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045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4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其包括后消音器,后消音器内置有输入管、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的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一腔内;以及,第一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上的第一出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腔内,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隔板分隔;以及,第二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上的第二出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三腔内,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二隔板分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多频段噪音,并具有两个排气出口的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相比于传统汽车发动机,带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发动机输出的最大功率高达40%,然而经过涡轮的废气的排出速度快、噪音大,因此需要通过消音器来对经过涡轮的废气进行高效地消音。在申请日为2009年09月08日,公告号为CN201521328U的专利文献(以下称之为对比文件I)中记载了一种柴油发电机之双排气口消声器,在消声器的进气管和排气管的气流通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腔体,上腔体的出气口与下腔体的进气口通过连通管连通,在每个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消声隔板形成至少两个腔室,在每个腔室的内壁上设有消声层相邻两个腔室通过导管连通,在最后一个腔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排气管;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消声效果可达到静音。然而,在对比文件I中记载的柴油发电机之双排气口消声器,仅仅具有去除高频噪音的消声效果,适用于传统的柴油发动机,而对于具有多频段噪音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是无法适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多频段噪音,并具有两个排气出口的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其包括后消音器,所述后消音器内置有输入管、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其中,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的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一腔内;以及,第一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上的第一出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腔内,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隔板分隔;以及,第二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上的第二出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三腔内,所述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二隔板分隔。优选地,所述输入管伸入第一腔一端的端口封堵,并在其管壁上开设输入孔组。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输出孔组,所述第一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一输出孔组连通至第一阻性腔。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性腔与第一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三隔板分隔。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出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输出孔组,所述第二输出管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二输出孔组连通至第二阻性腔。优选地,所述第二阻性腔与第二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四隔板分隔。优选地,所述后消音器管接有前消音器,所述前消音器为阻性消音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废气由输入管进入至第一腔内,位于第一腔内的废气分别穿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后,由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输出外部;其中,废气中的噪音在由输入管进入至第一输出管或者爹来输出管的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膨胀腔消音的过程,实现了膨胀消音的目的;再者,噪音在穿过第一隔板或者第二隔板的穿孔时,会发生穿孔干涉消立曰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带T发动机的和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实施例前消音器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带T发动机的和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实施例后消音器的内部结构图。附图标注:1、前消音器;2、后消音器;21、第一腔;22、第二腔;24、第一阻性腔;25、第二阻性腔;26、第一隔板;27、第二隔板;28、第三隔板;29、第四隔板;31、输入管;311、输入孔组;32、第一输出管;321、第一输出孔组;33、第二输出管;331、第二输出孔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用于带T发动机的和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用于带T发动机的和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其包括后消音器2,且在后消音器2内部设有输入管31、第一输出管32和第二输出管33,其中,输入管31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2的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一腔21内;那么,由进气孔进入的废气将会在输入管31的引导下进入至第一腔21内;然后,进入至第一腔21内的噪音,会穿过第一隔板26上的穿孔进入至第二腔22内,在过程中穿过穿孔后噪音,会向四周扩散,那么任意两穿孔所扩散的噪音均会发生干涉;那么,在预先设置穿孔直径以及间距后是可以通过干涉来消除预选频率的噪音。再者,噪音在穿过第一隔板26时,通过穿孔干涉有效地消除了较低频率的噪音,而位于第二腔22的噪音进入至第一输出管32内时,管道的截面产生突变,使不同界面反射的噪音产生相位差,实现声音的干涉;那么,预先控制前述的相位差,就可以实现通过干涉来消除特定噪音的目的,其中对中低频噪音的消除十分适用。同时,进入至第一输出管32的噪音在由第一输出孔组321以及第一阻性腔24所组成的阻性消音结构的作用下,消除其内的高频噪音。同理地,噪音在穿过第二隔板27的穿孔以及进入第二输出管33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声音干涉,对噪音中的中低频噪音进行消除;在第二输出管33内对高频噪音进行了消除。另外,本实施例也可以在第一输出管32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输出孔组321,第一输出管32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一输出孔组321连通至第一阻性腔24 ;第一阻性腔24与第一腔21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三隔板28分隔。通过上述设计方案,进入至第二腔22的噪音可以直接穿过第三隔板28的穿孔后进入至第一阻性腔24内,噪音在第一阻性腔24内填充的吸引材料中运动摩擦以将声能转换成热能消耗,并且噪音也能够通过第一输出孔组321进入至第一输出管32后排出至外部,能够有效地去除噪音中的中高频噪音。类似地,第二输出管33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输出孔组331,第二输出管33的内部管路通过第二输出孔组331连通至第二阻性腔25 ;第二阻性腔25与第二腔22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四隔板29分隔。另外,本实施例优选地,输入管31伸入第一腔21的端口封堵,并在其管壁上开设输入孔组311 ;那么,噪音在进入至输入管31后,会由输入孔组311进行喷射至第一腔21内,而此过程可以将噪音的频谱拉伸至一定高度,使部分高频噪音脱离人耳的主观感知范围。另外,本实施的后消音器2可以预想对接作为阻性消音器的前消音器1,以预想减弱噪音中的中高频噪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其包括后消音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消音器内置有输入管、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 其中,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的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一腔内; 以及,第一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上的第一出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腔内,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隔板分隔; 以及,第二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上的第二出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三腔内,所述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二隔板分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带T发动机的双排气结构的消声器,其包括后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消音器内置有输入管、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其中,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的进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一腔内;以及,第一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上的第一出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二腔内,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隔板分隔;以及,第二输出管的一端连通至后消音器上的第二出气孔,另一端伸入至第三腔内,所述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二隔板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吴熙平张启智湛浦军韩强柳仲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通州迪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