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32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该电动代步车具有前车架及后车架,其特征在于:    该前车架包括一水平承载杆及二分别位在该承载杆长度方向相反两侧的侧杆,该后车架包括垂直于该承载杆的一座垫支撑杆,及二相间隔地设于该座垫支撑杆相反两侧的边杆,该结合装置包含:    一设在该后车架的座垫支撑杆侧的固定座:    一枢设于该固定座的勾制件,该勾制件包括一本体及二分别自该本体两侧缘同向突伸的凸块,每一凸块具有一斜面以及一与该斜面相邻的挡止面,该挡止面是位在该斜面的上方,该挡止面与对应侧缘配合界定出一留置空间;    一抵制于该固定座与勾制件间的回复件;    一设置于该前车架的承载杆邻近该后车架端的卡掣杆,该卡掣杆卡扣于该勾制件的留置空间中并顶抵于对应的挡止面,    二分别固设于每一侧杆邻近边杆处的突伸臂,每一突伸臂设有一开口向下的凹槽;及    二分别设于每一边杆上且穿伸于对应凹槽中的定位块。(*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组装电动代步车的前、后车架的结合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74319号揭露了一种“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钩合分离结构”,是于前车架10上设有一支柱12,于支柱12近底端设一嵌合块13,而嵌合块13上设有一嵌合孔14,且其两侧各设有一嵌合杆15,而于前车架10结合端两侧各设有两钩合片16,两钩合片16之间设有一钩合杆17。该后车架20结合端两侧各设有一钩合块21,于钩合块21上开设一钩合槽22,在结合端中间置设两嵌合片23,而在两嵌合片23的顶面焊固一底座24,底座24上焊固一筒体25,一拉杆26穿出该简体25且一端固设有一拉柄27,该拉杆26藉由拉柄27及弹簧(图中未绘出)做上下拉动位移。配合参阅图2,该电动代步车是采取该前车架10平行于地面,该后车架20是略为倾斜于该前车架10的方式,使该前、后车架10、20相互靠近,该前车架10的每一钩合杆17是穿钩于对应钩合块21的钩合槽22中。当该前、后车架10、20逐渐相对移动至同一平面,再拉动该拉杆26穿伸过该嵌合孔14而使该前车架10的嵌合块13、后车架20的底座24相互固定,而今该代步车的前、后车架10、20组装在一起。进行实际组装工作前,该后车架20必须先相对该前车架10倾斜,使该钩合杆17恰位于相对应的钩合槽22中,然而在该后车架20相对该前车架10逐渐向上枢转的过程中,会因为每一钩合槽22的开口朝下,该后车架20无法自下方提供钩合杆17任何支撑,进而令每一钩合杆17直接由对应钩合槽22下方滑出或者是掉落,致使该前、后车架10、20彼此分离,甚至造成该后车架20直接掉落于地面上而损坏。为顺利地将该前、后车架10、20组合在一起,每次进行组装工作都必须由两人同时配合,其中一人扶持前车架10,而另一人是扶持该后车架20,方可确保该前车架10的钩合杆17不会由对应钩合槽22中脱出,以顺利完成组装工作。但电动代步车无非希望组装便利、携带轻巧等,因而可预期的是,若每次进行组装均必须依赖双人搭配作业,势必大大降低电动代步车所诉求的便利性,况且目前使用电动代步车多半为独居中高龄长者,也有一部份是行动不便者,若每次组装都必须透过他人协助方可完成,的确不够实用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可单人快速且简易地完成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的组装,并可确保前、后车架稳固地组装在一起,同时提高组合的便利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该电动代步车具有前车架及后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前车架包括一水平承载杆及二分别位在该承载杆长度方向相反两侧的侧杆,该后车架包括垂直于该承载杆的一座垫支撑杆,及二相间隔地设于该座垫支撑杆相反两侧的边杆,该结合装置包含一设在该后车架的座垫支撑杆侧的固定座一枢设于该固定座的勾制件,该勾制件包括一本体及二分别自该本体两侧缘同向突伸的凸块,每一凸块具有一斜面以及一与该斜面相邻的挡止面,该挡止面是位在该斜面的上方,该挡止面与对应侧缘配合界定出一留置空间;一抵制于该固定座与勾制件间的回复件;一设置于该前车架的承载杆邻近该后车架端的卡掣杆,该卡掣杆卡扣于该勾制件的留置空间中并顶抵于对应的挡止面,二分别固设于每一侧杆邻近边杆处的突伸臂,每一突伸臂设有一开口向下的凹槽;及二分别设于每一边杆上且穿伸于对应凹槽中的定位块。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的附加技术特征该卡掣杆可呈倒U形。