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116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包括了横梁和吸能盒,吸能盒的右端与汽车车体连接,吸能盒的左端与横梁连接,横梁包括了第一竖板,在第一竖板的左侧壁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第二拱形板,在第一拱形板的左端和第二拱形板的左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竖板,在第一拱形板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一防撞球,在第二拱形板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二防撞球,在第一拱形板的下侧、第二拱形板的上侧及第二竖板之间还嵌设有多个第三防撞球,并且第一防撞球、第二防撞球及第三防撞球均沿第一拱形板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或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到汽车防撞梁来说,其与汽车车架的纵梁连接,用于吸收和缓解外界冲击力、保护汽车车身的前部或后部,是影响汽车碰撞安全的关键零部件,也是汽车被动安全的首道保障,因此,其位置的布置和结构的设计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有的汽车防撞梁来说,其通常采用易变形的钢管制成,故而当汽车受到外界冲击力时,防撞梁并无法达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与此同时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即使是一些小碰撞亦会使防撞梁产生较大的变形,继而需要整体拆卸更换,不仅不方便,而且大大提升了维修或维护的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缓冲效果好,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或维修成本的新型汽车防撞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包括了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右端与汽车车体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左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横梁包括了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板,在所述第一竖板的左侧壁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拱形板和第二拱形板,在所述第一拱形板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拱形板的左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竖板;在所述第一拱形板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一防撞球,在所述第二拱形板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二防撞球,在所述第一拱形板的下侧、所述第二拱形板的上侧及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还嵌设有多个第三防撞球,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防撞球、所述多个第二防撞球和所述多个第三防撞球均沿所述第一拱形板和第二拱形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上述新型汽车防撞梁,其中所述第二防撞球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一防撞球的数目,且所述第一防撞球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三防撞球的数目。上述新型汽车防撞梁,其中所述第一拱形板的右侧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拱形板的右侧下端与所述第一竖板的下端铰接,同时所述第一拱形板的右侧下端及所述第二拱形板的右侧上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竖板紧固连接。上述新型汽车防撞梁,其中所述第一防撞球、第二防撞球和第三防撞球均为橡胶材质,并且所述第三防撞球与所述第一拱形板的下侧、第二拱形板的上侧及第二竖板之间均为粘接连接。上述新型汽车防撞梁,其中所述第一防撞球和第二防撞球的直径相等,且均大于所述第三防撞球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在受到外界冲击力后(尤其是较小的外界冲击力),能够对其更加方便和简单地进行维护或者维修,从而大大降低了维护或维修成本。【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新型汽车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吸能盒1,汽车车体2,第一竖板3,第一拱形板4,第二拱形板5,第二竖板6,第一防撞球7,第二防撞球8,第三防撞球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包括了横梁和吸能盒1,吸能盒1的右端与汽车车体2连接,吸能盒1的左端与横梁连接,横梁包括了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板3,在第一竖板3的左侧壁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拱形板4和第二拱形板5,在第一拱形板4的左端和第二拱形板5的左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竖板6 (更进一步地,第二竖板6的上下两端均为弧形结构,以便更紧贴地连接在第一拱形板4的左端和第二拱形板5的左端),在第一拱形板4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一防撞球7,在第二拱形板5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二防撞球8,在第一拱形板4的下侧、第二拱形板5的上侧及第二竖板6之间还嵌设有多个第三防撞球9,并且多个第一防撞球7、多个第二防撞球8和多个第三防撞球9均沿第一拱形板4和第二拱形板5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的吸能盒1的基础上,通过第一防撞球7、第二防撞球8和第三防撞球9,更进一步地提升了防撞梁的防撞缓冲效果,同时,通过分级设置第一防撞球7、第二防撞球8和第三防撞球9,使得防撞梁能够根据外界冲击力的不同等级而进行不同的应变反应,如当外界的冲击力较小时,仅需主要通过第三防撞球9来进行缓冲即可,故而也仅对第二竖板6和第三防撞球9处产生较大冲击,而第一防撞球7和第二防撞球8处便受到相对更小的冲击,因此便无需维护或维修防撞梁,或者在维护或者维修防撞梁时,便只需对相应受损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维护或维修的成本。作为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汽车防撞梁,其中第二防撞球8的数目大于第一防撞球7的数目,且第一防撞球7的数目大于第三防撞球9的数目,此外,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新型汽车防撞梁,其中第一防撞球7和第二防撞球8的直径相等,且均大于第三防撞球9的直径,这样,便可根据防撞梁所受的外界冲击力的实际作用规律,合理地对第一防撞球7、第二防撞球8和第三防撞球9进行配置和设计,从而不仅保证了防撞梁的缓冲效果,也进一步节约了防撞梁的生产成本。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汽车防撞梁,其中第一拱形板4的右侧上端与第一竖板3的上端铰接,第二拱形板5的右侧下端与第一竖板3的下端铰接,同时第一拱形板4的右侧下端及第二拱形板5的右侧上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竖板3紧固连接,这样,当对防撞梁中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便实现了能够更方便地对防撞梁进行操作,从而大大降低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便捷性和效率。作为再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汽车防撞梁,其中第一防撞球7、第二防撞球8和第三防撞球9均为橡胶材质,并且第三防撞球9与第一拱形板4的下侧、第二拱形板5的上侧及第二竖板6之间均为粘接连接。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在受到外界冲击力后(尤其是较小的外界冲击力),能够对其更加方便和简单地进行维护或者维修,从而大大降低了维护或维修成本。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包括了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右端与汽车车体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左端与所述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了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板,在所述第一竖板的左侧壁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拱形板和第二拱形板,在所述第一拱形板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拱形板的左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竖板;在所述第一拱形板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一防撞球,在所述第二拱形板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二防撞球,在所述第一拱形板的下侦叭所述第二拱形板的上侧及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还嵌设有多个第三防撞球,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防撞球、所述多个第二防撞球和所述多个第三防撞球均沿所述第一拱形板和第二拱形板的长度方向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球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一防撞球的数目,且所述第一防撞球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三防撞球的数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形板的右侧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拱形板的右侧下端与所述第一竖板的下端铰接,同时所述第一拱形板的右侧下端及所述第二拱形板的右侧上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竖板紧固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球、第二防撞球和第三防撞球均为橡胶材质,并且所述第三防撞球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包括了横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右端与汽车车体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左端与所述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了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板,在所述第一竖板的左侧壁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拱形板和第二拱形板,在所述第一拱形板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拱形板的左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竖板;在所述第一拱形板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一防撞球,在所述第二拱形板内还嵌设有多个第二防撞球,在所述第一拱形板的下侧、所述第二拱形板的上侧及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还嵌设有多个第三防撞球,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防撞球、所述多个第二防撞球和所述多个第三防撞球均沿所述第一拱形板和第二拱形板的长度方向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聚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