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克允专利>正文

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974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3 12:02
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有调整臂壳体下部的蜗杆轴总成,通过设置传动轴总成和电控系统实现双向调节;蜗杆轴总成的被动斜齿轮与传动轴总成主动斜齿轮相互啮合;主动斜齿轮通过传动轴与电动马达相连;主动斜齿轮通过卡簧a与单向轴承相连,单向轴承内为传动轴承套;控制板带动角度位移传感器转动,刹车间隙与设定值偏离其信号由角度位移传感器传给单片机,使电动马达转动输出的扭矩,通过传动轴经主动斜齿轮传给被动斜齿轮;被动斜齿轮通过矩形凸起把扭矩传给传动套,六方帽把扭矩经蜗杆轴传给蜗杆,蜗杆把扭矩传给的蜗轮,蜗轮再将扭矩经制动器上凸轮轴花键传给凸轮轴,带动制动器内部凸轮旋转,实现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隙双向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动鼓式刹车系统,涉及一种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刹车间隙调整臂分为手动调节的刹车间隙调整臂(以下简称为“手调臂”)和自动调节的刹车间隙调整臂(以下简称为“自调臂”)两种。手调臂特点和缺陷:价格低,结构简单,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需要驾驶员经常查看,若要保证刹车间隙就要频繁调节,且调节过程操作较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汽车修理知识。不注意查看、调节,将会使制动力过低,导致交通事故。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制动间隙的自调臂,主要包括调整臂壳体中部圆孔处设有蜗杆轴总成:蜗杆套在蜗杆轴上,利用莫式锥度相互自锁,位于蜗杆右侧设有顶套,顶套右侧为细牙自锁螺母,自锁螺母右侧设有封堵;蜗杆左侧的螺杆轴上为被动斜齿轮左侧依次设有卡簧a、弹簧、传动套和六方帽。可靠性差,寿命短,且只能实现刹车间隙变小的单向调节。由于制动鼓和摩擦片的热胀冷缩而使得目前市场上的自调臂都不同程度出现刹车间隙过小甚至为零,即制动器拖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解决制动器拖磨的问题,提高汽车制动效率,增加行车安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的调整臂,调整臂壳体1中部圆孔处设有蜗杆轴总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传动轴总成和电控系统实现双向调节;所述的蜗杆轴总成中的被动斜齿轮12,与其下面的传动轴总成中的主动斜齿轮5相互啮合;该主动斜齿轮5通过其右侧的传动轴6与电控系统的电动马达7相连,电动马达7用螺丝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主动斜齿轮5通过其左侧的卡簧a4与传动轴6相连,传动轴6的左端插入传动轴套2内,传动轴套2左端插入单向轴承3内,传动轴6的左端与传动轴套2之间设计了一个扇形间隙,该扇形间隙可以起到防止制动间隙过度增大的作用;蜗轮18右侧设有垫圈17,该垫圈右侧设有后盖板22;所述的蜗轮18左侧为角度位移传感器19,且该涡轮与角度位移传感器之间设置有O型圈b25,角度位移传感器的圆形凸起穿过前盖板21上的圆孔与左侧的控制板20铆合。上述的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其所述的电控系统由单片机,显示屏,控制电路开关,车载电源,数据线组成,单片机通过导线与显示屏、控制电路开关、车载电源、电动马达相连,通过数据线与角度位移传感器相连。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实质特点和显著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新设置传动轴总成,并配合电控系统实现刹车间隙双向智能调节。(2)彻底解决了目前市面上手动调整臂调节频繁,操作不便、自动调整臂只能单向调节、蹄片用尽无报警等问题,解决制动器拖磨的问题,提高汽车安全可靠运行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展开(剖视)图。图3为传动轴总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控系统图。图5为蜗杆轴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整臂壳体,2、传动轴套,3单向轴承,4、卡簧a,5、主动斜齿轮,6、传动轴,7、电动马达,8、六方帽,9、传动套,10、弹簧,11、卡簧b,12、被动斜齿轮,13、蜗杆轴,14、蜗杆,15、顶套,16、细牙自锁螺母,17、垫圈,18、蜗轮,19、角度位移传感器,20、控制板,21、前盖板,22、后盖板,23、封堵,24、O型圈a,25、O型圈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如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的调整臂,调整臂壳体1中部圆孔处设有蜗杆轴总成(见图5),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传动轴总成和电控系统实现双向调节;所述的蜗杆轴总成中的被动斜齿轮12,与其下面的传动轴总成中的主动斜齿轮5相互啮合;该主动斜齿轮5通过其右侧的传动轴6与电控系统的电动马达7相连,电动马达7用螺丝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主动斜齿轮5通过其左侧的卡簧a4与传动轴6相连,传动轴6的左端插入传动轴套2内,传动轴套2左端插入单向轴承3内,传动轴6的左端与传动轴套2之间设计了一个扇形间隙,该扇形间隙可以起到防止制动间隙过度增大的作用;蜗轮18右侧设有垫圈17,该垫圈右侧设有后盖板22;所述的蜗轮18左侧为角度位移传感器19,且该涡轮与角度位移传感器之间设置有O型圈b25,角度位移传感器的圆形凸起穿过前盖板21上的圆孔与左侧的控制板20铆合。