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杰专利>正文

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936 阅读:6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连接在减震筒底部上的活塞杆、延伸至减震筒内的前叉管,以及设置在前叉管内的减震弹簧、活塞、缓冲弹簧、垫片、齿环阀片和隔套,前叉管的端部连接有堵头,且活塞设置在活塞杆的端部,减震筒外表面具有阳极氧化层,且减震筒内由下向上依次装有下衬套、下轴套、上衬套和上轴套,前叉管与下轴套和上轴套滑动配合,螺栓穿过减震筒和杆座与活塞杆连接;所述的油封套旋接在减震筒的上端侧,且设置在油封套内的油封通过隔圈抵在减震筒的端口,油封由设置在油封套上的挡圈限位,油封套的外侧还连接有防尘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降低前叉管与减震筒摩擦阻力,更换油封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减震器主要用于缓冲因地面对摩托车冲击而造成对驾乘者的冲击振动,以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摩托车前减震器主要由减震筒、活塞杆、减震弹簧、缓冲弹簧、前叉管等组成,当摩托车受到外力冲击后,前叉管向下运动,减震弹簧承受压力,同时减震筒内下油腔的部分油液冲开齿环阀片流入过渡油腔内,另一部分的油液则通过活塞杆下部和中部的油孔分别流入前叉管内的上油腔以及过渡油腔,起到压缩阻尼的作用。当前减震器复原时,在减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前叉管向上运动,此时过渡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活塞杆中部的油孔流入减震筒内的下油腔,而前叉管内下油腔的油液通过活塞杆中间孔流入减震筒的下油腔,产生复原阻尼。但公开的前减震器,其减震筒前部与前叉管的密封是通过油封来实现,由于油封与前叉管为动配合,故油封是易损件,因此在更换油封的过程中,先要拆减震器主体,才能更换油封,更换油封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前叉管与减震筒磨擦阻力,更换油封方便的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连接在减震筒底部上的活塞杆、延伸至减震筒内的前叉管,以及设置在前叉管内的减震弹簧、活塞、缓冲弹簧、垫片、齿环阀片和隔套,前叉管的端部连接有堵头,且活塞设置在活塞杆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筒外表面具有阳极氧化层,且减震筒内由下向上依次装有下衬套、下轴套、上衬套和上轴套,前叉管与下轴套和上轴套滑动配合,紧固件穿过减震筒和杆座与活塞杆连接,所述的油封套旋接在减震筒的上端侧,且设置在油封套内的油封通过隔圈抵在减震筒的端口,油封由设置在油封套上的挡圈限位,油封套的外侧还连接有防尘盖。本技术的减震筒通过阳极氧化处理,使减震筒外部具有坚硬的阳极氧化保护层,因此可根据用户要求,能在减震筒上涂上多种色彩,改变摩托车多年单调的色彩。技术的油封套与减震筒采用可拆卸结构,因此只要拆下油封套,便可取出安装在油封套内的油封,方便快捷更换油封。本技术采用上轴套和下轴套与前叉管配合连接,能保证前叉管与轴套之间的配合精度,降低上、下轴套与前叉管之间的运动磨擦阻力,使前叉管往复运动灵活自如,改变减震器的舒适度,减少前叉管外表对油封唇口的拉伤,大幅度降低前减震器漏油率,并延长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1-堵头,2-密封圈,3-前叉管,4-弹簧座,5-减震弹簧,6-防尘盖,7-挡圈,8-油封套;9-隔圈,10-上轴套,11-上衬套,12-活塞,13-缓冲弹簧,14-垫片,15-齿环阀片,16-隔套,17-活塞杆,18-减震筒,19-杆座,20-密封圈,21-密封垫,22-螺栓,23-下衬套,24-下轴套,25-密封圈,26-油封。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18、连接在减震筒18底部上的活塞杆17、延伸至减震筒18内的前叉管3,以及设置在前叉管3内的减震弹簧5、活塞12、缓冲弹簧13、垫片14、齿环阀片15和隔套16,前叉管3的端部连接有堵头1,且减震筒18与堵头1之间设有密封圈2,弹簧座4连接在前叉管3上,减震弹簧5位于弹簧座4和活塞12之间,垫片14、齿环阀片15和隔套16连接在前叉管3的后部,缓冲弹簧13设置在活塞12与垫片14之间,活塞12设置在活塞杆17的端部,活塞12和活塞杆17可制成整体结构或采用安装的分体式结构。本技术的减震筒18外表面具有阳极氧化层,减震筒18外表面经氧化阳极处理后具有坚硬的保护层,且该保护层上还可涂上各种颜色,以丰富摩托车的外观。