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无螺纹前叉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14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无螺纹前叉碗,主要由迫紧座、调整夹体及环座构成,迫紧座于一侧开口处设二束耳,二束耳贯穿一供螺栓螺穿的锁孔,相对束耳下方螺设一调整夹体,其于一侧开口贯穿一调整孔,周侧设推斜面,顶面外伸一护围面及凹设一切沟;环座伸于调整夹体外侧,内侧设抵斜面以贴靠推斜面,外侧的环面与束套夹置滚珠;藉调整夹体的螺合位移而调整滚珠空间大小,可机动地保持组装定位稳定。(*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无螺纹前叉碗,主要由迫紧座、调整夹体及环座组成,迫紧座外侧螺合调整夹体,调整夹体下方的环座环置滚珠,与前述构件一同插定前叉后,配合调整夹体沿迫紧座螺旋式地升移、下降,以达调整滚珠空间,随时保持滚珠在适当空间,维持前叉碗组的组装定位与转动顺畅性;同时可调整夹体顶面外伸一护围面以防止灰尘进入内部,延长使用寿命、更加便于组装。一般自行车在连接前轮与立管间衔设一前叉,以便立管配合手把控制自行车转向,所以,前叉的连结性能攸关骑行的控制功能,而一般前叉与立管的组装构件称为前叉碗组,如图4、图5所示,主要是在呈推拔状的压环50上方抵靠一压迫管51,其一端与立管52连设一体,使压迫管51套设在前叉70外侧,前叉70与对称具推拔面的上塞60顶面的螺孔71则螺入一压盖53,以便于挤压压迫管51,使其压迫管51因下压压力而下移,形成压环50受压与上塞60的斜面相互迫紧定位。而此种结构的最大缺欠在于骑行时若不慎使立管52受到外力撞击(诸如撞到墙壁或骑行倾倒等),或长期骑行抖动的震动力影响压迫管51的锁合紧度,往往使立管52的压迫管51螺锁处松动,造成压环50与上塞60间配合的斜面产生间隙甚至滑脱,破坏上塞60与前叉70的组合定位,同时亦影响压环50与压迫管51的定位作用,甚至整个结构因定位不稳而导致不安全,故前述不良因素确有必要再行改进。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紧固的自行车前叉碗,主要是利用调整环机动地调整滚珠空间大小,使滚珠保持运转顺畅,而又便于组装。本技术的前叉碗是由迫紧座、调整夹体及环座构成,车架与束套套设于前叉外侧;迫紧座一侧开口设二束耳,以贯穿一供螺栓螺穿的锁孔,束耳下方螺设一调整夹体,其于一侧开口贯穿一调整孔,周侧设推斜面,顶面往外弯伸一护围面,且在顶面两边各切设一切沟;环座穿伸于调整夹体外侧,内侧设抵斜面以与推斜面贴靠,外侧的环面是与束套夹置滚珠,以便于调整夹体松开,调整与环座的斜面,使滚珠空间机动地保持组装定位。迫紧座为一C形中空管,相对束耳下方周侧设螺合面;调整夹体是一C形中空管,其是螺合于迫紧座的螺合面外侧,在开口一侧同向于锁孔处贯穿一调整孔,周侧下方设成推斜面;环座是一环体穿伸于调整夹体外侧,内侧设成与推斜面配合的抵斜面以相互贴靠,外侧底下环设凹入的环面,以与束套夹置滚珠,藉调整夹体的螺移,而调整滚珠的空间大小、调整迫紧程度,使前叉碗组运转、组装更顺畅。所述调整夹体顶面相对推斜面往外可弯伸一护围面,使护围面与推斜面间隔成一空间,形成护围面贴靠束套外侧。所述迫紧座内侧适当处可凸设一凸块,以与前叉对应凹设的嵌槽卡合。所述调整夹体于外侧两边可各凹设一L形面的切沟,方便夹持旋动。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元件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与前叉配合组合剖视图。图4为现有前叉碗的元件分解图。图5为现有前叉碗的结合剖视图。本技术的无螺纹前叉碗,如图1、图2所示,主要由迫紧座10、调整夹体20及环座30构成,其中迫紧座10是一C形中空管体,于一侧突伸中间有间隙的二束耳13,二束耳13穿设一锁孔131,迫紧座10相对束耳13下方周侧设有外螺纹的螺合面11,同时迫紧座10内侧适当处凸设一凸块12,以与前叉42对应凹设的嵌槽421卡合;而调整夹体20亦是一C形中空管,在一侧形成开口间隙处,与锁孔131同向处贯穿一调整孔25,调整夹体20周侧下方设成下斜状的推斜面22,调整夹体20并于顶面相对推斜面22往外侧弯延下伸一护围面24,使护围面24与推斜面22间因此弯延设计而构成一空间23,调整夹体20于顶面外侧任两边各凹设一L形平面的切沟26,以便于扳手夹持两切沟26便于旋动调整夹体20;此外环座30是一环体于内侧设成上斜状的抵斜面31,外侧底下环设凹入的环面32。