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666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其主要是在碗体底端形成一圆环部,顶端形成C形环部,而于C形环部两端各设一具两穿孔的凸耳,使碗体套设于前叉接管,直接于凸耳的一穿孔螺锁螺栓,即可形成束紧固定,而于另一穿孔则可供穿设刹车线,藉以达到降低损坏磨损、增加功能及使组装简便的目的。(*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特别涉及一种用途广、组装简便的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现有的自行车前叉上碗中,使用最广泛的即如图4所示,其主要是在简单的环状本体20内部攻设螺纹21,而于前叉接管30外侧设有相配合的螺纹,再使本体20与前叉接管30螺固形成锁固状态,其中,为避免本体转动松脱,故又于本体20上依序螺锁一垫圈22与上紧固件23,使垫圈22与上紧固件23与本体紧密结合;然而,该现有的自行车前叉上碗的结构设计不尽完善,存在下述缺点攻设螺纹使制造工时增加,不仅提高成本,亦造成组装的不便;现有的自行车前叉上碗须于本体20的内壁攻设螺纹21,而攻设螺纹耗费工时,因而使成本增加;又其组装时须将本体20与前叉接管30螺合,而一般上碗本体20外径约5~6cm,故须以大型扳手套住本体20转动,然而当扳手扳动时,若施力不当,亦造成本体20与前叉管30螺纹损坏;此外,本体10底端部的滚珠槽是用以与上碗塞42形成容珠空间,然而,本体10是以螺锁方式锁固的,而因螺纹之间有螺纹距差,当本体10螺固后常会产生滚珠槽无法与上碗塞42正合,而造成容珠空间各处径距不同,滚珠容易脱落,或会产生受阻现象;故而现有结构除制造成本高以外,而且亦影响滚珠动作从而影响安全操控性。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以及组装简便、不易磨损表面的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所述的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是在碗体底端形成一圆环部,顶端形成C型环部,而于C型环部两端各设一具两穿孔的凸耳,使碗体套设于前叉接管,直接于凸耳的一穿孔螺锁螺栓,即可形成束紧固定,如此可改善现有螺锁方式因螺纹距差造成容珠空间各处径距不同以致滚珠滚动受阻,及须藉助大型扳手转动整个碗体造成组装不便等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其特征在于碗体下半部形成下环部,而上半部形成C形环部;其下环部顶端形成有一环槽,而底端形成有一导槽;而C形环部两端分别形成一片体,而片体上均设有凸耳,其一凸耳上设有鱼眼孔,另一凸耳设有螺纹孔。本技术的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中,在所述的两凸耳间设有一穿孔。本技术具有下列几点优点1.以非螺合式方式接合的碗体10,可与上碗塞正合贴紧,使钢珠有一合适的导移空间,可以避免钢珠活性不佳,容易磨损的缺失。2.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组装简便本技术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的碗体10的上半部形成C形环部12,而于C形环部12形成两个具螺纹孔16或鱼眼孔15的凸耳14,于螺纹孔16与鱼眼孔15穿锁螺栓18,即可简便快速地完成组装;另其结构简单,铸造容易,而且短小的螺纹孔16亦容易形成,故而可有效降低成本。3.本技术的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中的凸耳14经特殊设计而具框线作用,可改善现有须另设框线装置而所产生构件过多的缺失;按照本技术,在两凸耳14间设一穿孔17,使其现有的凸伸部位可供穿设刹车线31之用,实为一巧妙的设计。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的使用状态既组合剖示示意图。图4为现有的自行车前叉上碗的使用状态既组合剖示示意图。请参看图1、图2所示,本技术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主要是在环形碗体10下半部形成一顶端具有环槽110、底端具导槽111的环形下环部11,环槽110可供套设防水圈41,而于顶端则形成C形环部12,其中,C形环部12两端分别形成突伸的片体13,该两片体13末端相互靠近,其上均设有一突伸的凸耳14,其一凸耳14上设有鱼眼孔15,另一凸耳14则设有螺纹孔16,可供螺锁螺栓18;此外,于两凸耳14并合处设有一穿孔17,可供刹车线穿设。请参看图2、图3所示,本技术组合与使用时,是先将防水圈41套于环槽110,再将前叉接管30穿设于上碗塞40,并将钢珠19置于上碗塞40顶端碗内部,再将碗体10套于前叉接管30,使导槽111与上碗塞40间形成一导动空间以供钢珠19灵活移动;再于鱼眼孔15与螺纹孔16螺锁螺栓18,使两片体13内缩而紧夹前叉接管30;再将一垫圈22与上紧固件23依序螺固于把手立管,而迫紧碗体10之上方,藉上紧固件23抵紧碗体10,从而可防止碗体10脱落,而此时碗体10因无螺纹,没有螺纹距差,故不会因螺纹距差而造成滚珠的滚动受阻;另外,可将刹车线31从穿孔17穿设,使刹车线31得以定位。本技术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主要是在碗体底端形成圈环部,而于顶端形成C型环部,并配合于C型环部形成具两穿孔的凸耳,使其形成迫压束紧的形态,不仅组装简便,而且,可避免因螺纹距差造成螺锁不易及滚珠动作受阻的情形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其特征在于碗体下半部形成下环部,而上半部形成C形环部;其下环部顶端形成有一环槽,而底端形成有一导槽;而C形环部两端分别形成一片体,而片体上均设有凸耳,其一凸耳上设有鱼眼孔,另一凸耳设有螺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其特征在于两凸耳间设有一穿孔。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其主要是在碗体底端形成一圆环部,顶端形成C形环部,而于C形环部两端各设一具两穿孔的凸耳,使碗体套设于前叉接管,直接于凸耳的一穿孔螺锁螺栓,即可形成束紧固定,而于另一穿孔则可供穿设刹车线,藉以达到降低损坏磨损、增加功能及使组装简便的目的。文档编号B62K21/18GK2134346SQ92232198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0日专利技术者纪易成 申请人:裕盛交通器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前叉无螺纹上碗,其特征在于:碗体下半部形成下环部,而上半部形成C形环部;其下环部顶端形成有一环槽,而底端形成有一导槽;而C形环部两端分别形成一片体,而片体上均设有凸耳,其一凸耳上设有鱼眼孔,另一凸耳设有螺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易成
申请(专利权)人:裕盛交通器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