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及其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723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0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及其车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承载车头的主梁管、横管,主梁管穿过横管中部,横管两端的分别连接有两根后侧管,还包括有踏板安装组件,踏板安装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座、两个安装板,还包括第二支座,第二支座上面穿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第一支座连接,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安装板共同组成用于安装踏板的平面。安装板能够将踏板传递过来的承载力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上面,而这样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的传递力就直接沿着竖直方向传递到了主梁管、横管、后侧管上面了,主梁管、横管、后侧管是自身结构强度较高,承载力量的时候较为的稳定,避免了直接利用侧边的焊点进行承载踏板上面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车架
技术介绍
摩托车是我们日常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在其发动机内加注燃油,利用燃油在发动机内燃烧,进而为摩托车的开动提供动力。在市面的摩托车有较多款,其中踏板摩托车因为其开动过程中的舒适性而广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有公告号为CN 202686626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露型踏板摩托车车架,包括有主管2、横管5、左后弯管10、右后弯管11。从其附图1中可得主管2呈弯折的L状结构,其能够起到支撑龙头与踏板的结构,主管2连接在横管5中部位置,而左后弯管10、右后弯管11连接在横管5的左右两边,左后弯管10、右后弯管11呈对称结构用于支撑起发动机、油箱、座桶、坐垫。而同时其主管2与左后弯管10、右后弯管11之间分别设置有左侧板4、右侧板3,左侧板4与右侧板3的结构是用于承接摩托车踏板的。由于左侧板4与右侧板3是一个基本呈L形的结构,同时利用分别设置在左后弯管10、右后弯管11,还有主管2上的支脚进行固定,这样的结构在其承接踏板的时候,仅仅是依靠左侧板4与右侧板3在主管2,左后弯管10、右后弯管11侧边的焊接点保持固定,在其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焊点脱落的可能性较高,这样踏板容易形变、塌陷。同时左侧板4与右侧板3为带有弧形的结构,这样的话其自身的抗形变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下陷的形变,进而带动踏板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直接将对踏板的压力承载主梁管与横管上,使得踏板保持结构上的稳定。本技术的上述第一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用于承载车头的主梁管、横管,所述主梁管穿过横管中部,所述横管两端的分别连接有两根关于中心对称的后侧管,还包括有用于安装踏板的踏板安装组件,所述踏板安装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根后侧管与横杆连接处的第一支座、两个分别位于主梁管两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与第一支座固定连接,踏板安装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在主梁管上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面穿设有贯穿两侧安装板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安装板上的贯穿点位于安装板远离其与第一支座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安装板共同组成用于安装踏板的平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板,可以将摩托车的踏板直接安装在安装板上的,安装板的形状可多变,满足了踏板较宽的结构要求。同时在踏板安装组件的承载力方面,安装板能够将踏板传递过来的承载力直接传递到第一支座,及通过连接杆间接传递到第二支座上面,而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的传递力是直接沿着竖直方向传递到了主梁管、横管、后侧管上面的,主梁管、横管、后侧管是车体的承载力量的主体,自身结构强度较高,承载力量的时候较为的稳定,避免了直接利用侧边的焊点进行承载踏板上面的压力。踏板安装组件内的两块安装板与连接杆能够共同组成长方形状的结构,其在承载踏板压力的时候抗形变能力较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座分别与后侧管、横管均为焊接连接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座能够通过焊接的结构将承载的力量传输到后侧管、横管,起到分散力量传递的作用。同时第一支座能够辅助其后侧管与横管保持一定夹角,起到一个稳定整体车架结构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侧管端部穿入横管,且后侧管上面设有支耳,所述支耳与后侧管焊接固定,且所述支耳与横管为相互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支耳的结构,支耳的抵触结构,能够减缓后侧管传递过来的对横管的轴向压力,防止后侧管端部因为直接刚性接触而出现局部的形变。同时后侧管上面是直接穿入横管的结构,这种结构远比直接焊接来的稳定,后侧管在承载车体压力的时候能够保持相对的夹角,不会形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梁管上用于与横管卡接的端部为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贯穿横管且截面积大于主梁管的膨胀管,膨胀管与主梁管之间连接设有用于过渡的过渡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膨胀管体积结构较大,增加卡接部位的结构强度,配合上贯穿的结构,从而使得主梁管安装在横管上的时候结构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强,整个车架的承载性较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膨胀管的截面为腰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腰形结构的膨胀管能够沿着横管的轴向两侧延伸扩开,在减少贯穿横管竖直方向径向宽度的同