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涉及疲劳驾驶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监控设备主体和支架,所述监控设备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所述监控设备主体、支架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监控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有活动连接套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活动连接套板、转动轴、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连接轴、电机和防尘罩之间的配合,当需要对监控角度进行调节时,首先通过电机带动连接轴和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从动齿轮一起转动,使得转动轴和活动连接套板一起转动,完成对监控设备主体的角度调节,有效保证监控效果。有效保证监控效果。有效保证监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疲劳驾驶监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从而对驾驶人以及马路其他驾驶人员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因此常需要在驾驶室内部安装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来实时监控驾驶人员的驾驶状态,并发出警告,辅助驾驶人始终保持安全驾驶状态。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监控角度调节较为麻烦,导致监控质量较差的问题;
[0005]2、现有的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装置长时间持续保持工作状态,会产生较多热量,使得装置内部元件老化速度加快,导致装置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包括监控设备主体和支架,所述监控设备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所述监控设备主体、支架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监控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有活动连接套板,所述活动连接套板的上表面与监控设备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监控设备主体、支架之间设置有转动轴、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连接轴、电机和防尘罩,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监控设备主体的下表面,所述监控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抽风组件、细导热柱、导热片、换热柱、换热片和出风口。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与活动连接套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与支架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侧面与转动轴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外表面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外表面与主动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架的内侧且与支架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的外表面与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的外表面与支架的外表面
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抽风组件的外表面与监控设备主体的内壁、中央处理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细导热柱的一端外表面与中央处理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片的一侧与细导热柱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换热柱的一端与导热片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片的内壁与换热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风口开设于监控设备主体的内壁上。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监控设备主体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图像采集模块、智慧语音模块和通信模块。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1、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采用活动连接套板、转动轴、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连接轴、电机和防尘罩之间的配合,当需要对监控角度进行调节时,首先通过电机带动连接轴和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从动齿轮一起转动,使得转动轴和活动连接套板一起转动,完成对监控设备主体的角度调节,有效保证监控效果。
[0017]2、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采用进风口、散热抽风组件、细导热柱、导热片、换热柱、换热片和出风口之间的配合,监控设备主体和中央处理模块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多热量时,首先通过散热抽风组件将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经进风口吸入至监控设备主体的内部,再通过细导热柱的密集设置将中央处理模块产生的热量导出,配合导热片、换热柱、换热片的作用,与吸入的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避免中央处理模块处出现热量堆积的问题,热交换后的热空气经出风口排出至监控设备主体的外侧,减缓装置内部元件老化速度,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角度调节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散热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监控设备主体;11、中央处理模块;2、支架;
[0023]3、角度调节机构;31、活动连接套板;32、转动轴;33、从动齿轮;34、主动齿轮;35、连接轴;36、电机;37、防尘罩。
[0024]4、散热机构;41、进风口;42、散热抽风组件;43、细导热柱;44、导热片;45、换热柱;46、换热片;47、出风口。
[0025]5、图像采集模块;6、智慧语音模块;7、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包括监控设备主体1和支架2,监控设备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11,监控设备主
体1、支架2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3,监控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4,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有活动连接套板31,活动连接套板31的上表面与监控设备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监控设备主体1、支架2之间设置有转动轴32、从动齿轮33、主动齿轮34、连接轴35、电机36和防尘罩37,散热机构4包括有进风口41,进风口41开设于监控设备主体1的下表面,监控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抽风组件42、细导热柱43、导热片44、换热柱45、换热片46和出风口47,转动轴32的外表面与活动连接套板31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轴32的外表面与支架2的内壁活动连接,从动齿轮33的侧面与转动轴3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主动齿轮34的外表面与从动齿轮33啮合连接,连接轴35的一端外表面与主动齿轮34的侧面固定连接,连接轴35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架2的内侧且与支架2的内壁活动连接,电机36的外表面与支架2的内侧固定连接,电机36的输出轴与连接轴3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防尘罩37的外表面与支架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29]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监控角度进行调节时,首先通过电机36带动连接轴35和主动齿轮34转动,使得从动齿轮33一起转动,使得转动轴32和活动连接套板31一起转动,完成对监控设备主体1的角度调节,有效保证监控效果,并通过防尘罩37隔绝灰尘对从动齿轮33、主动齿轮34可能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包括监控设备主体(1)和支架(2),所述监控设备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1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设备主体(1)、支架(2)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3),所述监控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有活动连接套板(31),所述活动连接套板(31)的上表面与监控设备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监控设备主体(1)、支架(2)之间设置有转动轴(32)、从动齿轮(33)、主动齿轮(34)、连接轴(35)、电机(36)和防尘罩(37),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有进风口(41),所述进风口(41)开设于监控设备主体(1)的下表面,所述监控设备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抽风组件(42)、细导热柱(43)、导热片(44)、换热柱(45)、换热片(46)和出风口(4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2)的外表面与活动连接套板(3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32)的外表面与支架(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33)的侧面与转动轴(3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和5G的疲劳驾驶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34)的外表面与从动齿轮(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陈佳林,王维杰,张雨甜,黄冠联,符致雄,龚越洋,张金浩,苏伦俊,
申请(专利权)人:周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