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80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前叉管组合(1)和底筒(2),其中前叉管组合(1)的下端伸入底筒(2)内,在底筒(2)下端的外壁上具有支耳(3),支耳(3)上开设过孔(3a),所述过孔(3a)的孔壁沿过孔中心线设有一条开口(3b),该开口(3b)将支耳(3)分成上、下悬空的两部分,在支耳(3)其中的一个悬空部分上开有通孔(3c),另一个悬空部分上开设有螺纹盲孔(3d),所述通孔(3c)和螺纹盲孔(3d)位于过孔(3a)的外侧,并且两者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消除前减震器支耳过孔的孔壁与前轮轴之间的间隙,使前轮轴的周向自由度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了前轮轴发生损坏,在保障其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前减震器安装在前轮毂的两侧,在摩托车行驶的过程中起减震的作用。通用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如图6所示,由前叉管组合1和底筒2构成,前叉 管组合1的下端伸入底筒2内,在底筒2下端的外壁上一体形成有支耳3,支耳 3上开设过孔3a。装配时,如图7所示,前轮轴4依次穿过一个前减震器支耳3 上的过孔3a、外衬套6、前轮毂5内孔中的内衬套7、计速器8和另一个前减震 器9支耳上的过孔,由螺母10锁紧。前减震器采用过孔与前轮轴配合,通过螺 母固定的方式,只控制了前轮轴轴向的自由度,对于前轮轴周向的自由度没法 加以限制。由于前轮轴与前减震器支耳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摩托车行驶时, 前轮毂随地面的起伏会产生跳动,前轮毂将跳动传递给前轮轴,使前轮轴相对 于前减震器支耳也发生跳动,前轮轴受前轮毂长期跳动的影响,容易发生损坏, 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均没有保障;若前轮轴的损坏发生在摩托车行驶的过程中, 还易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前轮轴周向自 由度的摩托车前减震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前叉管组合和底 筒,其中前叉管组合的下端伸入底筒内,在底筒下端的外壁上具有支耳,支耳 上开设过孔,其关键在于所述过孔的孔壁沿过孔中心线设有一条开口,该开 口将支耳分成上、下悬空的两部分,在支耳其中的一个悬空部分上开有通孔, 另一个悬空部分上开设有螺纹盲孔,所述通孔和螺纹盲孔位于过孔的外侧,并 且两者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本技术通过开口将支耳分成上、下悬空的两部分,并在悬空的两部分 上分别设置相配合的通孔和螺纹盲孔,这样在与前轮轴进行装配时,前轮轴从 前减震器支耳上的过孔中穿过,将螺钉插入支耳一悬空部分上的通孔中,使螺 钉穿过通孔并伸入到另一悬空部分的螺纹盲孔内,在螺钉的作用下,支耳的两 悬空部分收紧,使支耳过孔的孔壁将前轮轴抱紧,从而消除了支耳过孔的孔壁 与前轮轴之间的间隙,使前轮轴的周向自由度得到有效控制。在摩托车行驶时, 前轮轴相对于前减震器支耳不再发生跳动,前轮轴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均有 保障,同时避免了因前轮轴损坏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优选的方案是,上述通孔的数目为两个,位于支耳的上悬空部分,并相对 于底筒的轴心线倾斜设置;螺纹盲孔位于支耳的下悬空部分,数目也为两个。 通孔和对应的螺纹盲孔各设置两个,这样通过两颗螺钉将支耳的两个悬空部分 收紧,使支耳过孔的孔壁对前轮轴有足够的抱紧力,前轮轴周向自由度的控制 效果更佳;通孔在上、螺纹盲孔在下,可以方便螺钉安装,并避免螺钉在摩托 车行驶的过程中因振动而发生脱落。为进一步方便螺钉安装,上述通孔的上端口所在的面为斜面,该斜面与通 孔的中心线相垂直。有益效果本技术能消除前减震器支耳过孔的孔壁与前轮轴之间的间 隙,使前轮轴的周向自由度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了前轮轴发生损坏,在保障其 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支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与前轮轴及前轮毂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
技术介绍
