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7638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1),相对于左右最外周向主槽(2),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环岸部(3),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起的第一剖面(PL1)。此外,胎肩环岸部(3),在接地面内,具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凸起的第二剖面(PL2)。胎肩环岸部(3)的接地面内的第一剖面(PL1)的延长线与第二剖面(PL2)之间的轮胎径向的距离(d),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加。此外,从在轮胎赤道面(CL)上的胎面剖面即第一剖面(PL1)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cc)和从胎面端(P)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sh),满足1.10≤Gsh/Gcc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改善耐偏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如长途运输等高速持续行驶的主体的轮胎,在处于自由滚动的使用条件下时,存在于胎面部胎肩区域的环岸部上,出现偏磨损这一课题。作为涉及该课题的现有充气轮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已为人熟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530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耐偏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充气轮胎,其具备:帘布层;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其配置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至少3条周向主槽,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设置;多个环岸部,其被这些周向主槽划分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向主槽中,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所述周向主槽,称为最外周向主槽,与此同时,将相对于所述左右最外周向主槽,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环岸部,称为胎肩环岸部时,相对于所述左右最外周向主槽,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环岸部,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起的第一剖面,同时,所述胎肩环岸部,在接地面内具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凸起的第二剖面,所述胎肩环岸部的接地面内的所述第一剖面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剖面之间的轮胎径向距离d,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加,并且,从轮胎赤道面上的胎面剖面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cc和从胎面端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sh,满足1.10≤Gsh/Gcc的关系。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胎肩环岸部在接地面内,具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凸起的第二剖面,此外,胎肩环岸部的接地面内的第一剖面的距离d,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加,因此,轮胎接地时的胎肩环岸部的接地端一侧的接地压力就会提高。这样一来,轮胎接地时的中心区域的环岸部的滑移量和胎肩环岸部的滑移量就会变得均匀。由此,具有胎肩环岸部的偏磨损得到抑制,轮胎的耐偏磨损性能得到改善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肩环岸部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作用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含有在维持本专利技术同一性的情况下能够置换、且容易推知该置换的构成要素。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多个改进例,能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言自明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充气轮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该图显示的是作为充气轮胎1的一个例子的安装在长距离运输用卡车、客车等上的重荷重用子午线轮胎。另外,符号CL是轮胎赤道面。此外,该图中,胎面端P和轮胎触地端T一致。本充气轮胎1包含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圈填胶12、12、帘布层13、带束层14、胎面胶15、以及一对侧壁胶16、16,参照图1。一对胎圈芯11、11具有环状构造,构成左右胎圈部的芯。一对胎圈填胶12、12由下填胶121和上填胶122组成,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用于增强胎圈部。帘布层13圆环状架在左右胎圈芯11、11之间,构成轮胎的骨架。此外,帘布层13的两端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往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翻卷并固定,将胎圈芯11及胎圈填胶12包住。此外,帘布层13是以涂胶覆盖由钢或者有机纤维材,例如,尼龙、聚酯、人造纤维等构成的多个帘布层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成的,具有绝对值85[deg]以上95[deg]以下的帘布角度,即帘布层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带束层14是将多个带层141至145叠层而成的,并且围绕帘布层13的外周而配置。关于带束层14的详细构成,将在后面进行叙述。胎面胶15配置于帘布层13以及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侧壁胶16、16分别配置于帘布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构成左右侧壁部。另外,图1的构成中,充气轮胎1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7根周向主槽2,以及由这些周向主槽2划分而成的8个环岸部3。此外,各环岸部3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条状花纹,或者,是由多个未图示的横纹槽在轮胎周向上分割的花纹块列。在此,周向主槽是指,具有5.0[mm]以上的槽宽的周向槽。周向主槽的槽宽是将形成于槽开口部上的切口部和倒角部除外后进行测定的。此外,本充气轮胎1中,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左右周向主槽2、2称为最外周向主槽。此外,将被左右最外周向主槽2、2划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左右环岸部3、3称为胎肩环岸部。[带束层]图2及图3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带束层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图2是表示将轮胎赤道面CL作为界限的胎面部的单侧区域,图3是表示带束层14的叠层构造。