时,增加膨胀管水平横向贯穿的长度,在支撑主梁管的时候,减少主梁管断裂的风险,增加主梁管的抗扭变能力与保持连接角度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部与横管的连接点底部设有将其包裹的包裙,所述包裙通过焊接固定在卡接部与横管的连接点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裙的结构能将连接点的位置全部都包裹起来,这样包裙的焊接线就非常的长,相比较于在接触面上的焊接,包裙的焊接线长度能够达到一倍以上,这样较长的焊接线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卡接部在横管上的结构强度,使得卡接部不会顺着主梁管的轴向在横管上前后滑动,进一步提高连接点位置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梁管上穿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横管之间设有用于供刹车线穿过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包括有底板,底板的两侧分别搭接在横管上、支撑杆的端部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底部额外的增加一个限位架的结构,能够起到辅助刹车线布线的作用,同时限位架是直接固定在主梁管与横管之间的,这样刹车线的固定结构就直接与主梁管、横管相连接,避免了刹车线直接固定在踏板上。踏板通常是易老化、形变的塑料结构,长时间使用,刹车线布线位置易偏移造成刹车不稳定的问题出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从贯穿主梁管部位逐渐往两侧呈内径减少的台阶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台阶状的结构让支撑杆的连接部位强度更高,能够承载较大的压力,而侧面台阶状的结构能够让底板搭接在不同的台阶高度上面,从而能够调节调节架上刹车线穿孔的位置,进而起来精确布线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面设有多个用于连接摩托车踏板的安装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的结构设置,使得底板能够起到一个辅助支撑踏板的作用,配合上踏板安装组件,使得踏板在连接的时候保持足够的稳定性。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通过直接将对踏板的压力承载主梁管与横管上使得摩托车踏板保持结构上的稳定。本技术的上述第二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摩托车车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车架能够让踏板的承载力直接压到主体的管路上,避免了侧表面焊接固定的不稳定性。而且整个车架在连接结构上能够保持稳定,避免了使用中结构上的形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图,突出踏板安装组件的结构;图2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图,突出主梁管上卡接部的结构;图3为实施例一的夹持架及支撑杆的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横管的轴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车头管;2、主梁管;21、过渡管;22、膨胀管;23、包裙;3、横管;4、后侧管;41、支耳;42、吊耳;51、安装板;52、第一支座;53、第二支座;54、连接杆;55、连接孔;6、限位架;61、贯穿孔;62、底板;63、安装孔;64、支撑杆;7、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基本呈L形状的主梁管2、连接在主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托车及其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用于承载车头的主梁管(2)、横管(3),所述主梁管(2)穿过横管(3)中部,所述横管(3)两端的分别连接有两根关于中心对称的后侧管(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安装踏板的踏板安装组件,所述踏板安装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根后侧管(4)与横杆连接处的第一支座(52)、两个分别位于主梁管(2)两侧的安装板(51),所述安装板(51)一侧与第一支座(52)固定连接,踏板安装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在主梁管(2)上的第二支座(53),所述第二支座(53)上面穿设有贯穿两侧安装板(51)的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在安装板(51)上的贯穿点位于安装板(51)远离其与第一支座(52)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支座(52)、第二支座(53)、安装板(51)共同组成用于安装踏板的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用于承载车头的主梁管(2)、横管(3),所述主梁管(2)穿过横管(3)中部,所述横管(3)两端的分别连接有两根关于中心对称的后侧管(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安装踏板的踏板安装组件,所述踏板安装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根后侧管(4)与横杆连接处的第一支座(52)、两个分别位于主梁管(2)两侧的安装板(51),所述安装板(51)一侧与第一支座(52)固定连接,踏板安装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在主梁管(2)上的第二支座(53),所述第二支座(53)上面穿设有贯穿两侧安装板(51)的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在安装板(51)上的贯穿点位于安装板(51)远离其与第一支座(52)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支座(52)、第二支座(53)、安装板(51)共同组成用于安装踏板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座(52)分别与后侧管(4)、横管(3)均为焊接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后侧管(4)端部穿入横管(3),且后侧管(4)上面设有支耳(41),所述支耳(41)与后侧管(4)焊接固定,且所述支耳(41)与横管(3)为相互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巧铭郭蕾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裕隆机械附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