前述结构与自行车结合时,车架40与束套41先行套设于前叉42外侧,如图1、图2、图3所示,将调整夹体20的螺纹面21螺合于迫紧座10外侧的螺合面11;之后,滚珠33环置于束套41上,使环座30由前叉42上方套伸,以藉其环面32与束套41夹贴滚珠33,而迫紧座10再行藉其凸块12卡入前叉42的嵌槽421中,使迫紧座10与调整夹体20、环座30一起组套于前叉42;而接下来的迫紧调整动作,仅需扳动调整夹体20即可,螺栓随即穿过锁孔131使两束耳13迫近,将迫紧座10迫紧定位于前叉42,另一螺栓则螺穿过调整孔25以迫近调整夹体20的开口,使调整夹体20如同C形夹般地渐趋缩小开口间隙,直达需要的锁紧程度,并形成护围面24恰贴抵束套41外侧,以便于护围面24防止灰尘进入前叉碗组结构内,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效果如下所述1.迫紧座10藉其凸块12嵌制于前叉42,又调整夹体20螺合于迫紧座10周侧,确保迫紧座10、调整夹体20固定前叉42不致脱位,连同提供调整夹体20与环座30配合的斜面迫紧定位性更佳;同时因迫紧座10、调整夹体20、环座30一起组套于前叉42,使迫紧座10仅为定位滚珠33即可,而锁紧动作上,仅水平夹持二边的切沟26以扳动调整夹体20,使其配合环座30作调整滚珠33的夹贴间隙位移,组装极为快速,套装、锁紧都能分别控制,速度快且定位准确。2.调整夹体20一侧贯穿调整孔25以供螺栓穿锁迫紧,使调整孔25的螺锁松紧程度,决定调整夹体20的推斜面22与环座30的抵斜面31相互接触的迫紧力,间接地传递构成一调节迫紧滚珠33之力;诸如环座30与束套41环贴滚珠33的程度过紧,则可略为松开调整孔25,使调整夹体20与迫紧座10的螺合面留有间隙,调整夹体20再予螺锁以调整往上升,使调整夹体20的推斜面22与环座30的抵斜面31斜面迫紧位置略为升高,使滚珠33的活动空间较大,同理,若滚珠33配合较松,亦将调整夹体20沿迫紧座10往下螺锁降移,使推斜面22与抵斜面31往下推移迫紧,以维持滚珠33始终在适当的活动空间;以调整夹体20微调滚珠33的配合松紧度,以备滚珠33随任何状况而机动调整,确保前叉碗组时时处于转动顺畅状态。3.调整夹体20周侧并设护围面24,因其延伸靠贴束套41外侧,护围面24提供防止尘埃、油污进入前叉碗组影响内部结构的作用,无须另设防水圈。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无螺纹前叉碗,车架与束套套设于前叉外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迫紧座、调整夹体及环座;迫紧座为一C形中空管,于开口处突设二束耳,二束耳贯穿一供螺栓螺穿的锁孔,相对束耳下方周侧设螺合面;调整夹体是一C形中空管,其螺合于迫紧座的螺合面外侧,在开口一侧同向于锁孔处贯穿一调整孔,周侧下方设成推斜面;环座是一环体穿伸于调整夹体外侧,内侧设成与推斜面配合的抵斜面以相互贴靠,外侧底下环设凹入的环面,以与束套夹置滚珠,藉调整夹体的螺移,调整滚珠的空间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无螺纹前叉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夹体顶面相对推斜面往外弯伸一护围面,护围面与推斜面间隔成一空间,形成护围面贴靠所述束套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无螺纹前叉碗,其特征在于所述迫紧座内侧适当处凸设一凸块,以与所述前叉对应凹设的嵌槽卡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无螺纹前叉碗,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无螺纹前叉碗,车架与束套套设于前叉外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迫紧座、调整夹体及环座;迫紧座为一C形中空管,于开口处突设二束耳,二束耳贯穿一供螺栓螺穿的锁孔,相对束耳下方周侧设螺合面;调整夹体是一C形中空管,其螺合于迫紧座的螺合面外侧,在开口一侧同向于锁孔处贯穿一调整孔,周侧下方设成推斜面;环座是一环体穿伸于调整夹体外侧,内侧设成与推斜面配合的抵斜面以相互贴靠,外侧底下环设凹入的环面,以与束套夹置滚珠,藉调整夹体的螺移,调整滚珠的空间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易成
申请(专利权)人:裕盛交通器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