另外,图3中,各带层141至145中的细线,示意性地示出了各带束层141至145的带束层帘线。带束层14是将大倾角带束141、一对交叉带束142、143,以及带束罩144叠层而构成,配置为围绕在帘布层13的外周,参照图2。大倾角带束141是以涂胶覆盖由钢或者有机纤维材构成的多个带束层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成的,具有绝对值45[deg]以上70[deg]以下的带束层角度,即带束层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此外,大倾角带束141叠层配置在帘布层13的轮胎径向外侧。一对交叉带束142、143以涂胶覆盖由钢或者有机纤维材构成的多个带束层帘线并轧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10[deg]以上45[deg]以下的带束层角度。此外,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具有符号相异的带束层角度,使带束层帘线的纤维方向相互交叉地叠层,即斜交构造。在此,将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交叉带束142称为内径侧交叉带束,将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交叉带束143称为外径侧交叉带束。而且,也可以层叠3枚以上的交叉带束而配置,在此省略图示。此外,一对交叉带束142、143,在本实施形式中,叠层配置在大倾角带束141的轮胎径向外侧。此外,带束罩144以涂胶覆盖由钢或者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层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成,具有绝对值10[deg]以上45[deg]以下的带束层角度。此外,带束罩144叠层配置在一对交叉带束142、143的轮胎径向外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束罩144具有与外径侧交叉带束143相同的带束层角度,此外,配置在带束层14的最外层。而且,本充气轮胎1中,带束层14也可以具有边缘罩,省略图示。一般来说,边缘罩以涂胶覆盖由钢或者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层帘线并进行轧制加工而成,具有绝对值0[deg]以上5[deg]以下的带束层角度。此外,边缘罩分别配置在外径侧交叉带束143或者内径侧交叉带束142的左右边缘部的轮胎径向外侧。通过这些边缘罩发挥环箍效应,可缓和胎面部中心区域和胎肩区域之间的径向胀大之差,从而改善轮胎的耐偏磨损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帘布层;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其配置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至少3条周向主槽,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设置;多个环岸部,其被这些周向主槽划分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向主槽中,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所述周向主槽,称为最外周向主槽,与此同时,将相对于所述左右最外周向主槽,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环岸部,称为胎肩环岸部时,相对于所述左右最外周向主槽,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环岸部,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起的第一剖面,同时,所述胎肩环岸部,在接地面内具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凸起的第二剖面,所述胎肩环岸部的接地面内的所述第一剖面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剖面之间的轮胎径向距离d,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加,并且,从轮胎赤道面上的胎面剖面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cc和从胎面端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sh,满足1.10≤Gsh/Gcc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23 JP 2013-090704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帘布层;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其配置在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至少3条周向主槽,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设置;多个环岸部,其被这些周向主槽划分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向主槽中,将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所述周向主槽,称为最外周向主槽,与此同时,将相对于所述左右最外周向主槽,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环岸部,称为胎肩环岸部时,相对于所述左右最外周向主槽,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环岸部,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起的第一剖面,同时,所述胎肩环岸部,在接地面内具有向轮胎径向内侧凸起的第二剖面,所述胎肩环岸部的接地面内的所述第一剖面的延长线和所述第二剖面之间的轮胎径向距离d,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加,并且,从轮胎赤道面上的胎面剖面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cc和从胎面端到轮胎内周面的距离Gsh,满足1.20≤Gsh/Gcc的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14在具有绝对值10[Deg]以上45[Deg]以下的带束角度的同时,具备具有符号相异的带束角度的一对交叉带束,并且,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视图上,画出所述周向主槽的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同时,将所述一对交叉带束中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交叉带束,称为外径侧交叉带束时,从轮胎赤道面上的所述外径侧交叉带束到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距离Dcc,和从所述最外周向主槽的槽中线上的所述外径侧交叉带束到末端磨损临界面WE的距离De,满足0.70≤De/Dcc≤1.30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赤道面上的所述第一剖面的直径D1和轮胎接地端上的所述第二剖面的直径D2,满足-0.015≤(D1-D2)/D1≤0.015的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接地端上的所述第二剖面的直径D2和所述胎肩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部上的所述第二剖面的直径D3,满足D3<D2的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14在具有绝对值10[Deg]以上45[Deg]以下的带束角度的同时,具备具有符号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功刀毅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