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63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载摩托车车架包括后部支架、斜支架及后减震器,斜支架上端与后部支架中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后部支架与斜支架相连接的支撑点处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与后部支架及斜支架固定在一起。这种重载摩托车车架由于采用了加强筋板,增大了车架在该连接部位的抗弯曲能力,当在重载时后部支架受力不会弯曲及断裂,提高了车架的承载能力及安全性能;并且由于加强筋板是位于车架的受力集中部位,加强筋板所用材料较少。(*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的车架,具体来说是一种重载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摩托车车架是由不同规格的圆管(或方管)焊接而成,现有的一种摩托车车架是由头管、弯曲的前部支架、后部支架、斜支架及后减震器组成,后部支架为圆管或方管,前端焊接在前部支架上并向后延伸,斜支架上端与后部支架中部连接固定,下端固定在前部支架上,前部支架、后部支架及斜支架连接成为一个三角形结构。后部支架的前部形成三角形的一个边,构成前座轨用来固定前座部分,后部支架向后延伸的部分相对于车架其它部分来说处于悬空状态,形成后座轨用来安装后座和/或后货架。这种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后部支架的前部及中部受到支撑,后半部分仅受后减震器支撑,而减震器是非刚性支撑,但重载摩托车的载重较大特别是超载时,后部支架受到后部乘座者或所载货物的较大压力,特别是在路面不平产生震动时瞬时压力更大,后部支架向后延伸的部分因是悬空结构,相对于斜支架的支撑位置有向下转动的趋势,在支撑点处产生较大扭矩,使后部支架受力集中在支撑点根部,易使后部支架或斜支架圆管在支撑点处发生弯曲甚至断裂的可能,有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摩托车车架,这种车架承载能力强,安全性能好,可以较好的解决现有的摩托车车架在支撑点处有发生断裂危险的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重载摩托车车架包括后部支架、斜支架及后减震器,斜支架上端与后部支架中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后部支架与斜支架相连接的支撑点处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弧与后部支架及斜支架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加强筋板可以由长加强筋板和短加强筋板构成,短加强筋板与长加强筋板前后排列,长加强筋板上部与所述的后部支架连接,前部与斜支架连接;短加强筋板上部与后部支架连接,其后部与斜支架连接。所述的长加强筋板可以为U型槽筋板,槽口向上包在后部支架及斜支架两侧。所述的短加强筋板可以为平筋板,焊接在后部支架及斜支架外侧。所述的后减震器的减震弹簧可以是直径为φ9mm的减震弹簧。所述的后部支架可以在现有后部支架的长度基础上向后延长100-130mm。本技术的重载摩托车车架,由于在后部支架与斜支架的连接部位固定了加强筋板,使车架受力集中部位的材料强度大大增加,增大了车架在该连接部位的抗弯曲能力,当承受重载后部支架受力时不会弯曲及断裂,提高了车架的承载能力及安全性能;并且由于加强筋板是位于车架的受力集中部位,加强筋板所用材料较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重载摩托车车架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重载摩托车车架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技术的内容。如图1、图3所示,重载摩托车车架有头管1、弯曲的前部支架2、后部支架3、斜支架4及后减震器,弯曲的前部支架2前端与头管1焊接在一起,后部支架3为圆管或方管,前端焊接在前部支架2上并向后延伸,斜支架4上端与后部支架3中部连接固定,下端固定在前部支架2上,斜支架4为圆管或方管;前部支架2、后部支架3及斜支架4连接成为一个三角形结构。后部支架3在与斜支架4连接部位的后半部向上略翘起并悬空,形成后座轨和/或后货架,后部支架3与斜支架4连接部位的前部则基本水平,形成前座轨用来安装前座。在后部支架3与斜支架4相连接的支撑点处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包括长加强筋板6和基本为三角形的短加强筋板5,长加强筋板6上部与后部支架3焊接连接,前部与斜支架4焊接连接;短加强筋板5上部与后部支架3焊接连接,其后部与斜支架4焊接连接。因为后部支架3悬空部分用来坐人及承载货物,是摩托车载重的主要承重部分,所以在后部支架3及斜支架4的连接部分是受力集中部位,会产生较大的扭矩,因此,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长加强筋板6采用了U型槽筋板,U型槽筋板槽口向上从下向上包在后部支架3及斜支架4两侧,其边缘部位与后部支架3及斜支架4焊接在一起,这样相对于采用单张平筋板来说则能够大大加强后部支架3向后延伸部分的强度,足以克服较大的扭矩,使其承受较大载荷时不会在支撑点附件产生弯曲及断裂,提高了车架的安全性能。因后部支架3的支撑点前部及斜支架4所受扭矩小,所以短加强筋板5为平筋板,焊接在后部支架3及斜支架4外侧,以最小的材料用量来达到加强受力集中位置的强度的目的。由于分别采用U型槽状的长加强筋板6及平板状的短加强筋板5进行加强,保证了在提高车架强度、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时所用材料量最少,而又不会使车架重量明显增加。对于后减震器,其减震弹簧7的钢丝直径由现有技术中的8mm增加至9mm,以增大其承重受压能力。根据不同的摩托车型号,后部支架3的长度在现有的摩托车后部支架长度基础上向后延长了100mm-130mm,通过加长车架长度来增大承载空间,当乘座两人或后部载有货物时使乘座者乘座起来更舒适,不会造成过于拥挤,又能防止后部乘座者或货物掉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摩托车的安全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重载摩托车车架,包括后部支架、斜支架及后减震器,斜支架上端与后部支架中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后部支架与斜支架相连接的支撑点处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与后部支架及斜支架固定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板由长加强筋板和短加强筋板构成,长加强筋板位于短加强筋板之后,其上部与所述的后部支架连接,前部与斜支架连接;短加强筋板上部与后部支架连接,其后部与斜支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加强筋板为U型槽筋板,包在后部支架及斜支架两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加强筋板为平筋板,焊接在后部支架及斜支架外侧。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重载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部支架位于与斜支架连接部位的后半部向上翘起。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重载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减震器的减震弹簧是直径为φ9mm的减震弹簧。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重载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部支架在现有后部支架的长度基础上向后延长100-13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载摩托车车架包括后部支架、斜支架及后减震器,斜支架上端与后部支架中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后部支架与斜支架相连接的支撑点处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与后部支架及斜支架固定在一起。这种重载摩托车车架由于采用了加强筋板,增大了车架在该连接部位的抗弯曲能力,当在重载时后部支架受力不会弯曲及断裂,提高了车架的承载能力及安全性能;并且由于加强筋板是位于车架的受力集中部位,加强筋板所用材料较少。文档编号B62K11/02GK2723326SQ200420084248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牛庆禹 申请人: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摩托车车架,包括后部支架、斜支架及后减震器,斜支架上端与后部支架中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后部支架与斜支架相连接的支撑点处设置有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与后部支架及斜支架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庆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