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气缸发动机的冷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8496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10:05
提供一种能够将气缸间的温度差抑制得较小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冷却构造。设置容纳于在气缸体(3)形成的水套(33)的间隔部件(40),在间隔部件(40),设置包围气缸内孔壁(32a)的间隔件主体部(41)、以及从该间隔件主体部(41)的外周面朝向套内侧面(33b)突出的分隔壁(51),将分隔壁(51)设为在与导入口(36a)相对的位置沿间隔件主体部(41)的周向延伸的形状,从而将与水泵(5)连通的导入口(36a)与间隔件主体部(41)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气缸头侧和气缸头相反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气缸体的,该气缸体形成有多个气缸、以及包围这些气缸的气缸内孔壁的水套。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构造,已知以下构造:在气缸体上以包围气缸内孔壁的方式形成水套,将从水栗加压输送的冷却液导入该水套而冷却发动机。另外,为了提高冷却性能等,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探讨了在上述水套内设置划分水套的内部空间的间隔部件。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构造:在气缸体设置有用于将从水栗加压输送的冷却液导入水套的导入部,并且间隔部件容纳在水套中,该间隔部件具备与该导入部的开口部分相对地上下延伸的板状的限制部件。在该构造中,通过上述限制部件,防止从导入部流入的冷却液不通过气缸体的排气侧的部分而朝向吸气侧的部分和气缸头侧,由此,确保了流通气缸体的排气侧的部分的冷却液流量,有效地冷却发动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47017号公报依照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造,能够有效地冷却相对容易变成高温的气缸体的排气侧部分,减小该排气侧部分与吸气侧部分的温度差。然而,该构造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减小在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流通停止且水栗正驱动的情况下产生的气缸间的温度差,伴随着该温度差,燃烧状态在气缸间存在差异。具体地说,作为将冷却液加压输送至水套的水栗而使用由发动机强制地驱动的栗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气缸的温度等,即使在将水套的出口封闭等而停止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流通的情况下,伴随发动机的驱动而水栗被驱动,成为水套中的与水栗连通的部分附近的冷却液被搅拌、另一方面其他部分的冷却液不被搅拌的状态,设于与水栗连通的部分附近的气缸和其他气缸之间产生温度差。即,在与水栗连通的部分附近,通过上述搅拌,在气缸体中的靠近温度高的气缸头侧即燃烧室的部分的周围存在的高温的冷却液、与位于气缸头相反侧即远离燃烧室的部分的相对低温的冷却液彼此对流,因而燃烧室附近的温度比其他气缸更低,远离燃烧室的部分的温度比其他气缸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提供一种能够将气缸间的温度差抑制得较小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该多气缸发动机具有气缸体,该气缸体形成有多个气缸的气缸、以及这些气缸的气缸内孔壁,其特征在于,具备:水套,形成于上述气缸体,由上述气缸内孔壁和包围该气缸内孔壁的套内侧面划分;水栗,由上述发动机驱动,从而将冷却液加压输送至上述水套;导入部,形成于上述气缸体,具有在上述套内侧面开口的导入口,将由上述水栗加压输送的冷却液导入上述水套;以及间隔部件,容纳在上述水套中;上述间隔部件具有包围上述气缸内孔壁的间隔件主体部、以及从该间隔件主体部的外周面朝向上述套内侧面突出的分隔壁,上述分隔壁在与上述导入口相对的位置沿上述间隔件主体部的周向延伸,以将上述导入口和上述间隔件主体部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气缸头侧和气缸头相反侧。依照本专利技术,在与和水栗连通的导入部的导入口相对的位置设置分隔壁,其从间隔件主体部朝向水套的内侧面突出并且沿周向延伸,通过该分隔壁,导入口与间隔件主体部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被划分为气缸头侧和气缸头相反侧,因而能够抑制由于与水栗的驱动相伴的冷却液的搅拌而在与水栗连通的导入部的导入口附近,比较高温的气缸头侧的冷却液与比较低温的气缸头相反侧的冷却液相对流,能够更可靠地较小地抑制在导入口附近配置的气缸与其他气缸之间产生的温度差。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上述分隔壁配置在与上述导入口的气缸头侧的端部相对的位置。这样,能够将水栗导致的搅拌的影响留在比分隔壁靠气缸头相反侧的部分,能够更可靠地较小地抑制气缸头侧与气缸头相反侧之间的冷却液的对流。