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振欣专利>正文

仿生避震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810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16:22
避震前叉,包括一个前叉立管,一个前叉叉肩,两个减震器,两个前叉腿,六个连接架,两个连接座,六个对锁螺栓。连接方式按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特定角度范围连接而成。当受到自下向上冲击力时减震器受力发生位移使前叉叉腿与水平面呈现的角度发生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受到作用力力做功运动时有利于作用力的分解和转移。避震前叉因受力产生的阻尼损耗转移成整车向前运动的加速度,帮助骑行。同时增大前叉叉腿伸距,提高整车骑行平稳性,安全性。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避震效果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自行车仿生避震前叉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自行车的避震前叉,主要结构为直线连接结构,其结构通过弹簧压缩使减震器发生位移。位移的方向延前叉头管直线运动。来实现避震效果,避震前叉受力的方向以65度到75之间的后上方传递。当整车运动时,避震前叉受力与整车运动的力方向相反,所带来的结果是因避震前叉受力时所产生的阻尼损耗会使整车运动速度减慢。受力时因减震器的位移车把与前轮轴距发生变化,骑行安全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避震前叉在受力做功时,产生的阻尼损耗导致整车运动速度减慢。因倾角度发生变化,骑行安全随之降低,技术的不足。根据大型猫科动物四肢的结构。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仿生避震前叉,其结构能使避震前叉因受力时,产生的阻尼力,转移成整车向前运动的加速力同时增大前叉伸距提高骑行安全。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避震效果平稳,安全。一种仿生避震前叉,包括一个前叉立管,一个前叉叉肩,两个减震器,两个前叉腿,六个连接架,两个连接座,六个对锁螺栓。连接方式按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特定角度连接而成。前叉叉立管与前叉叉肩连接为一体,四个连接架与前叉叉肩为一体,前叉叉肩上两个连接架与两个减震器的一端用两个对锁螺栓连接,。两个减震器的另一端与两个前叉叉腿上的两个连接架用两个对锁螺栓连接,两个前叉叉腿与支架连接为一体。前叉叉肩另外两个连接架与前叉叉腿上的两个连接座用两个对锁螺栓连接。各部件以特定角度连接。当受到自下向上冲击力时减震器受力发生位移使前叉叉腿与水平面呈现的角度发生变化。当角度发生变化时前叉叉腿向上向前的位移随之产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受到作用力做功运动时有利于作用力的分解和转移。前叉叉腿向上向前产生伸距,使避震前叉因受力产生的阻尼损耗转移成整车向前运动的加速度,帮助骑行。同时增大前叉叉腿伸距,提高整车骑行平稳性,安全性。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避震效果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左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视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叉叉肩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叉腿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静态角度方向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动态受力方向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动态角度位移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仿生避震前叉,包括一个前叉立管1,一个前叉叉肩2,两个减震器5,两个前叉腿10,六个连接架3,两个连接座8,六个对锁螺栓7。连接方式按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特定角度连接而成。前叉叉立管I与前叉叉肩2连接为一体,四个连接架3与前叉叉肩2为一体,前叉叉肩上两个连接架3与两个减震器5的一端用两个对锁螺栓7连接,。两个减震器5的另一端与两个前叉叉腿10上的两个连接架6用两个对锁螺栓7连接,两个前叉叉腿10与支架9连接为一体。前叉叉肩2另外两个连接架4与前叉叉腿上的两个连接座8用两个对锁螺栓7连接。本专利技术各部件以特定角度连接(图5)。当受到自下向上冲击力13(图6)时减震器受力发生位移15,使前叉叉腿与水平面呈现的角度发生变化27 (图7)。当角度发生变化时前叉叉腿向上向前的位移17随之产生(图7)。受作用力做功运动时有利于作用力的分解和转移21 (图6)。前叉叉腿向上向前产生伸距19 (图6),使避震前叉因受力产生的阻尼损耗转移成整车向前运动的加速度,帮助骑行。增大前叉叉腿伸距(图7)。【主权项】1.一种仿生避震前叉,连接方式按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特定角度连接而成。前叉叉立管与前叉叉肩连接为一体,连接架与前叉叉肩为一体,前叉叉肩上连接架与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前叉叉腿上的连接架连接,前叉叉腿与支架连接为一体。前叉叉肩另外连接架与前叉叉腿上的连接座连接。当受到自下向上冲击力时,减震器受力发生位移。使前叉叉腿与水平面呈现的角度发生变化。当角度发生变化时前叉叉腿向上向前的位移随之产生。受作用力做功运动时有利于作用力的分解和转移前叉叉腿向上向前产生伸距,使避震前叉因受力产生的阻尼损耗转移成整车向前运动的加速力同时增大前叉叉腿伸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部件以特定角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与前叉叉肩为一体出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叉肩与前叉叉腿为分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叉肩与前叉叉腿靠连接架与连接座对位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叉肩与前叉叉腿靠减震器对位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叉腿之间固装有一连接支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叉腿因受力后与水平面角度变化前叉叉腿向上向前的位移随之产生。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生避震前叉在受作用力做功运动时有利于作用力的分解和转移。前叉叉腿向上向前产生伸距.起到加速作用和安全保护作用。【专利摘要】避震前叉,包括一个前叉立管,一个前叉叉肩,两个减震器,两个前叉腿,六个连接架,两个连接座,六个对锁螺栓。连接方式按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特定角度范围连接而成。当受到自下向上冲击力时减震器受力发生位移使前叉叉腿与水平面呈现的角度发生变化。本专利技术在受到作用力力做功运动时有利于作用力的分解和转移。避震前叉因受力产生的阻尼损耗转移成整车向前运动的加速度,帮助骑行。同时增大前叉叉腿伸距,提高整车骑行平稳性,安全性。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避震效果平稳。【IPC分类】B62K21-02, B62K21-08【公开号】CN104709422【申请号】CN201310703773【专利技术人】刘振欣 【申请人】刘振欣【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3年12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避震前叉,连接方式按各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特定角度连接而成。前叉叉立管与前叉叉肩连接为一体,连接架与前叉叉肩为一体,前叉叉肩上连接架与减震器的一端连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前叉叉腿上的连接架连接,前叉叉腿与支架连接为一体。前叉叉肩另外连接架与前叉叉腿上的连接座连接。当受到自下向上冲击力时,减震器受力发生位移。使前叉叉腿与水平面呈现的角度发生变化。当角度发生变化时前叉叉腿向上向前的位移随之产生。受作用力做功运动时有利于作用力的分解和转移前叉叉腿向上向前产生伸距,使避震前叉因受力产生的阻尼损耗转移成整车向前运动的加速力同时增大前叉叉腿伸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欣
申请(专利权)人:刘振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