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墙及具有该隔墙的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89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墙,包括下支撑、吸能支撑和上支撑,下支撑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吸能支撑固定设置在下支撑上,且为实心结构,用于固定吸能结构;上支撑固定设置在吸能支撑上,且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如此设计,既能满足所需的刚度,又能减振吸能,阻挡车厢外部噪音。如此设置,吸能支撑具有良好的刚度与强度,有效提升整车安全性能;同时,下支撑和上支撑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既能减振吸能,又可以减轻自身重量,符合车体轻量化的要求,节约材料成本。组合固定而成的隔墙,焊缝较少且整齐,可以实现自动化焊接,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能够更好的与车体流线型的外表相结合,密封效果也更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隔墙的轨道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隔墙及具有该隔墙的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高铁已经成为整个城市交通网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列车的整车性能尤其是乘坐安全性和舒适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高铁的防护措施主要由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构成,其中,在发生事故之前能够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是主动安全,在发生事故后靠车体优良的性能来减轻伤害的是被动安全。当主动安全失效时,就需要被动安全发挥作用来尽量减轻伤害。相对列车其它部分,车头部位被动安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现在车头主要是靠位于前部的抗冲击吸能装置来减轻碰撞带来的伤害,该抗冲击吸能装置主要由吸能结构和支撑吸能结构的隔墙组成。现有技术中,隔墙大多由单面铝合金型材或薄型双面铝合金型材组焊而成,刚度较低,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头部所受气压最大,该隔墙容易受压变形。当产生冲击时,吸能结构还没完全变形,隔墙就已经损坏,势必影响吸能效果。就现有隔墙自身讲,没有吸能设计,在事故中也起不到吸能减震的作用。同时,现有隔墙密封性不好,列车行驶中的外部噪音直接传到车厢内部,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另外,从制造和装配工艺上来讲,单面与双面铝合金型材的焊接工艺差,焊缝分布散乱,不适用于自动化焊接。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输入,会导致铝合金型材受热变形,不利于保证产品装配精度,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隔墙,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隔墙刚度低、吸能效果不好以及气密性不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吸能结构的隔墙,包括下支撑、吸能支撑和上支撑,所述下支撑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所述吸能支撑固定设置在下支撑上,且为实心结构,用于固定吸能结构;所述上支撑固定设置在吸能支撑上,且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优选地,所述下支撑、吸能支撑和上支撑之间分别采用插嵌连接。优选地,所述插嵌连接的相应位置处采用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空心结构内部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隔墙的墙体方向的筋。优选地,所述上支撑包括折弯倾斜段和位于所述折弯倾斜段下的竖直段。优选地,所述折弯倾斜段和所述竖直段之间采用插嵌连接。优选地,所述折弯倾斜段和所述竖直段的插嵌连接位置处采用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竖直段为分体式结构,在分体构件之间形成维修通道。优选地,所述竖直段设置有装配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头和车头内部的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的支撑采用如前所述的隔墙。由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隔墙是由下支撑、吸能支撑和上支撑的组合固定而成,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方案中用于支撑吸能结构的吸能支撑设计为实心结构。如此设置,吸能支撑就有足够的刚度保证所述吸能结构在完全变形前,该吸能支撑不会发生变形损坏,由此可确保吸能结构的吸能作用能够完全发挥出来,具有良好的刚度与强度,有效提升整车安全性能。同时,本方案所述下支撑和所述上支撑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既能减振吸能,又可以减轻自身重量,符合车体轻量化的要求,节约材料成本。与由单层或双层铝合金焊接而成整体式隔墙相比,组合固定而成的隔墙,焊缝较少且整齐,可以实现自动化焊接,因此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能够更好的与车体流线型的外表相结合,因此,密封效果也更好。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下支撑、吸能支撑和上支撑之间分别采用插嵌连接后再焊接的固定方式。在焊接前先将所有构件依次插嵌在一起,从而建立焊前预定位,可有效提高焊接的精度;同时,插嵌部位具有垫板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焊缝的强度,更好的保障了所述隔墙整体的刚度。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其空心结构内部设置有垂直于隔墙的墙体方向的筋,也就是说,沿垂直于墙体的延伸方向设置。列车发生碰撞时候的作用力是来自水平方向的,如此布置所述筋的形式使得隔墙整体的抗冲击能力更强。另外,用于承力的筋均匀垂直于隔墙墙体方向,在隔墙上钻孔的时候,刀头进给过程中受力均匀,钻孔不会偏斜,确保附加构件可靠固定于隔墙。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设有上述隔墙,由于所述隔墙具有上述技术效果,设有该隔墙的轨道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隔墙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为图1中隔墙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隔墙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 中:隔墙1、吸能结构2、车体3、下支撑4、吸能支撑5、竖直段6、竖直右段6a、竖直左段6b、折弯倾斜段7、上支撑8、筋9、坡口 10、滑道11、外蒙皮12、维修通道13、外蒙皮焊接位置Co【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5,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隔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隔墙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隔墙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在车体3上的隔墙I。如图1-2所示,该隔墙I包括下支撑4、固定设置在下支撑4上的吸能支撑5和固定设置在吸能支撑5上的上支撑8。在各个部件的位置分布上,充分考虑了结构自身的性能与列车运行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此合理布置各个构件的位置。本方案中用于支撑吸能结构2的吸能支撑5设计为实心结构,这样就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吸能结构2在完全变形前,该吸能支撑5不会发生变形损坏,如此,确保吸能结构2的吸能作用能够完全发挥出来,在列车相互碰撞时,吸能结构发生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其后部支撑结构需要较高的强度与刚度,有效提升整车安全性能;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吸能结构2的顺序作用,吸能支撑5中部设置有圆孔结构。本方案下支撑4和上支撑8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同现有技术相比,此方案既能减振吸能,又可以减轻自身重量,符合车体轻量化的要求,节约材料成本。与由单层或双层铝合金焊接而成的整体式隔墙相比,组合固定而成的隔墙1,能够更好的与车体3的流线型外蒙皮12相结合,因此,密封效果也更好。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墙,用于固定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吸能支撑,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上,且为实心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吸能结构;上支撑,固定设置在所述吸能支撑上,且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玉展杜健蔡军爽田爱琴田洪雷尚克明齐凯文杜俊涛涂勤书尹洪涛宋显刚史永达刘振帅马云双陶桂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