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68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驻车制动装置,在操作驻车制动器用操作杆时,不大幅度地使身体前倾就能进行操作,并且切实地防止不注意的操作。将驻车制动器用操作机构(64)设在右侧主管(21)的燃料箱盖(9)的下方位置上,从覆盖该部分的前整流罩的侧面下端部(7b)露出一部分操作杆(66)而使操作杆(66)面对前整流罩。由于操作杆(66)位于车座(10)的前端部附近的位置,所以操作容易,从而提高了操作性,并通过以前整流罩(7)覆盖操作杆(66)来防止不注意的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轮摩托车的驻车制动装置,尤其涉及该驻车制动 装置的操作杆的有禾'j配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二轮摩托车尤其是踏板型车辆中,有的车辆设有驻车制动装 置。该驻车制动装置的操作杆设在转向把手的转向轴附近的前罩内。(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2307号公报) 由于以往的驻车制动用杆位于与转向把手手柄相距相当 一段距 离的前方,所以在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身体必须大幅度地前倾。 因此,希望将其配置在转向把手手柄附近提高操作性,但由于在这 种情况下驻车制动用杆变得离乘坐者较近,所以必须能够可靠地防 止不注意的操作。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实现这一要求而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驻车制动装置是,在具有驻车 时将车轮置于锁定状态的驻车制动器的二轮摩托车中,以前整流罩 覆盖从支承前轮的头管的前方到配置在车身中央的车座前为止的部 分,在所述前整流罩内的车座前方配置所述驻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 使所述操作机构的操作杆面对向下开放的所述前整流罩的下表面。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从所述头 管向后方伸出左右一对的主管,在所述主管上固定所述驻车制动器 的操作机构。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驻车 制动器的所述操作杆以沿着所述主管的方式被枢支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由摆动。(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覆盖从头管到车座附近的前整流罩内设置驻车 制动器的操作机构,使操作杆在侧视图中位于车座的前端部的前方 以及其附近的位置上,以面对前整流罩的向下开放的部分的方式露 出,所以不必大幅度地使身体前倾即可操作操作杆,提高了操作性。 此外,通过将驻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收纳在前整流罩的内侧,能够 避免不注意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涉及的二轮摩托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表示车身左侧前部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图3是后臂部分的横剖视图。图4是车身前部主要部位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ABS调节器的支承部的立体图。图6是ABS调节器以及操作机构部分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ABS调节器的安装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ABS调节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单元支承支柱的安装结构的图。图IO是表示托架的安装方法的图。图11是表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后整流罩内侧的图。图12是表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ABS调节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车身后部右侧部分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一个实施例。图1是实施例涉及的二轮摩 托车的右侧侧视图。在前轮1与后轮2之间,配置有动力单元3,其 被车身框架4支承。5是前叉,6是前轮制动器,7是前整流罩,7a是前照明单元,8是转向把手,9是燃料箱盖,IO是车座,10a是前 车座,10b是靠背,10c是后车座,ll是后整流罩,lla是后照明单 元,12是后臂,13是后轮制动器,14是驻车制动器。