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超专利>正文

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823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即: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改良,是前叉管在底筒的内壁和定位管的外壁上滑动,在前叉管的尾托内与阀芯、阀座之间设置有垫圈,在定位管的尾端焊接有筒型垫,筒型垫的外径与定位管的管体外径相同,筒型垫的内径小于定位管的管体内径,用内六角螺钉将底筒与定位管相互固定,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定位准确,节约原材料,在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实现每付降低生产成本2元,若以一中型减震器制造企业月产10万台套计算,则月可增利20万元,年增利240万元,可在同类型的减震器上广泛应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特指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 的结构改良。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摩托车上使用的前减震器系列,例如铃木王GS125 前减震器(与猎鹰前减震同类)、五羊125前减震器(与A博士前减震同 类)、凌鹰前减震器等均采用如下的结构组织生产制造参见图1—4: 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前叉管11在底筒8的内壁和定位管16的外 壁上滑动,在前叉管11的前端用端盖1将减振弹簧5封堵在 前叉管11的内腔内,并用定位管16的活塞进行限位,在前叉 管11的阀座12与定位管16的活塞之间的定位管16的外表面 上套装有缓冲弹簧10,在底筒8前端部的前叉管11的外表面 上设置有防尘套4,在前叉管11的尾托内与阀芯14、阀座12 之间设置有衬套15,在定位管16尾部的縮径处设置有定位套 17,用内六角螺钉19穿过底筒8旋紧在定位管16的縮径上, 另外,在防尘套4的前部设置有轧带3,在底筒8的前部与前 叉管11的结合处设置有油封卡圈6及油封7,在端盖1与前 叉管11的结合处设置有O型圈2,在定位管16的活塞上设置 有活塞环9,在阀芯14与阀座12之间设置有弹性圈13,在 内六角螺钉19与底筒8之间设置有铝垫圈18。研究发现,上述产品性能很好,但是仍存在结构不合理,例如 上述的定位套17和衬套15的结构过于庞大,使用原材料多、产品的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原材料少、生产费用低的结构改良的摩托车前减震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改良,是 前叉管在底筒的内壁和定位管的外壁上滑动,在前叉管的前 端用端盖将减振弹簧封堵在前叉管的内腔内,并用定位管的 活塞限位,在前叉管的阀座与定位管的活塞之间的定位管的 外表面上套装有缓冲弹簧,在底筒前端部之前的前叉管的外 表面设置有防尘套,其特征在于在前叉管的尾托内与阀芯、阀 座之间设置有垫圈,在定位管的尾端焊接有筒型垫,筒型垫 的外径与定位管的管体外径相同,筒型垫的内径小于定位管 的管体内径,用内六角螺钉将底筒与定位管相互固定。上述的用内六角螺钉将底筒与定位管相互固定是用内六角 螺钉穿过底筒旋紧在与定位管焊接成一体的筒型垫上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 本技术在定位管的尾端采用摩擦焊接方式将定位管的尾 端与筒型垫焊接成一体,同时省去原摩托车前减震器上的定位套 17,将原摩托车前减震器上的衬套改由改进后结构的垫圈代用,可 大量地节约原材料,降低产品的整体重量。2、 本技术的上述改进在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实现 生产成本降低2元/付,若以一中型减震器制造企业月产IO万台套计算,则月可增利20万元,年增利240万元。3、 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同类型的减震器。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摩托车前减震器之定位管16的放大剖视图2是
技术介绍
中摩托车前减震器的局部剖视图3是图2的A处放大视图4是图2的B处放大视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6是本技术的定位管60与筒型垫604焊接成一体时的 放大剖视图7是图5的C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5—7: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改良,是前叉管ll在 底筒8的内壁和定位管60的外壁上滑动,在前叉管11的前端用端盖l将减振弹簧5封堵在前叉管11的内腔内,并用定位 管60的活塞601限位,在前叉管11的阀座12与定位管60 的活塞601之间的定位管60的外表面上套装有缓冲弹簧10, 在底筒8前端部之前的前叉管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尘套4, 其特征在于在前叉管11的尾托111内与阀芯14、阀座12之间 设置有垫圈50,在定位管60的尾端603焊接有筒型垫604, 筒型垫604的外径与定位管60的管体602外径相同,筒型垫 604的内径小于定位管60的管体602的内径,用内六角螺钉 19将底筒8与定位管60相互固定。上述的用内六角螺钉19将底筒8与定位管60相互固定是 用内六角螺钉19穿过底筒8旋紧在与定位管60焊接成一体的筒型垫604上的。另外,在防尘套4的前部设置有轧带3,在底筒8的前部 与前叉管11的结合处设置有油封卡圈6及油封7,在端盖1 与前叉管11的结合处设置有O型圈2,在定位管60的活塞 601上设置有活塞环9,在阀芯14与阀座12之间设置有弹性 圈13,在内六角螺钉19与底筒8之间设置有铝垫圈1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 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 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改良,是前叉管在底筒的内壁和定位管的外壁上滑动,在前叉管的前端用端盖将减振弹簧封堵在前叉管的内腔内,并用定位管的活塞限位,在前叉管的阀座与定位管的活塞之间的定位管的外表面上套装有缓冲弹簧,在底筒前端部之前的前叉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套,其特征在于在前叉管的尾托内与阀芯、阀座之间设置有垫圈,在定位管的尾端焊接有筒型垫,筒型垫的外径与定位管的管体外径相同,筒型垫的内径小于定位管的管体内径,用内六角螺钉将底筒与定位管相互固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改良,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用内六角螺钉将底筒与定位管相互固定是用内六 角螺钉穿过底筒旋紧在与定位管焊接成一体的筒型垫上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即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改良,是前叉管在底筒的内壁和定位管的外壁上滑动,在前叉管的尾托内与阀芯、阀座之间设置有垫圈,在定位管的尾端焊接有筒型垫,筒型垫的外径与定位管的管体外径相同,筒型垫的内径小于定位管的管体内径,用内六角螺钉将底筒与定位管相互固定,优点是本技术定位准确,节约原材料,在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实现每付降低生产成本2元,若以一中型减震器制造企业月产10万台套计算,则月可增利20万元,年增利240万元,可在同类型的减震器上广泛应用。文档编号B62K25/08GK201224471SQ20082011295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8日专利技术者超 周 申请人:超 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改良,是前叉管在底筒的内壁和定位管的外壁上滑动,在前叉管的前端用端盖将减振弹簧封堵在前叉管的内腔内,并用定位管的活塞限位,在前叉管的阀座与定位管的活塞之间的定位管的外表面上套装有缓冲弹簧,在底筒前端部之前的前叉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防尘套,其特征在于在前叉管的尾托内与阀芯、阀座之间设置有垫圈,在定位管的尾端焊接有筒型垫,筒型垫的外径与定位管的管体外径相同,筒型垫的内径小于定位管的管体内径,用内六角螺钉将底筒与定位管相互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周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