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4847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上套管及下叉管;上套管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外套有活塞组件并伸入下叉管内形成压缩室;下叉管内壁在相对活塞组件上方设有单向阀,使活塞组件与单向阀之间形成复原室,密封腔的余下部分则构成空气室;活塞组件设有连通压缩室及复原室的阻尼通道;单向阀只允许空气室内的阻尼油往复原室流动;活塞杆为中空管,其上设有节流孔连通压缩室及空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将油缸集成在下叉管内,通过将活塞杆设置为中空并通过节流孔将压缩室及空气室连通,配合活塞组件自身的阻尼通道及单向阀,构成避震器的完整阻尼结构,省去了现有结构中的阻尼管油缸及底阀,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低,同时性能稳定、减震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尤其是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的前轮及前悬挂部位都会装配有减震器,通过减震器改善行驶的平顺性,提高骑乘的舒适度。参照图1,为目前采用较多的倒置式前减震器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包括相互套叠形成密封腔的上套管1和下叉管2,下叉管2内设有液油缸20和减震弹簧,其中上套管1内套有活塞的活塞杆4密封伸入油缸20内,使阻尼管内形成压缩室31和复原室32;而油缸20通过底阀上的阻尼孔与上方的空气室33连通,活塞上形成有阻尼通道,通过活塞和下方的底阀实现前减震器的阻尼效果。通过上述结构,减震器内部自上往下形成空气室33、复原室32及压缩室31;其中压缩室31还需设有加大压缩力值的底阀,以便当减震器进行压缩行程时,阻尼油通过底阀经过油缸20下方的出油孔201流出并进入空气室33;复原行程时,压缩室31内阻尼油不足部分(即抽出的活塞杆4体积部分)则通过出油孔201从油缸20经底阀由空气室33流入压缩室31,通过控制底阀上进、出油孔的大小以及阀片的数量、厚度来实现减震器的快速压缩和慢速复原,这样具有油缸20和底阀的减震器结构显得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且随着近几年追求所谓“高性能”,摩托车用前减震器结构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有必要重新研究开发一款既能满足用户的“高性能”要求,又能实现“低成本”的式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上套管及下叉管;所述下叉管伸入所述上套管内形成密封腔;所述上套管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外套接有密封伸入所述下叉管内的活塞组件,使所述活塞组件下方的下叉管内部形成压缩室;所述下叉管内壁与所述活塞杆外壁在相对所述活塞组件上方设有单向阀,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单向阀之间形成复原室,所述密封腔的其它部分则构成空气室,所述活塞组件设有连通所述压缩室及复原室的阻尼通道;所述单向阀只允许所述空气室内的阻尼油往所述复原室流动;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管并贯通至所述压缩室,其中空管管壁上设有节流孔连通所述压缩室及所述空气室。所述下叉管上开口处固设有导向座;所述上套管顶端设有限位缓冲块。所述限位缓冲块包括缓冲垫及其下方的硬质垫片。所述上套管内壁与所述下叉管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延展腔;所述下叉管对应所述复原室的侧壁设有通孔与所述延展腔连通。所述活塞组件包括通过阀座夹设固定在所述活塞杆上的活塞;所述活塞两端贴合有阀片,并使所述活塞两端错位设置有凹槽使所述阻尼通道呈单向开口状态;所述活塞上端与复原室相邻的所述阀片设有弹片。所述密封阻尼片设有单向阀孔;所述单向阀孔在所述复原室一侧设有阀片,并通过弹片抵靠所述阀片实现单向导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直接将油缸集成在下叉管内,并将活塞杆设置为中空并通过节流孔将所述压缩室及所述空气室连通,配合活塞组件自身的阻尼通道及单向阀,从而构成避震器的完整阻尼结构,省去了现有结构中的阻尼管油缸及底阀,相比以往内置阻尼管的结构方式更为简单,制造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保证减震器的性能稳定、减震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内置阻尼管的倒置式前避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缩行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复原行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5为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上套管1及下叉管2;所述下叉管2伸入所述上套管1内形成密封腔3;所述上套管1内设有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外套接有密封伸入所述下叉管2内的活塞组件5,使所述活塞组件5下方的下叉管2内部形成压缩室31;所述下叉管2内壁在相对所述活塞组件5上方设有单向阀6与所述活塞杆4外壁接合,使所述活塞组件5与所述单向阀6之间形成复原室32,所述密封腔3的其它部分则构成空气室33。