该回复件可为扭力弹簧。该固定座可包括一固连于该座垫支撑杆上的延伸件,以及一与该延伸件固连而枢设该勾制件的定位板。该固定座的定位板可具有二分别向下延伸的凸耳,及二分别与每一凸耳连结的限制块,而该勾制件的本体具有二分别位在该本体端缘且分别与每一凸耳枢设的枢接部,以及分别自每一枢接部沿着该本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每一限制块相对应的止动部,每一限制块是与对应止动部相卡止。该回复件的一端是顶抵于该定位板,另一端是顶抵于该勾制件的本体。该延伸件可焊接于该座垫支撑杆。组装前令该前车架平行于地面,该后车架是垂直于地面,将该前、后车架相互靠近,每一定位块是穿置于对应凹槽中,当该后车架相对于该前车架移动几乎达同一平面上时,使用者可振动该勾制件而令卡掣杆进入对应的留置空间中,该卡掣杆受到对应挡止面由下方抵制而无法自留置空间中脱出,即可将该前、后车架定位结合在一起。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利用该勾制件、卡掣杆达到多向组合前、后车架,且仅需单人即可完成组装工作,而无须多人共同配合,因此可确保前、后车架稳固地组装在一起,同时提高组合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74319号“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钩合分离结构”案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该电动代步车的组合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装设在电动代步车中的局部使用状态图;图4为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一固定座与一勾制件间的组合关系;图5为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动作示意图,说明该电动代步车的后车架相对于前车架枢转,卡掣杆进入、脱出留置空间中而定位、不定位该前、后车架的情形;图6为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该卡掣杆被限制于留置空间中而无法脱出;图7为本技术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固定座具有二分别可与该勾制件的二止动部相互卡止的限制块;图8为该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说明该卡掣杆与勾制件的斜面相对滑动的情形及图9为该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该卡掣杆被限制于留置空间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的二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参阅图3,本技术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3的一较佳实施例,适用在电动代步车4中,该电动代步车4具有前车架41及后车架42。该前车架41包括一水平向的承载杆411,以及二分别位于该承载杆411长度方向相反两侧的侧杆412。该后车架42具有一完成组装后与该承载杆411相互垂直的座垫支撑杆421,及二分别设在该座垫支撑杆421相反两侧且在组装后分别平行于每一侧杆412的边杆422。配合参阅图4,该电动代步车前后车架结合装置3包含有一侧向地连设在该座垫支撑杆421上的固定座31、一勾制件32、一位于该固定座31及勾制件32间的回复件33、一卡掣杆34、二分别固设在每一侧杆412邻近于边杆422侧的突伸臂35,以及二分别位于每一边杆422外侧的定位块36。该固定座31具有一焊连于该座垫支撑杆421的延伸件311,及一与该延伸件311锁设定位的定位板312。其中,该定位板312具有二向下突出的凸耳313。该勾制件32是枢设于该定位扳312的二凸耳313,并具有一本体321,及二分别自该本体321两相反长向侧缘320同向突伸的凸块322。每一凸块322包括一弧状斜面323,及一与该斜面323相邻的弧状挡止面324,该挡止面324是位在该斜面323的相对上方,且该斜面323与该挡止面324并非连续弧面。每一挡止面324与该本体321的对应侧缘320相配合界定出一留置空间325。该回复件33于本实施例中为扭力弹簧,且一端是顶抵于该固定座31的定位板312,而另一端是顶抵于该勾制件32的本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田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