以二氧化硅计占改性氧化铝基载体重量的0.2%~1.5%,由可溶性含镁化合物引入载体中的镁含量以氧化镁计占改性氧化铝基载体重量的0.2%~1.5%。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入水溶性硅油和可溶性含镁化合物的用量分别以氧化硅和氧化镁计的摩尔比为0.02~50.0,优选为0.05~10.0,更优选为0.1~5.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硅油的性质如下:25℃时的粘度为200~7000mPa.s,浊点为30~100℃,优选如下:25℃时的粘度为500~5000mPa.s,浊点为40~65℃。
7.按照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硅油为聚醚改性硅油。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铝基载体是以氧化铝为主要组分,含有或不含有助剂组分,其中助剂组分为氟、硅、磷、钛、锆、硼中的一种或多种,助剂组分在氧化铝基载体中的含量在30wt%以下。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氧化铝基载体是氢氧化铝经过高温焙烧后得到的,高温焙烧的条件如下:在450℃~1000℃焙烧1.0h~20.0h,优选为3.0h~8.0h。
10.按照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基载体的性质如下:比表面积为120~420m2/g,孔容为0.4~1.3mL/g,孔直径小于4nm的孔所占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以下。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溶性含镁化合物是乙酸镁、氯化镁、硝酸镁、硫酸镁的一种或几种。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采用两段热处理,第一段在温度为60℃~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占林姜虹唐兆吉温德荣王继锋孙立刚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