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209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00:10
一种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包括臂体、蜗轮、蜗杆、蜗杆轴、锁止件和弹性件;所述蜗杆固定套设在所述蜗杆轴上,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杆轴包括头部和轴体,所述锁止件不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轴体上并与所述头部接触,所述锁止件和所述头部相接触的面上分别设有相应的锁止结构;所述弹性件抵住所述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压缩所述弹性件并相对于所述轴体轴向移动,且所述锁止件可被所述弹性件推回原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采用锁止结构,使锁止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对蜗杆轴产生止转力矩,可保持蜗轮、蜗杆间的稳定啮合并传递刹车制动力矩,也可使刹车间隙的调整精度提高,有利于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刹车间隙调整臂。
技术介绍
刹车间隙调整臂,用于调整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鼓式制动器的刹车间隙,具体用于调节摩擦片和制动鼓内侧的间隙大小。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气室推杆推动调整臂,调整臂的蜗轮带动凸轮轴转动,凸轮推动制动蹄,从而使摩擦片靠向制动鼓内表面,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进而紧压在制动鼓上。随着汽车行驶时对制动器的实用,刹车片和制动鼓发生磨损,使刹车间隙增大,此时需要对刹车间隙进行调整。用扳手旋转调整臂的蜗杆轴,即可调整刹车间隙。现有技术中的调整臂,包括蜗轮、蜗杆和蜗杆轴,其中,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套设在蜗杆轴上,当旋转蜗杆轴时,可使蜗轮旋转,进而调整刹车间隙。但现有技术的缺陷是,其蜗杆轴没有相应的锁止结构,容易自行旋转或出现松动,蜗轮蜗杆间的啮合不稳定,不能精确传递刹车制动力矩,且刹车间隙的调整精度低,不利于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工作;或蜗杆轴的锁止结构过紧,不便调整刹车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啮合稳定、刹车间隙的调整精度高的刹车间隙调整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包括臂体、蜗轮、蜗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蜗轮、蜗杆、蜗杆轴、锁止件和弹性件;所述臂体上设有蜗轮孔、蜗杆孔和轴孔,所述蜗轮、蜗杆和蜗杆轴可转动但不可平移地分别设置在所述蜗轮孔、蜗轮孔和轴孔内;所述蜗杆固定套设在所述蜗杆轴上,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杆轴包括头部和轴体,所述锁止件不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轴体上并与所述头部接触,所述锁止件和所述头部相接触的面上分别设有相应的锁止结构;所述弹性件抵住所述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压缩所述弹性件并相对于所述轴体轴向移动,且所述锁止件可被所述弹性件推回原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臂体、蜗轮、蜗杆、蜗杆轴、锁止件和弹性件;所述臂体上设有蜗轮孔、蜗杆孔和轴孔,所述蜗轮、蜗杆和蜗杆轴可转动但不可平移地分别设置在所述蜗轮孔、蜗轮孔和轴孔内;所述蜗杆固定套设在所述蜗杆轴上,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杆轴包括头部和轴体,所述锁止件不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轴体上并与所述头部接触,所述锁止件和所述头部相接触的面上分别设有相应的锁止结构;所述弹性件抵住所述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压缩所述弹性件并相对于所述轴体轴向移动,且所述锁止件可被所述弹性件推回原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和所述蜗杆轴的头部分别通过其端面相接触,所述端面上相应设有的锁止结构分别为凸起和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为圆环状,所述锁止件和所述蜗杆轴相接触的端面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锁止型刹车间隙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凸起,所述蜗杆轴的头部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