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器。技术背景传统的摩托车减震器结构设计比较简单,左右前叉管的凸耳往往采用分体式结构,刚度和强度都比较差,易变形、开裂,而且左右前叉管和上下联板的壁厚都比较薄,抗冲击能力差;由于左右前叉管与减震器连接部位一般使用耐磨套,磨损快、寿命短。另外,在一些承受冲击震动比较大的部位,由于未设置加强筋结构,将导致在路况复杂的环境以及发生碰撞时,极易发生结构性破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摩托车减震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措施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器,包括左右前叉管、上联板和下联板,上联板和下联板之间设有方向柱,左右前叉管均设有整体冲压而成的凸耳,凸耳通过螺栓与减震器连接,上联板厚度为28mm,下联板厚度为32mm,减震器为425型,外设置弹簧内座套,不容易摩擦到油缸。左右前叉管上设有关节轴承和下摇臂外套,下摇臂外套通过螺栓与下摇臂连接,下摇臂装配孔外圆结构,在减震器下沉时,下摇臂不会和减震相碰一起。左右前叉管壁厚为3. 5_4mm。上联板和下联板底部均设有加强筋。下摇 ...
【技术保护点】
新型摩托车减震器,包括左右前叉管、上联板(1)和下联板(2),上联板(1)和下联板(2)之间设有方向柱(3),左右前叉管均设有整体冲压而成的凸耳(4),凸耳(4)通过螺栓与减震器(5)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联板(1)厚度为28mm,下联板(2)厚度为32mm,减震器(5)为425型。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