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466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主要包括活塞管、活塞缸管、定位座,活塞管穿设在活塞缸管内,在活塞缸管内还设有上胶环、压缩弹簧,下胶环及穿设其中的导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获至多重不同性质路段避震的效果;并可通过导向杆将活塞管和活塞缸管连为一体,防止二者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还有助于防止噪音的产生。(*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踏车的前叉,特别是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一般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大体上由一活塞管(11)、一活塞缸管(12)、一上弹簧座(13)、一下弹簧座(14)及一压缩弹簧(15)等元件所组合而成;其中该活塞管(11)穿设在该活塞缸管(12)中,而该上弹簧座(13)固设在该活塞管(11)的穿入端,该下弹簧座(14)则装设在该活塞缸管(12)内适当处,那么该压缩弹簧(15)乃装设在该上弹簧座(13)与该下弹簧座(14)之间,如是即可提供脚踏车缓冲避震的适当弹性效果,根据以上似乎习用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颇具实用性,但仔细研究起来却不免发现其中仍存在严重缺陷其一,该现有脚踏车前叉的叉脚的缓冲避震,由于仅单独凭借该压缩弹簧(15),加上该压缩弹簧(15)的直径头尾一致毫无变化,因此避震的能力实有限,无法确实获致缓冲舒适的实效;其二,该现有脚踏车前叉的叉脚其内所使用的压缩弹簧(15),如果属于一般金属制的弹簧,其弹性作用较为灵敏,反应较快,虽可适用于连续凹路的行驶,但是一旦遭遇瞬间的凹路,因弹性作用太快,反而容易造成碰撞的噪音,且不具骑乘舒适之感,反之,该压缩弹簧(15)如果属于塑料弹簧(亦即聚氨酯弹簧),其弹性作用反应较慢,则虽然可适用于瞬间的凹路,得确保骑乘的舒适,可是一旦碰到连续凹路的行驶,由于塑料弹簧反应不及,结果时有噪音的产生,完全丧失避震的功效;其三,该现有脚踏车前叉的叉脚是作轴向相对位移,由于该活塞管(11)与该活塞缸管(12)之间并无任何有效的辅助隔离元件,因此该活塞管(11)与该活塞缸管(12)的轴向相对位移,不可避免的必须以面与面的接触状态进行,如此不仅摩擦阻力大,有损缓冲避震的效果,而且一旦该活塞管(11)或该活塞缸管(12)侧边受到轻微碰撞,有可能即再也无法进行轴向运动,造成不能使用的报废状态;其四,该现有脚踏车前叉的叉脚由于该活塞管(11)穿入该活塞缸管(12)后,使二者连结不分离凭借的只是该压缩弹簧(15)的轻微接合而已,因此连结强度不足,很可能在强烈运动跳动下,造成分开脱离现象,如此既不保险,也不安全,而且也会影响避震效果,甚至产生碰撞的噪音;其五,该现有脚踏车前叉的叉脚使用已久,一旦该压缩弹簧(15)产生弹性疲劳现象,尤其是当左、右两叉脚其内部的压缩弹簧(15)弹力不均时,乃无法进行调整使恢复至原状,因此必须彻底的完全换新,徒然增加不必要的浪费;其六,该现有脚踏车前叉的叉脚,由于其中该活塞缸管(12)系利用铝合金材料锻造而成,为了方便锻造时的退模,理所当然该活塞缸管(12)的中空内壁必须制作成倾斜推拔状,而待退模完毕后方进行该中空内壁的平直加工,以利于尔后活塞管(11)的轴向位移运动,因此无形中即会增加甚多制造上加工的成本,且连带着亦无法获致省工、省时的功效;其七,该现有脚踏车前叉的叉脚所使用的压缩弹簧作用时由于未受适当引导,因此很容易产生偏斜位移,进而造成与叉脚管壁摩擦噪音干扰现象。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通过塑料弹簧、半橄榄形的压缩弹簧以及缓冲弹簧等所共同搭配而相辅相成,得以使避震系统连贯为一体,彼此间毫无作用的间隙,获致多重不同性质路段避震的功效,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由于其可藉导向杆的锁合作用将活塞管与活塞缸予以连结为一体,使无脱离现象,加之又可引导各弹簧的正确作用方向,使不产生偏斜位移,因此可确保叉脚内部弹性压力的稳定,且不致影响避震效果,也不会产生噪音。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由于可藉耐磨铜质轴衬及活塞环的分别装设于活塞管与活塞缸管两相对轴向运动元件之间,只凭两点的摩擦接触,因得以消除面与面接触所带来的较大摩擦阻力,不仅有助于轴向相对运动的顺畅,而且兼可提高产品的耐用寿命。