参见图4,上述的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其所述的电控系统由单片机,显示屏,控制电路开关,车载电源,数据线组成,单片机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控制电路开关、车载电源、电动马达相连,并通过数据线与角度位移传相连感器。制动时控制板20带动角度位移传感器19转动,如果刹车间隙与设定值偏离,那么其信号由角度位移传感器19通过数据线传给电控系统中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控制电路开关时间,使与单片机通过导线相连的电动马达7转动,电动马达7输出的扭矩通过传动轴6传递给主动斜齿轮5,进而传递给被动斜齿轮12;被动斜齿轮12通过断面的矩形凸起,把扭矩传递给带有矩形凹槽的传动套9,传动套上设有一个起密封作用的O型圈a24,传动套9通过花键把扭矩传递给六方帽8,六方帽8把扭矩通过蜗杆轴13传递给蜗杆14,蜗杆套在蜗杆轴上,利用莫式锥度相互自锁,位于蜗杆右侧设有顶套15,顶套右侧为细牙自锁螺母16,旋紧自锁螺母16,通过顶套15将蜗杆14紧紧的压在蜗杆轴13上,为防止泥污的进入壳体,自锁螺母16右侧设计了一个封堵23,蜗杆14把扭矩传递给与其啮合的蜗轮18,蜗轮18再将扭矩通过制动器上凸轮轴的花键传递给凸轮轴,带动制动器内部的凸轮旋转,从而实现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制动间隙增大或缩小的双向调节。传动轴总成上的单向轴承3、传动轴套2、传动轴6,共同组成了一个起到保险装置的作用:当增大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隙时,为防止零部件因老化、磨损失效,过度增大制动间隙而导致制动力过小、甚至丧失的情况发生。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小时,单片机发出指令,使电动马达反向转动,马达驱动传动轴转动,且传动轴6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其前端扇形凹槽与传动轴套2内孔上的键,形成的扇形间隙内,如图3所示。因为该传动轴套被安装在单向轴承内,而单向轴承外圈又与壳体过赢或花键链接且侧壁被顶丝顶住不得转动,所以该传动轴只能在所述扇形间隙的范围内转动。也就是说,当传动轴在上述的扇形间隙内反向转动到头时,传动轴能停止转动,此时增大制动蹄片与制动鼓间隙已经可以保证车辆正常安全行驶。如果将传动轴总成中的主动斜齿轮5换成一个尺寸合适的蜗杆,把被动斜齿轮12换成一个尺寸合适的蜗轮也能实现其功能;电控系统中的单片机以PLC替换,这种类似于非实质的简单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当更换新制动蹄片或拆卸轮胎时,只需用扳手按下传动套9(为防止泥污进入,传动套9上设计有O型圈a24),安装在传动套9内部的弹簧11被压缩,使传动套9和六方帽8分离,此时转动六方帽8便可直接带动涡轮18旋转,通过上面所述的传动原理,使凸轮轴回到初始位置。本专利技术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主要包括调整臂壳体中部圆孔处设有蜗杆轴总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传动轴总成和电控系统实现双向调节;所述的蜗杆轴总成中的被动斜齿轮与其下面的传动轴总成中的主动斜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主动斜齿轮通过其右侧的传动轴与电控系统的电动马达相连,电动马达用螺丝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主动斜齿轮通过其左侧的卡簧b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的左端插入一个轴套内,所述轴套插入单向轴承内;蜗轮右侧设有垫圈,该垫圈右侧设有后盖板;所述的蜗轮左侧为角度位移传感器,角度位移传感器与左侧的控制板铆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双向调节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主要包括调整臂壳体中部圆孔处设有蜗杆轴总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传动轴总成和电控系统实现双向调节;所述的蜗杆轴总成中的被动斜齿轮与其下面的传动轴总成中的主动斜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主动斜齿轮通过其右侧的传动轴与电控系统的电动马达相连,电动马达用螺丝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主动斜齿轮通过其左侧的卡簧b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的左端插入一个轴套内,所述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克允
申请(专利权)人:韩克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