见图1所示,减震筒18内由下向上依次装有下衬套23、下轴套24、上衬套11和上轴套10,且前叉管3与下轴套24和上轴套10滑动配合,而上衬套11采用二个衬套连接构成,以提高成品合格率,为更进一步地降低上轴套10和下轴套24与前叉管3的磨擦阻力,上轴套10和下轴套24是由金属套和依次设置在金属套内壁上的玻璃纤维层和聚四氟乙烯层构成的复合轴套,使前叉管3在下轴套24和上轴套10内作往复运动时,动作灵活自如。见图1所示螺栓22穿过减震筒18和杆座19与活塞杆17连接,螺栓22与减震筒18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21,同时螺栓22在杆座19与减震筒18的连接处也设有密封圈20,减震筒18与活塞杆17为拆装式结构,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见图2所示,本技术的油封套8旋接在减震筒18的上端侧,设置在油封套8内的油封26通过隔圈9抵在减震筒18的端口,油封26由设置在油封套8上的挡圈7限位,在油封套8的外侧还连接有防尘盖6。当需更换油封26时,将油封套8从减震筒18的端部旋下,拿出油封套8即可拆除油封26,并将新油封26安装在油封套8内后可重新安装在减震筒18上,无需拆卸减震器主体。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18)、连接在减震筒(18)底部上的活塞杆(17)、延伸至减震筒(18)内的前叉管(3),以及设置在前叉管(3)内的减震弹簧(5)、活塞(12)、缓冲弹簧(13)、垫片(14)、齿环阀片(15)和隔套(16),前叉管(3)的端部连接有堵头(1),且活塞(12)设置在活塞杆(17)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筒(18)外表面具有阳极氧化层,且减震筒(18)内由下向上依次装有下衬套(23)、下轴套(24)、上衬套(11)和上轴套(10),前叉管(3)与下轴套(24)和上轴套(10)滑动配合,螺栓(22)穿过减震筒(18)和杆座(19)与活塞杆(17)连接,所述的油封套(8)旋接在减震筒(18)的上端侧,且设置在油封套(8)内的油封(26)通过隔圈(9)抵在减震筒(18)的端口,油封(26)由设置在油封套(8)上的挡圈(7)限位,油封套(8)的外侧还连接有防尘盖(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套(10)和下轴套(24)是由金属套和依次设置在金属套内壁上的玻璃纤维层和聚四氟乙烯层构成的复合轴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衬套(23)有二个衬套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封套(8)与减震筒(18)之间设有密封圈(2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22)与减震筒(18)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21),且螺栓(22)穿过杆座(19)与减震筒(18)的之间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连接在减震筒底部上的活塞杆、延伸至减震筒内的前叉管,以及设置在前叉管内的减震弹簧、活塞、缓冲弹簧、垫片、齿环阀片和隔套,前叉管的端部连接有堵头,且活塞设置在活塞杆的端部,减震筒外表面具有阳极氧化层,且减震筒内由下向上依次装有下衬套、下轴套、上衬套和上轴套,前叉管与下轴套和上轴套滑动配合,螺栓穿过减震筒和杆座与活塞杆连接;所述的油封套旋接在减震筒的上端侧,且设置在油封套内的油封通过隔圈抵在减震筒的端口,油封由设置在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可换式前减震器,包括减震筒(18)、连接在减震筒(18)底部上的活塞杆(17)、延伸至减震筒(18)内的前叉管(3),以及设置在前叉管(3)内的减震弹簧(5)、活塞(12)、缓冲弹簧(13)、垫片(14)、齿环阀片(15)和隔套(16),前叉管(3)的端部连接有堵头(1),且活塞(12)设置在活塞杆(17)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筒(18)外表面具有阳极氧化层,且减震筒(18)内由下向上依次装有下衬套(23)、下轴套(24)、上衬套(11)和上轴套(10),前叉管(3)与下轴套(24)和上轴套(10)滑动配合,螺栓(22)穿过减震筒(18)和杆座(19)与活塞杆(17)连接,所述的油封套(8)旋接在减震筒(18)的上端侧,且设置在油封套(8)内的油封(26)通过隔圈(9)抵在减震筒(18)的端口,油封(26)由设置在油封套(8)上的挡圈(7)限位,油封套(8)的外侧还连接有防尘盖(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杰
申请(专利权)人:陆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