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91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其主要是将叉脚头下端预留的下叉脚孔成型为内大外小的漏斗形,而使平直形状的下叉脚插入该下叉脚孔内后,一漏斗形的冲压头由上往下穿越叉脚头上端的下叉脚孔,并冲压下叉脚的上端头处,使其亦扩张为漏斗形而与下叉脚孔完全密合,使下叉脚不致有脱出叉脚头之危险,这种结构改良的前叉结合紧密,不会松脱。(*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尤其是涉及前叉中下叉脚与叉脚头的改进,这种前叉主要是使下叉脚与叉脚头利用内大外小之漏斗形连接起来,以避免下叉脚从叉脚头中脱出。一般自行车的避震式前叉,概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含有由二下叉脚A1、A2、一上叉脚B、二叉脚头C1、C2、一前叉管D及位于其中的弹簧、垫片等配件,其中下叉脚A1、A2与叉脚头C1、C2的连接,目前采用的方式如图2、图3所示,下叉脚A1与叉脚头C1内所预留的下叉脚孔C11皆为平直的圆柱形,而仅以涂布一种特定胶的方式使下叉脚粘合在下叉脚孔中,而再无其它方法予以加强固定(因叉脚为钢材料制作,而叉脚头为铝合金材料制作的,故它们无法一体成型),在经过剧烈震动或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下叉脚A1与叉脚头C1极易松动,甚至造成下叉脚A1脱离叉脚头C1,而造成相当大之伤害。有鉴于现有避震式前叉存在的上述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利用下叉脚与叉脚头的漏斗形的配合结构,有效地避免下叉脚与叉脚头的脱离。本技术提出这样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该前叉包含有二下叉脚,一上叉脚,二叉脚头,一前叉管,二叉脚头内分别预留有下叉脚孔,其特征是,叉脚头内的下叉脚孔为内大外小的漏斗形,下叉脚与所述下叉脚孔配合后的形状亦为内大外小的漏斗形。本技术提出的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使下叉脚与叉脚头紧密结合,不会松脱。就本技术的构造及特征,以下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自行车避震式前叉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现有避震式前叉中下叉脚与叉脚头的分解剖视示意图。图3是现有避震式前叉中下叉脚与叉脚头的配合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的零件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出的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的组合剖视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4,由该图可看出,本技术提出的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的叉脚头1下端所预留的下叉脚孔11上半段为内大外小的漏斗形圆锥面,下叉脚孔11的下半段仍为平直的圆柱形,下叉脚2则亦为平直的圆柱形,在下叉脚2上端及下叉脚孔11内涂布特定胶后,将两者予以紧密套合。再利用对应于下叉脚孔11的漏斗形状的冲压头3由上往下穿越上叉脚孔12,冲压下叉脚2的上端,使其略为扩张而贴合于下叉脚孔11内(图5),因而使两者除胶合外,又可藉此内大外小的漏斗形接合,达到双重接合之目的,以增加两者的接合强度,使两者绝不致松动或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包含有二下叉脚,一上叉脚,二叉脚头,一前叉管,二叉脚头内分别预留有下叉脚孔,其特征是,叉脚头内的下叉脚孔为内大外小的漏斗形,下叉脚与所述下叉脚孔配合后的形状亦为内大外小的漏斗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自行车避震式前叉,包含有二下叉脚,一上叉脚,二叉脚头,一前叉管,二叉脚头内分别预留有下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松
申请(专利权)人:申金属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