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皖西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814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及安装底座,防撞梁主体呈矩形状,防撞梁主体两侧设置有弧形的气囊,防撞梁主体下端设置有滚筒槽,滚筒槽两端对称设置有凸台,凸台之间设置有滚筒,滚筒通过滚轴与凸台连接;防撞梁主体后端对称设置有气缸,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杆与防撞梁主体相连;防撞梁主体与气缸之间设置有弹簧;气缸的缸体上开有排气孔;气缸底部通过安装板与吸能盒相连,吸能盒后端连接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通过经过紧固螺母与车身前端固定安装。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多种缓冲吸能方式降低碰撞带来的剧烈震荡,保证驾驶人的生命安全,减少车主的财产损失,并且能帮助汽车上下台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前防撞梁作为影响车辆碰撞安全的关键零部件,其结构的设计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汽车加装防撞装置,可使驾驶人驾驶的汽车在猛烈撞击中不会对驾驶人造成致命的伤害,降低汽车损毁程度,减少财产损。汽车在上下人行道台阶时,一些汽车的底盘比较低,防撞梁经常会擦到人行道台阶,有时候防撞梁会卡在人行道台阶上,防撞梁和人行道台阶经常刮碰也容易碰坏、碰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及安装底座,所述防撞梁主体呈矩形状,所述防撞梁主体两侧设置有弧形的气囊,所述防撞梁主体下端设置有滚筒槽,所述滚筒槽两端对称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之间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通过滚轴与凸台连接;所述防撞梁主体后端对称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活塞杆与防撞梁主体相连;所述防撞梁主体与气缸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活塞杆上;所述气缸的缸体上开有排气孔;所述气缸底部通过安装板与吸能盒相连,所述吸能盒后端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通过经过紧固螺母与车身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吸能盒包括内六边形体和外六边形体,所述内六边形体和外六边形体通过溃缩导向筋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筒为泡沫塑料圆筒,且所述滚筒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的防滑凸粒。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孔的直径由气缸内到气缸外逐渐变小。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底座上开有与紧固螺栓配合的安装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撞梁主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气缸和弹簧的设置起缓冲吸能的作用,碰撞后气缸的活塞杆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避免轻微碰撞时损坏吸能盒,减少经济损失;设置直径由气缸内到气缸外逐渐变小的排气孔,可使得排气孔内侧的空气容易排出,而外侧的空气进入气缸内较为缓慢,从而达到缓慢释放弹簧的目的,进而避免了弹性势能快速释放时可能出现的剧烈震荡;设置吸能盒,起缓冲吸能作用,设置溃缩导向筋,碰撞时吸能盒能沿溃缩导向筋有规律的溃缩,减小了碰撞对乘客带来的伤害,保障乘客的安全;设置滚筒,当汽车在上下人行道台阶时,由于一些汽车的底盘比较低,滚筒会和人行道台阶起到滚动摩擦作用,帮助汽车上下台阶,并保护防撞梁主体不被碰坏;防撞梁主体两端设置弧形的气囊,进一步提高缓冲防撞性能。综上所述所述,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多种缓冲吸能方式降低碰撞带来的剧烈震荡,保证驾驶人的生命安全,减少车主的财产损失,并且能帮助汽车上下台阶。【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中防撞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中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底座,2-吸能盒,21-外六边形体,22-内六边形体,23-溃缩导向筋,3-安装板,4-排气孔,5-气缸,6-防撞梁主体,7-气囊,8-弹簧,9-活塞杆,10-活塞,11-紧固螺母,12-凸台,13-滚筒,14-防滑凸粒,15-滚筒槽,16-滚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6及安装底座1,所述防撞梁主体6呈矩形状,所述防撞梁主体6两侧设置有弧形的气囊7,所述防撞梁主体6下端设置有滚筒槽15,所述滚筒槽15两端对称设置有凸台12,所述凸台12之间设置有滚筒13,所述滚筒13通过滚轴16与凸台12连接;所述防撞梁主体6后端对称设置有气缸5,所述气缸5内设置有活塞10,所述活塞10通过活塞杆9与防撞梁主体6相连;所述防撞梁主体6与气缸5之间设置有弹簧8,所述弹簧8套装于活塞杆9上;所述气缸5的缸体上开有排气孔4 ;所述气缸5底部通过安装板3与吸能盒2相连,所述吸能盒2后端连接有安装底座1,所述安装底座I通过经过紧固螺母11与车身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吸能盒2包括内六边形体22和外六边形体21,所述内六边形体22和外六边形体21通过溃缩导向筋23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气缸5和弹簧8的设置起缓冲吸能的作用,碰撞后气缸5的活塞杆9会在弹簧8的作用下复位,避免轻微碰撞时损坏吸能盒2,减少经济损失;设置直径由气缸5内到气缸5外逐渐变小的排气孔4,可使得排气孔4内侧的空气容易排出,而外侧的空气进入气缸5内较为缓慢,从而达到缓慢释放弹簧的目的,进而避免了弹性势能快速释放时可能出现的剧烈震荡;设置吸能盒2,起缓冲吸能作用,设置溃缩导向筋23,碰撞时吸能盒2能沿溃缩导向筋23有规律的溃缩,减小了碰撞对乘客带来的伤害,保障乘客的安全;设置滚筒13,当汽车在上下人行道台阶时,由于一些汽车的底盘比较低,滚筒13会和人行道台阶起到滚动摩擦作用,帮助汽车上下台阶,并保护防撞梁主体6不被碰坏;防撞梁主体6两端设置弧形的气囊7,进一步提高缓冲防撞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及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主体呈矩形状,所述防撞梁主体两侧设置有弧形的气囊,所述防撞梁主体下端设置有滚筒槽,所述滚筒槽两端对称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之间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通过滚轴与凸台连接;所述防撞梁主体后端对称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活塞杆与防撞梁主体相连;所述防撞梁主体与气缸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活塞杆上;所述气缸的缸体上开有排气孔;所述气缸底部通过安装板与吸能盒相连,所述吸能盒后端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通过经过紧固螺母与车身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吸能盒包括内六边形体和外六边形体,所述内六边形体和外六边形体通过溃缩导向筋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为泡沫塑料圆筒,且所述滚筒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的防滑凸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的直径由气缸内到气缸外逐渐变小。4.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主体及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主体呈矩形状,所述防撞梁主体两侧设置有弧形的气囊,所述防撞梁主体下端设置有滚筒槽,所述滚筒槽两端对称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之间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通过滚轴与凸台连接;所述防撞梁主体后端对称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活塞杆与防撞梁主体相连;所述防撞梁主体与气缸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活塞杆上;所述气缸的缸体上开有排气孔;所述气缸底部通过安装板与吸能盒相连,所述吸能盒后端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通过经过紧固螺母与车身前端固定安装;所述吸能盒包括内六边形体和外六边形体,所述内六边形体和外六边形体通过溃缩导向筋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千张开业蔡云庆钱小雅张明慧魏伟周震牛少将
申请(专利权)人:皖西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