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架及安装有该转向架的低地板轨道车辆,转向架包括摇枕,在所述摇枕和车体之间设置有回转轴承,所述车体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摇枕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回转轴承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不但能更好地实现车辆运行时牵引与制动力的传递,承载垂向、横向、纵向载荷,实现车体与转向架间大转角,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小曲线通过能力,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并可从车辆地板上拆装连接螺栓,改善了抬车落车的操作工序及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转向架,特别涉及一种在低地板轨道车辆上使用的转向架,同时涉及一种安装有该转向架的低地板轨道车辆,属于轨道车辆制造
技术介绍
低地板城轨车辆在很多城市交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的低地板城轨车辆,其铰接结构为车体式铰接结构,转向架为传统的转向架。随着城轨车辆的不断进步,对城轨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城轨车辆的小曲线通过能力,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以提高城轨车辆的小曲线通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低地板轨道车辆的小曲线通过性能的转向架。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转向架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转向架,包括摇枕,在所述摇枕和车体之间设置有回转轴承,所述车体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摇枕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进一步,在所述车体的底部和回转轴承之间还安装有车体连接座,所述车体、车体连接座、回转轴承的内圈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车体连接座的上表面具有向上凸出的上定位凸台,下表面上具有向下凸出的下定位凸台,所述上定位凸台在安装时插入车体的中心孔内,所述下定位凸台插入所述回转轴承的内圈内,所述车体连接座的中心具有通过孔。进一步,所述车体连接座与车体之间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栓从车体地板处安装。进一步,在所述摇枕的中心具有向下内凹的容置腔,所述回转轴承安装在该容置腔内。本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安装有上述的转向架。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转向架及安装有该转向架的低地板轨道车辆,利用回转轴承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不但能更好地实现车辆运行时牵引与制动力的传递,承载垂向、横向、纵向载荷,实现车体与转向架间大转角,使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小曲线通过能力,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可从车辆地板上拆装连接螺栓,改善了抬车落车的操作工序及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低地轨道车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向架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车体I,转向架2,摇枕3,回转轴承4,内圈4a,外圈4b,第一螺栓5,第二螺栓6,车体连接座7,上定位凸台8,下定位凸台9,通过孔10,容置腔11,中心孔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包括车体I和转向架2,转向架2包括构架、摇枕3等,在摇枕3和车体I之间设置有回转轴承4,通过回转轴承4承载垂向、纵向和横向载荷。车体I通过多个第一螺栓5与回转轴承4的内圈4a固定连接,摇枕3通过多个第二螺栓6与回转轴承4的外圈4b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加工,本实施例中,在车体I的底部和回转轴承4之间还安装有车体连接座7,车体连接座7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车体连接座7与车体I之间通过第三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车体1、车体连接座7、回转轴承4的内圈4a再通过第一螺栓5固定连接。车体连接座7的上表面具有向上凸出的上定位凸台8,下表面上具有向下凸出的下定位凸台9,上定位凸台8在安装时插入车体I的中心孔12内,下定位凸台9插入回转轴承4的内圈4a内,车体连接座7的中心具有通过孔10。在摇枕3的中心具有向下内凹的容置腔11,回转轴承4安装在该容置腔11内,即可以保护回转轴承4,又可以提高回转轴承4的承载能力。在安装时,首先利用第三螺栓将车体连接座7与车体I组装到一起,接着利用第二螺栓6将回转轴承4的外圈4b和摇枕3组装到一起,最后从车体地板面上利用第一螺栓5将车体1、车体连接座7与回转轴承4的内圈4a连接。当车辆通过小曲线半径弯道时,车体I和摇枕3发生横向偏移,此时,回转轴承4的内圈4a和外圈4b发生相对转动,增大车辆转弯时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横向偏移量,使轨道车辆通过的曲线半径更小,曲线通过性能更强。而且回转轴承4具有承载能力强,转动灵活的特点,可以提高转向架转弯时的灵活性。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转向架,包括摇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摇枕和车体之间设置有回转轴承,所述车体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摇枕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的底部和回转轴承之间还安装有车体连接座,所述车体、车体连接座、回转轴承的内圈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连接座的上表面具有向上凸出的上定位凸台,下表面上具有向下凸出的下定位凸台,所述上定位凸台在安装时插入车体的中心孔内,所述下定位凸台插入所述回转轴承的内圈内,所述车体连接座的中心具有通过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连接座与车体之间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从车体地板处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摇枕的中心具有向下内凹的容置腔,所述回转轴承安装在该容置腔内。7.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架及安装有该转向架的低地板轨道车辆,转向架包括摇枕,在所述摇枕和车体之间设置有回转轴承,所述车体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摇枕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本技术利用回转轴承将车体与转向架连接,不但能更好地实现车辆运行时牵引与制动力的传递,承载垂向、横向、纵向载荷,实现车体与转向架间大转角,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小曲线通过能力,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并可从车辆地板上拆装连接螺栓,改善了抬车落车的操作工序及环境。【IPC分类】B61F5/16【公开号】CN205365626【申请号】CN201620007870【专利技术人】周锦铭, 周业明, 张会杰, 张月军, 周平宇, 马利军, 王晓明, 赵海芹, 翟超智 【申请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7月6日【申请日】2016年1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架,包括摇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摇枕和车体之间设置有回转轴承,所述车体通过多个第一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摇枕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回转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锦铭,周业明,张会杰,张月军,周平宇,马利军,王晓明,赵海芹,翟超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