16是转向把 手的手柄(表示了右侧),16a是右杆,16c是前主气缸,通过杆操 作使液压式前轮制动器进行动作。19是扶手。转向把手8的手柄16位于燃料箱盖9的顶部上方,并以到达前 气缸34a与后气缸34b的气缸列空间上方位置的方式向后较长地延 伸。驻车制动的#:作杆66位于手柄16下方。捧作杆66位于车座10 的侧视图中的前端部的前方及附近,并且面对向下开放的前整流罩7 的侧面下端部7b与主管21交叉的部分附近并向下方露出。侧面下 端部7b中的后部7c在侧视图中向后斜上方延伸并与位于车身中央 的车座10的前缘部重叠。前整流罩7的侧面下端部7b与主管21的交叉部位于形成于前 气缸34a与后气缸34b之间的气缸列谷间空间的侧视图最上部位置, 在该空间中交叉部面对操作杆66。在燃料箱盖9的后部侧面上,形 成有膝部扣紧用的凹部9a,跨坐在车座IO上的骑乘者的膝部夹紧此 处。18是踏板,位于曲柄箱34c的侧面下部,踏板18的前端部与下 管23交叉并向其前方突出,并且手柄16位于踏板18的后端部上方。图2是表示车身左侧前部的主要部位的侧视图。车身框架4具 有通过前叉5支承前轮1的头管20;从该头管20在动力单元3 上方向后方延伸的主管21;在动力单元3的后方沿上下方向配置的 中央管22;从头管20在动力单元3前方向下方延伸的下管23;在 动力单元3的下方沿前后方向配置的低管24。车身框架4呈使这些 部件连接的环状,在其内侧支承动力单元3。车座扶杆"从主管21 和中央管22的连接部附近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此外,具有将中 央管22和车座扶杆25倾斜地连接的后支柱26。头管20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前叉5。在头管20上连结着主管 21的前端部和下管23的上端部,在头管20的后方且在主管21的前 端部附近支承有空气滤清器27。空气输送管28从空气滤清器27的 前面向前方延伸并在头管20的侧面向下弯曲,而从下方吸入外部空 气。在空气滤清器27的后方,第一燃料箱29被主管21的前后方向 中间部以及车座扶杆25的前部支承。在第一燃料箱29的后方以及下方,第二燃料箱30被车座扶杆 25支承。第二燃料箱30被收纳在由中央管22、车座扶杆25和后支 柱26所围成的空间内,第二燃料箱30的前部与第一燃料箱29的一 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在中央管22的上部向前方折弯并与主管21连接的部分附近的 肩部上设有向上方以及后方突出的支柱31,在此支承着构成后悬架 的緩沖单元32的上部。支柱31偏向车身左侧地设置,緩冲单元32 从车身的左侧面倾后斜向下方延伸,其下部被后臂12的中间部支承。动力单元3具有V型水冷四冲程式发动机34和传动箱35。发 动机34具有前气缸34a、后气缸34b和曲柄箱34c,从前气釭34a、 后气缸34b伸出的排气管36a、 36b在发动机34的右侧向集合管36c 集合,从车身右侧连接到传动箱35的后方附近以及后臂l2下方的 第一消音器37。 36d是排气管罩。第一消音器37沿车身宽度方向较 长地配置,后部排气管36e从其右侧再向后方伸出而连接到向后臂 12的右侧在前后方向上较长配置的第二消音器38。在下管23上支 承有散热器39,用于冷却发动机34。 40是枢轴,被设在中央管22 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后臂12的前端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自由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 设在中央管2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枢轴40上,其后端部在右侧一 侧单臂支承后轮2。后轮2的驱动形式是轴驱动式,通过轴驱动机构41将动力单元 3的输出轴4 3的旋转输出传递至后臂12的后端部左侧部上所形成的 齿轮箱44,而驱动后轮2使其旋转。在后轮2上安装有一体旋转的制动盘15,通过后轮制动器13的 液压式制动卡钳13a以及驻车制动器14的手动式卡钳14a来制动。 液压式制动卡钳13a被安装至齿轮箱44,通过沿着后臂12的上表面配管的制动软管13b的液压而动作。手动式卡钳14a也安装在齿轮 箱44上,通过沿着后臂12的下表面布线的制动缆绳14b动作。此 外,液压式制动卡钳13a和手动式卡钳14a被设置在制动箱15的上 下大致对称的位置上。制动缆绳14b在枢轴40的上方越过中央管22,沿着主管21的 下表面向前方延伸,与设在主管21上的驻车杆(参照图5)连接, 通过杆操作来手动操作驻车制动器14。制动软管13b在枢轴40的附近向上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在具有驻车时将车轮置于锁定状态的驻车制动器的二轮摩托车中,其特征在于,    以前整流罩覆盖从支承前轮的头管的前方到配置在车身中央的车座前为止的部分,在所述前整流罩内的车座前方配置所述驻车制动器的操作机构,使所述操作机构的操作杆面对向下开放的所述前整流罩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木聪介山仓裕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