其中,所述活塞组件5设有连通所述压缩室31及复原室32的阻尼通道51;所述单向阀6只允许所述空气室33内的阻尼油往所述复原室32流动以实现动态行程中的压力平衡;所述活塞杆4为中空管并贯通至所述压缩室31,其中空管管壁上设有节流孔41连通所述压缩室31及所述空气室33。当减震器为压缩动作时,活塞组件5往下运动并使压缩室31的容积减少、压强增大;此时压缩室31内的阻尼油,一是经活塞组件5上的阻尼通道51流向复原室32并产生阻尼效果,二是通过中空的活塞杆4并经节流孔41回流至空气室33内,为避免流入空气室33的油量过多,导致流入复原室32的阻尼油不足形成负压,可以通过控制节流孔41的孔径避免上述问题;同时空气室33内的阻尼油经单向阀6同步流入复原室32内,避免复原室32因容积增大而产生负压;此时三个工作室在压缩行程中的压强关系为:P32<P31>P33。当减震器作复原动作时,活塞组件5在减震弹簧作用下往上运动并使复原室32的容积减少、压强增大,此时复原室32内的阻尼油由单向阀6而无法流向空气室33,只能通过活塞组件5上的阻尼孔51流向压缩室31并产生阻尼效果;而压缩室31的容积同步增大,复原室32所提供的阻尼油不足以完全填满压缩室缺少的活塞杆体积部分阻尼油,通过节流孔41和活塞杆4的中空孔自动从空气室33补充至压缩室31内,此时三个工作室在复原行程中的压强关系为:P32>P31≤P33。参照图4,为了生产、装配的简便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可将上套管1分为外筒11及其上端开口固设的上端盖12;活塞杆4一端固定在端盖12上;以及,下叉管2、车轮轴保持架22;下叉管2底部开口密封固装有螺塞23。参照图5、图6,阻尼通道51表现出的阻尼效果,通过所述活塞组件5的结构实现,包括通过阀座52夹设固定在所述活塞杆4上的活塞53;所述活塞53两端均贴合有一片或多片阀片54,并使所述活塞53两端错位设置有凹槽55使所述阻尼通道51呈单向开口状态,上端与复原室32相邻的阀片54设有弹片56。压缩行程时,压缩室31油压大于复原室32的油压,上端阀片54上翘使阻尼通道51呈通路状态,阻尼油从压缩室31流向复原室32,直至压力差小于弹片56所施加的作用力;还原行程时则活塞53下方的阀片54下翘导通,阻尼油从复原室32流向压缩室31;整体阻尼结构简单,阻尼性能稳定可靠。而减震器除了阻尼结构外,通常还需要根据行程的范围设置限位缓冲结构,可在所述下叉管2上开口处固设有导向座7,所述导向座7供活塞杆4穿接起到导向作用;所述上套管1顶端设有限位缓冲块8。所述限位缓冲块8包括缓冲垫81及其下方设置的硬质垫片82;硬质垫片82放置在上套管1内壁的台阶上使缓冲垫81不会脱落,并能防止缓冲垫81在下叉管2的直接冲击下损坏。所述上套管1内壁与所述下叉管2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延展腔9;所述下叉管2对应所述复原室32的侧壁设有通孔211与所述延展腔9连通,延展腔9能随复原室32同步被压缩或复原,使复原室32的容积得以扩充,更好地持续保证阻尼效果,同时提供上套管1内表面及下叉管2外表面的润滑和密封,利于生产时减震器的装配。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直接将油缸集成在下叉管2内,并将活塞杆4设置为中空并通过节流孔41将所述压缩室31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上套管(1)及下叉管(2);所述下叉管(2)伸入所述上套管(1)内形成密封腔(3);所述上套管(1)内设有活塞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外套接有密封伸入所述下叉管(2)内的活塞组件(5),使所述活塞组件(5)下方的下叉管(2)内部形成压缩室(31);所述下叉管(2)内壁与所述活塞杆(4)外壁在相对所述活塞组件(5)上方设有单向阀(6),所述活塞组件(5)与所述单向阀(6)之间形成复原室(32),所述密封腔(3)的其它部分则构成空气室(33);所述活塞组件(5)设有连通所述压缩室(31)及复原室(32)的阻尼通道(51);所述单向阀(6)只允许所述空气室(33)内的阻尼油往所述复原室(32)流动;所述活塞杆(4)为中空管并贯通至所述压缩室(31),其中空管管壁上设有节流孔(41)连通所述压缩室(31)及所述空气室(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上套管(1)及下叉管(2);所述下叉管(2)伸入所述上套管(1)内形成密封腔(3);所述上套管(1)内设有活塞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外套接有密封伸入所述下叉管(2)内的活塞组件(5),使所述活塞组件(5)下方的下叉管(2)内部形成压缩室(31);所述下叉管(2)内壁与所述活塞杆(4)外壁在相对所述活塞组件(5)上方设有单向阀(6),所述活塞组件(5)与所述单向阀(6)之间形成复原室(32),所述密封腔(3)的其它部分则构成空气室(33);所述活塞组件(5)设有连通所述压缩室(31)及复原室(32)的阻尼通道(51);所述单向阀(6)只允许所述空气室(33)内的阻尼油往所述复原室(32)流动;所述活塞杆(4)为中空管并贯通至所述压缩室(31),其中空管管壁上设有节流孔(41)连通所述压缩室(31)及所述空气室(33)。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曾健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