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14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它由前、后靠板、自锁块、搭钩及支架板组成。通过支架板控制自锁块与搭钩的咬合与脱离从而达到自行车的折叠与自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采用四连杆组合机构,各转动点采用销、孔配合,随着骑行路程的增加,转动付会产生松动,这将造成车体刚性及稳定性的减弱,从而成为不安全因素。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自锁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克服现有自行车折叠机构的不足。本技术提出的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由固接在U型管上的前靠板,前靠板固接有搭钩,后靠板与后平叉固接,前后靠板连接成转动付,后靠板上设置有盒子用于嵌入锁块,自锁块加置弹簧后嵌入盒子内并用螺母定位,支架板与后平叉用锁连接成转动付,后即刻完成本技术提出的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当支架支起时,支架板向上托起自锁块,使自锁块与搭钩脱离,通过前后板的转动销可使自行车的前半部份向后折叠从而完成折叠目的。需骑行时,向后踢起支架,支架板位置降低,自锁块因弹簧的作用及自重而下坠。恰使自锁块的缺口于搭钩相接,自行车呈可供骑行的整车状态,且折叠机构自行锁住,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本技术提出的自行车自锁机构仅通过搭钩自锁块及支架板的配合即完成了整车状态的自锁,其设计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了本技术提出的自锁机构的折叠式自行车。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折叠式自锁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U型管,2是前靠板,3是搭钩,4是后靠板,5是盒子,6是弹簧,7是自锁块,8是后平叉,9是支架板。参照图2,将车架的“U”型管与自锁机构的前靠板2焊接,前靠板2上焊接有搭钩3车架的后平叉8与自锁机构的后靠板4焊接。前后靠板用销连接支架通过支架板9与后平叉8用销联结。自锁块7套上弹簧6后嵌入盒子5内并用螺母定位即可完成本技术提出的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如图1所示。当支架支起时,支架板9托起自锁块,使之与搭钩3脱离接触,通过转动销,U型管1带动车的前半部份向后折叠,需骑行时,支架向后踢起,支架板9位置降低,自锁块7因弹簧6及自重而下坠,搭钩3与自锁块7的缺口咬合,折叠机构自行锁住,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权利要求1.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含固接在“U”形管1上的前靠板(2),后靠板(4)与后平叉(8)固接,前、后靠板连接成转动付,其特征是1)前靠板(2)上设置有搭钩(3);2)后靠板(4)上设置有嵌入自锁块(7)的盒子(5)及弹簧(6);3)支架板(9)与后平叉(8)连接成转动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其特征是各转动付采用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其特征是自锁块(7)上有缺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它由前、后靠板、自锁块、搭钩及支架板组成。通过支架板控制自锁块与搭钩的咬合与脱离从而达到自行车的折叠与自锁的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文档编号B62K19/18GK2167935SQ93222259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林庆潮, 马振奕, 沈志伟, 张晨东 申请人:厦门自行车零件一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式自行车自锁机构,含固接在“U”形管1上的前靠板(2),后靠板(4)与后平叉(8)固接,前、后靠板连接成转动付,其特征是:1)前靠板(2)上设置有搭钩(3);2)后靠板(4)上设置有嵌入自锁块(7)的盒子(5)及弹簧(6);3)支架板(9)与后平叉(8)连接成转动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潮马振奕沈志伟张晨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自行车零件一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