与前轮轴及前轮毂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由前叉管组合1和底筒2构成, 其中前叉管组合1的下端从上往下伸入底筒2内,在底筒2下端的外壁上具有 支耳3,支耳3上开设有供前轮轴通过的过孔3a。过孔3a的孔壁沿过孔中心线 设有一条开口 3b,该开口 3b位于过孔3a中心线的斜下方,并与底筒2的轴心 线形成40度左右的夹角。所述开口 3b将支耳3分成上、下悬空的两部分,上、 下悬空部分的根部相连,并与底筒2的外壁成一体。在支耳3的上悬空部分上 并排开有两个通孔3c,该通孔3c相对于底筒2的轴心线倾斜设置,通孔3c的 上端口所在的面为斜面,该斜面与通孔3c的中心线相垂直,通孔3c的下端口 与所述开口3b相通;支耳3的下悬空部分上并排开设有两个螺纹盲孔3d,所述两个螺纹盲孔3d分别对应两个通孔3c,通孔3c和与之配合的螺纹盲孔3d位于 过孔3a的外侧,两者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如图5所示,本技术与前轮轴4及前轮毂5连接时,前轮轴4的螺纹 端依次穿过本技术中支耳3上的过孔3a、外衬套6、前轮毂5内孔中的内 衬套7、计速器8,伸入到另一个前减震器9支耳上的螺孔中。前轮轴4与前减 震器9采用螺纹配合,能有效控制前轮轴4的轴向自由度。将两颗螺钉10分别 插入支耳上悬空部分上的通孔3c中,使螺钉10穿过通孔3c并伸入到下悬空部 分的螺纹盲孔3d内,在螺钉10的作用下,支耳3的两悬空部分收紧,使支耳 过孔3a的孔壁将前轮轴4抱紧,从而消除了支耳过孔3a的孔壁与前轮轴4之 间的间隙,使前轮轴4的周向自由度得到有效控制。这样在摩托车行驶时,前 轮轴4相对于前减震器支耳3a不再发生跳动,前轮轴4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均有保障,同时消除了因前轮轴4损坏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前叉管组合(1)和底筒(2),其中前叉管组合(1)的下端伸入底筒(2)内,在底筒(2)下端的外壁上具有支耳(3),支耳(3)上开设过孔(3a),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3a)的孔壁沿过孔中心线设有一条开口(3b),该开口(3b)将支耳(3)分成上、下悬空的两部分,在支耳(3)其中的一个悬空部分上开有通孔(3c),另一个悬空部分上开设有螺纹盲孔(3d),所述通孔(3c)和螺纹盲孔(3d)位于过孔(3a)的外侧,并且两者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c) 的数目为两个,位于支耳(3)的上悬空部分,并相对于底筒(2)的轴心线倾 斜设置;螺纹盲孔(3d)位于支耳(3)的下悬空部分,数目也为两个。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c) 的上端口所在的面为斜面,该斜面与通孔(3c)的中心线相垂直。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前叉管组合(1)和底筒(2),其中前叉管组合(1)的下端伸入底筒(2)内,在底筒(2)下端的外壁上具有支耳(3),支耳(3)上开设过孔(3a),所述过孔(3a)的孔壁沿过孔中心线设有一条开口(3b),该开口(3b)将支耳(3)分成上、下悬空的两部分,在支耳(3)其中的一个悬空部分上开有通孔(3c),另一个悬空部分上开设有螺纹盲孔(3d),所述通孔(3c)和螺纹盲孔(3d)位于过孔(3a)的外侧,并且两者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本技术能消除前减震器支耳过孔的孔壁与前轮轴之间的间隙,使前轮轴的周向自由度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了前轮轴发生损坏,在保障其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文档编号B62K25/06GK201074012SQ20072012486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丽 肖, 苟孝贵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前叉管组合(1)和底筒(2),其中前叉管组合(1)的下端伸入底筒(2)内,在底筒(2)下端的外壁上具有支耳(3),支耳(3)上开设过孔(3a),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3a)的孔壁沿过孔中心线设有一条开口(3b),该开口(3b)将支耳(3)分成上、下悬空的两部分,在支耳(3)其中的一个悬空部分上开有通孔(3c),另一个悬空部分上开设有螺纹盲孔(3d),所述通孔(3c)和螺纹盲孔(3d)位于过孔(3a)的外侧,并且两者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孝贵肖丽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