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上述多个气缸沿着规定的气缸排列方向排列,上述导入口配置于在气缸排列方向端部配置的气缸的外侧,上述间隔部件具有从该间隔件主体部的外周面中的、与上述导入口相对的部分分别朝向上述套的内侧面突出的分流壁、第1立壁和第2立壁,上述分流壁具有在比上述分隔壁靠气缸头相反侧的位置沿上述间隔件主体部的周向延伸的形状,上述第1立壁具有从上述分流壁朝向上述分隔壁延伸的形状,上述第2立壁具有从上述分流壁向气缸头相反侧延伸的形状,上述第1立壁和上述第2立壁在气缸排列方向上配置在彼此分离的位置。这样,除了分隔壁以外,通过分流壁,也将导入口与间隔件主体部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划分为气缸头侧和气缸头相反侧,能够抑制气缸头侧的冷却液与气缸头相反侧的冷却液之间的对流,因而能够更可靠地较小地抑制气缸间的温度差。再者,通过这些分隔壁、分流壁、第1立壁和第2立壁,能够将从导入口导入水套的冷却液分流至水套的气缸排列方向一侧和另一侧,因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发动机。特别地,通过将导入口配置于在气缸排列方向端部配置的气缸的外侧,能够使分流至气缸排列方向一侧的冷却液朝向水套之中与气缸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一侧,使分流至气缸排列方向另一侧的冷却液朝向与气缸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另一侧,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动机。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上述间隔件主体部具有阶梯部,该阶梯部的气缸头侧的部分配置在比气缸头相反侧的部分更远离气缸的位置,从而形成该阶梯部,上述阶梯部构成上述划分壁,通过上述划分壁,在气缸头侧,在间隔件主体部的内周面与各气缸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液所流通的冷却液路径。这样,通过划分壁,也能够抑制气缸头侧与气缸头相反侧之间的冷却液的对流,能够更可靠地减小气缸间的温度差。在此,优选地,上述划分壁与上述分隔壁连续。这样,能够通过划分壁和分隔壁而将水套的外周侧部分整体划分为气缸头侧和气缸头相反侧,能够抑制上述冷却液的对流,更可靠地减小气缸间的温度差。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地,上述间隔件主体部具有阶梯部,该阶梯部的气缸头侧的部分配置在比气缸头相反侧的部分更远离气缸的位置,从而形成,上述阶梯部构成上述划分壁,通过上述划分壁,在气缸头侧,在间隔件主体部的内周面与各气缸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冷却液所流通的冷却液路径。这样,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成设置划分壁,并且在水套之中比间隔件主体部靠气缸侧的部分,能够在更靠近气缸头的变为高温的部分确保冷却液所流通的冷却液路径,能够有效地冷却气缸内孔壁。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上述间隔件主体部从该水套的气缸头相反侧的端部延伸至气缸头侧的端部,从而将上述水套整体划分为气缸侧和气缸相反侧,在上述间隔件主体部中,在与上述各气缸内孔间相对的位置,形成将上述水套中的比该间隔件主体部靠气缸侧的部分和靠气缸相反侧的部分连通的导入孔。这样,通过间隔件主体部将水套的内部空间整体划分为气缸侧和气缸相反侧,因而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在比该间隔件主体部靠气缸相反侧产生的水栗的搅拌和与此相伴的冷却液的对流的影响及于气缸侧即气缸内孔壁,能够更小地抑制由该对流产生的气缸内孔的气缸间的温度差。另外,由于通过各导入孔将冷却液导入各气缸内孔间,因而能够有效地冷却易于变为高温的各气缸内孔间。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那样,依照本专利技术,能够将气缸间的气缸内孔壁的温度差抑制得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图2是气缸体周边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3是气缸体的俯视图。图4是从排气侧观察间隔件的立体图。图5是从吸气侧观察间隔件的立体图。图6是从排气侧观察间隔件的侧面图。图7是从吸气侧观察间隔件的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CN105275655.html" title="多气缸发动机的冷却构造原文来自X技术">多气缸发动机的冷却构造</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冷却构造,该多气缸发动机具有气缸体,该气缸体形成有多个气缸、以及这些气缸的气缸内孔壁,该多气缸发动机的冷却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水套,形成于上述气缸体,由上述气缸内孔壁和包围该气缸内孔壁的套内侧面划分;水泵,由上述发动机驱动,从而将冷却液加压输送至上述水套;导入部,形成于上述气缸体,具有在上述套内侧面开口的导入口,将由上述水泵加压输送的冷却液导入上述水套;以及间隔部件,容纳在上述水套中,上述间隔部件具有包围上述气缸内孔壁的间隔件主体部、以及从该间隔件主体部的外周面朝向上述套内侧面突出的分隔壁,上述分隔壁在与上述导入口相对的位置沿上述间隔件主体部的周向延伸,以将上述导入口和上述间隔件主体部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划分为气缸头侧和气缸头相反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谷祐介小口智弘三角春树若本进儿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