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2855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一对前悬置结构和一对后悬置结构,所述前悬置结构和后悬置结构均对称设置在左、右车架纵梁上,所述前悬置结构包括前悬置支架、前悬置软垫以及前托架,所述前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前托架用于连接车架纵梁,所述前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前悬置支架和前托架;所述后悬置结构包括后悬置支架、后悬置软垫以及后托架,所述后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后托架用于连接车架纵梁,所述后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后悬置支架和后托架;所述前悬置软垫和后悬置软垫均与左、右车架纵梁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40-50°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前后悬置结构都采用斜向支撑结构,可以多方向隔振,能有效隔离发动机与底盘之间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客车的动力源,也是一个内在的振动源,如扭矩波动、怠速抖动、整车起步和变速引起的扭矩变化等。客车发动机由悬置装置支撑定位,悬置装置能有效防止发动机振动向底盘传递,起到隔离振动的作用,同时,隔离路面不平引起车轮、悬架系统振动向发动机传递,并隔离因发动机振动产生的噪音传递等。目前通用的发动机悬置装置采用简单的水平四点布置形式,对发动机的隔离及定位效果较差,特别是对发动机垂直振动和扭矩振动的隔离作用不大,无法隔离多个方向的振动,容易造成客车整车振动较大,从而影响乘坐的舒适性。特别是对于紧凑型发动机,尤其变速箱不允许设置辅助支撑时,采用通用的发动机悬置装置,使得发动机前后支撑点距离太近,发动机悬置结构不稳定,隔振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振效果良好的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一对前悬置结构和一对后悬置结构,所述前悬置结构和后悬置结构均对称设置在左、右车架纵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结构包括前悬置支架、前悬置软垫以及前托架,所述前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前托架用于连接车架纵梁,所述前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前悬置支架和前托架;所述后悬置结构包括后悬置支架、后悬置软垫以及后托架,所述后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后托架用于连接车架纵梁,所述后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后悬置支架和后托架;所述前悬置软垫和后悬置软垫均与左、右车架纵梁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40-50°夹角。进一步地,所述前悬置支架包括L型支架一,该L型支架一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安装孔一,L型支架一的另一侧面端部设置有安装面板一,该安装面板一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悬置软垫的安装孔二,所述L型支架一上垂直设置有与安装面板一相接的加强筋板一,所述安装面板一与所述L型支架一用于安装发动机的一侧面的夹角为45。。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一与安装孔二成前后错位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前悬置软垫包括方形橡胶块一,该方形橡胶块一的两端设置有安装螺柱,所述方形橡胶块一的中部设置有隔振加强板一。 进一步地,所述前托架包括L型支架二,该L型支架二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纵梁的安装孔三,L型支架二的两侧面之间连接有安装面板二,该安装面板二具有三段折面,其中位于两端的折面分别与L型支架二的两侧面垂直,位于中部的折面开设有用于连接前悬置软垫的安装孔四,所述L型支架二与安装面板二之间连接有加强筋板二,所述安装面板二的中部折面与所述L型支架二用于安装车架纵梁的一侧面的夹角为45°。进一步地,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U型支架,该U型支架的一侧开口端设置有安装面板三,该安装面板三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安装孔五,所述安装面板三具有向下延伸段,所述U型支架的下端倾斜设置有安装面板四,该安装面板四的一端固定设置在U型支架的底端,安装面板四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板三的向下延伸段连接,所述安装面板四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后悬置软垫的安装孔六,所述安装面板三与安装面板四的夹角为45°。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五与安装孔六成前后错位设置。优选地,所述安装面板四的一端超出所述安装面板三的向下延伸段。进一步地,所述后悬置软垫包括U型上连接板、方形橡胶块二以及下连接板,其中方形橡胶块二设置在所述U型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所述方形橡胶块二的中部嵌入有隔振加强板二,该隔振加强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用于将方形橡胶块二分布在隔振加强板二的上下部分融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后托架包括成45°设置的安装面板五和安装面板六,该安装面板五与安装面板六之间连接有加强筋板三,所述安装面板五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纵梁的安装孔七,所述安装面板六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后悬置软垫的安装孔八。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前后悬置结构都采用斜向支撑结构,可以多方向隔振,能有效隔离发动机与底盘之间的振动,并减少发动机机振动产生的噪音,大大提高了客车乘坐的舒适性;安装孔的前后错位设置,使得前悬置支架在发动机前悬置支撑点的基础上前偏,后悬置支架在发动机后悬置支撑点的基础上后偏,使发动机前后悬置支撑点距离拉大,不仅使得发动机悬置结构更加稳定,隔振效果更好,特别适用于紧凑型发动机的悬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前悬置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前托架的主视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前托架的左视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前托架的俯视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后悬置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后托架的主视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后托架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采用四点支撑,包括一对前悬置结构100和一对后悬置结构200,所述前悬置结构和后悬置结构均对称设置在左、右车架纵梁上。所述的前后悬置结构均采用与左、右车架纵梁所在的平面方向成40-50°夹角布置,可以同时隔振发动机上下、左右及前后六个方向的震动。如图2所示,所述前悬置结构100包括前悬置支架110、前悬置软垫120以及前托架130,所述前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300,所述前托架用于连接车架纵梁400,所述前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前悬置支架和前托架。如图3所示,所述后悬置结构200包括后悬置支架210、后悬置软垫220以及后托架230,所述后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后托架用于连接车架纵梁,所述后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后悬置支架和后托架。为了实现多方向隔振,所述前悬置软垫和后悬置软垫均与左、右车架纵梁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40-50°夹角,优选为45°。如图4所示,所述前悬置支架110包括90°的L型支架一 111、135° L型的加强筋板一 112以及安装面板一 113,其中L型支架一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300的安装孔一 111a,L型支架一的另一侧面端部与所述安装面板一连接,,该安装面板一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前悬置软垫120的安装孔二 113a,所述加强筋板一分别与L型支架一和安装面板一垂直连接。所述安装面板一 113与所述L型支架一用于安装发动机的一侧面Illb的夹角为45°。为了方便从两侧进行安装,所述L型支架一的一侧面Illc设置在安装面板一上的两个安装孔二 113a之间,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前悬置支架的结构强度,在L型支架一的侧面Illc的背面设置有同样成135° L型的加强筋板114。如图5所示,所述前悬置软垫120包括方形橡胶块一 121,该方形橡胶块一的两端设置有安装螺柱122,该安装螺柱用于连接前悬置支架和前托架。采用方形结构的橡胶块可隔振轴向及平面360°方向的震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软垫的可靠性,在方形橡胶块一的中部还设置有隔振加强板一 123,该隔振加强板一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用于将方形橡胶块一分布在隔振加强板一的上下部分融为一体,保证强度和稳定性。如图6、7和8所示,所述前托架130包括L型支架二 131、安装面板二 132以及加强筋板二 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一对前悬置结构和一对后悬置结构,所述前悬置结构和后悬置结构均对称设置在左、右车架纵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结构包括前悬置支架、前悬置软垫以及前托架,所述前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前托架用于连接车架纵梁,所述前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前悬置支架和前托架;所述后悬置结构包括后悬置支架、后悬置软垫以及后托架,所述后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后托架用于连接车架纵梁,所述后悬置软垫用于连接后悬置支架和后托架;所述前悬置软垫和后悬置软垫均与左、右车架纵梁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40‑50°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杰洪洋赵理想朱洪雷殷农民史先松徐凌飞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