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一旦叉脚内部的压缩弹簧使用已久,产生弹性疲劳现象时,其即可立即将之调整使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换新零组件所产生的浪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在由铝合金材料锻造而成的活塞缸管在锻造时内壁特植入有一平直的耐磨材料,可供尔后轴向位移运动的直接使用,因此确可省却活塞缸管锻造后中空内壁必须再加工方能使用的成本浪费,相对地亦可获致省工、省时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包括一活塞管、一活塞缸管、一定位座、一压缩弹簧,所述的活塞管穿设在活塞缸管中,在所述的活塞缸管内设有一中空管状的耐磨材料;在该活塞缸管内下部设有一有吸震作用的下胶环;所述的压缩弹簧,呈半橄榄状,装设在该活塞缸管的中空内部,恰位于该下胶环的上方;在该活塞缸管的中空内部,恰位于该压缩弹簧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有吸震作用的上胶环;所述的定位座设置在该上胶环的上方,其中央开设有一孔洞;一导向杆,其一端同时穿设过所述的定位座、上胶环、压缩弹簧及下胶环等元件,而后再锁固在该活塞缸管的中空内部;所述的活塞管,其端部扣设住所述定位座与之形成一体;由耐磨铜质材料制成的一活塞环,套设固定在所述活塞管的端缘,其与所述活塞缸管内所设的中空管状耐磨材料产生滑动接触;由耐磨铜质材料所制成的一轴衬,装设在该活塞缸管内部适当处,其与所述活塞管滑动接触。所述定位座中央所设置的孔洞呈阶梯状,在该孔洞内容纳一可迫使所述的压缩弹簧与所述上胶环及下胶环无论何时皆连结为一体的缓冲弹簧。图式详细说明图1系现有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整体前叉的立体外观图。图3系本技术未压缩状态的纵向剖面组合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压缩状态的纵向剖面组合示意图。请配合参阅图2、3、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包括一活塞缸管(2)、一下胶环(3)、一压缩弹簧(4)、一预定数目的上胶环(5)、一定位座(6)、一缓冲弹簧(7)、一调整螺杆(8)、一活塞管(9)、一活塞环(10)、一轴衬(20)等组件;其中该活塞缸管(2),由铝合金材料锻造而成,由于结构基本上乃同于现有技术,即具有防尘护油外套(21)、护油圈(22)等元件,故相同的部份于此则不再多加赘述;至于其不同于现有技术,主要是在锻造同时其内适当位置特植入有一中空管状的耐磨材料(23),如此锻造完成后始无须再浪费时间及成本从事内壁的平直加工;该下胶环(3),由聚氨酯胶等橡胶材料制成,装设在该活塞缸管(2)中空内部,以提供吸震作用,当然为保护其免于受损,可在其与该活塞缸管(2)之间另置设一垫圈(31)维护之;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该下胶环(3)是一种塑料弹簧;该压缩弹簧(4),呈半橄榄状,即上下的外径皆不相同,由上向下逐渐增大,藉以发挥分段不同压缩量的功效,其装设在该活塞缸管(2)的中空内部,恰位于该下胶环(3)的上方,以提供多段式吸震作用;当然为保护该下胶环(3)使免于被压迫受损,在该压缩弹簧(4)与该下胶环(3)之间更可加套设一垫圈(41);预定数目的上胶环(5),由聚氨酯胶等橡胶材料制成,依序装设在该活塞缸管(2)的中空内部,恰位于该压缩弹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车前叉的叉脚避震装置,包括一活塞管、一活塞缸管、一定位座、一压缩弹簧,所述的活塞管穿设在活塞缸管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活塞缸管内设有一中空管状的耐磨材料;在该活塞缸管内下部设有一有吸震作用的下胶环;所述的压缩弹簧,呈半橄榄状,装设在该活塞缸管的中空内部,恰位于该下胶环的上方;在该活塞缸管的中空内部,恰位于该压缩弹簧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有吸震作用的上胶环;所述的定位座设置在该上胶环的上方,其中央开设有一孔洞;一导向杆,其一端同时穿设过所述的定位座、上胶环、压缩弹簧及下胶环等元件,而后再锁固在该活塞缸管的中空内部;所述的活塞管,其端部扣设住所述定位座与之形成一体;由耐磨铜质材料制成的一活塞环,套设固定在所述活塞管的端缘,其与所述活塞缸管内所设的中空管状耐磨材料产生滑动接触;由耐磨铜质材料所制成的一轴衬,装设在该活塞缸管内部适当处,其与所述活塞管滑动接触;所述定位座中央所设置的孔洞呈阶梯状,在该孔洞内容纳一可迫使所述的压缩弹簧与所述上胶环及下胶环无论何时皆连结为一体的缓冲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焕扬
申请(专利权)人:申金属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