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辆备胎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386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备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备胎架,固定在横跨纵梁安装的横梁上,所述纵梁能随摇把的转动使备胎升降;及 备胎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备胎的胎侧面和胎面,所述备胎可随着备胎架的动作而抬高到横梁底面,以防所述备胎发生震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商用车辆备胎的固定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简化备胎固定作业并防止备胎在车辆行驶时从车身上掉下的商用车辆备胎固定装置。在侧面具有一凸起部4a的备胎架4固紧在与纵梁2垂直安装的横梁3上。备胎架4的底部连一根链条(未示出)。可通过转动凸起部4a将链条卷起或放下。链条端部连一托架5,以横过备胎1的车轮,将其支持。长度一定的螺栓6,其一端连接在安装备胎架4的横梁3的底面。在备胎1抬高到横梁3底面位置时螺栓6便穿过备胎1的车轮和托架5。可用摇把7转动凸起部4a,使链条卷起或放下。后保险架8安装在车身的纵梁2的后端,且有预定的安装倾角。为了将备胎1装到横梁3上,将托架5穿过备胎1并将其支撑住。然后将摇把7的一端插进备胎架4的凸起部4a中并使摇把7朝一个方向转动。于是凸起部4a也与摇把7相同方向转动,结果卷起链条,备胎1被抬高并贴住横梁3的底面。当备胎1被抬高并贴住横梁3的底面时,螺栓6已穿过备胎1的车轮和托架5,然后拧紧螺母11,以完成备胎1的安装。如上所述,为了完成备胎1的安装,汽车驾驶员要身处车身底下来将螺母11拧紧到螺母6上。但所述一系列步骤因对汽车驾驶员很不方便而有缺点。如果螺母11没有在螺栓6上拧妥,则路面传来的冲击会造成备胎1的震动,可能危及本车后面的车辆。如果备胎1与链条脱离并掉在公路上,就可能会引起交通事故。安装在纵梁2端部的后保险架8可防止跟在本车后面的小客车撞到后部时冲到本车车身底下。传统的后保险架8安装牢固,不能有效吸收后保险杠碰撞产生的冲击,因而会对跟在后面车辆中的乘客造成严重伤害。本专利技术还给商用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在纵梁端部安装后保护架,以便在后保险杠碰撞时能弹性地向车身前方转动,从而提高对碰撞的缓冲作用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尾随车辆的乘客。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备胎固定装置包括一备胎架,安装在横跨纵梁的横梁上,用于随着摇把的操作装卸备胎;及一备胎支撑装置,用于支撑随着备胎架的动作而抬高到横梁底面的备胎的胎面与胎侧面,以防备胎震动。图5-8是本专利技术的商用车辆备胎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同样的编号。如图5-8所示,本专利技术如载重汽车的商用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包括一备胎架4,固定在横跨两纵梁安装的横梁3上,可随摇把7的操作而装卸备胎1;及一备胎支撑装置20,用于支撑随着备胎架4的操作而抬高到横梁3底面的备胎1的胎面和胎侧表面,以防备胎1发生震动。备胎支撑装置20包括后保险架22,它通过铰链轴21可转动地连接到纵梁2的两个后侧面。后保险架22端部的形成是为了使其横过纵梁2并正对车身后下部。锁紧器24的一端穿过多个纵梁2中的一个,以通过螺旋弹簧23而弹性性动作,而另一端穿过后保险架22以控制后保险架22的随意转动。轮胎胎面支架25的两端与后保险架22相连且其中央部分与备胎1的胎面接触,以提供支撑。轮胎胎侧支架26的一端与轮胎胎面支架25相连,而其另一端是弯曲的,定位在备胎1的胎侧面,以支撑备胎1。锁紧器24做成U字形且定位在纵梁2的里侧,其一端穿过纵梁2,而另一端穿过纵梁2及后保险架22的槽22a以向外伸出。螺旋弹簧23插在穿过纵梁2的锁紧器24的那一端,而锁紧器凸台24a与锁紧器24的一端形成一体,以防螺旋弹簧23的滑脱。后保险架22有二条槽22a,这二条槽的形状沿纵梁2的长度方向弯曲,其曲率半径与后保险架22的曲率半径相同。下文将参看附图5-8详细说明备胎固定装置的操作过程。首先,在将锁紧器凸台24a压下以便把备胎1装到横梁3的底面时,锁紧器24被完全移动到纵梁2的内部,锁紧器的一端与后保险架22的槽22a脱离。在将锁紧器24的一端与槽22a分开后,将后保险架22向车身的后上侧转动,如图8中箭头R所示。然后,转动过的后保险架22用角铁(rotational angle)或其他固定装置(未示)固定,使其停止转动。通过链条(未示)与备胎架4相连的托架(support bracket)(5如图2及4所示)穿过备胎1的车轮并与备胎1相连。当将摇把(7如图3所示)的端部插进备胎架4的凸起部4a然后沿一个方向转动摇把7时,凸起部4a以与摇把7相同的方向转动,链条被卷起。所以,备胎1被抬高且放置在横梁3的底面上。当备胎1被抬高并横梁3的底面时,将抬高的后保险架22转动并降到其初始位置。同时当再将锁紧器凸台24a按下以将其一端插入后保险架22的槽22a中时,后保险架22被重新定位且固定在车身底部。同样,当备胎1被抬高并安装在横梁3的底面且当后保险架22回到其初始位置时,定位在车身后侧的备胎1的胎面被轮胎面支架25牢牢支撑住,从而防止备胎的震动。同时,备胎1的下胎侧面被多个轮胎侧支架26支撑,从而更稳定。当抬高到横梁3底面的备胎1被固定到备胎架4上并由本专利技术的备胎固定装置的部件、轮胎胎面支架25及轮胎下胎侧支架26支撑时,本专利技术在备胎1的安装上有优点,从而方便轮胎的更换,因为汽车架驶员不必再像附图说明图1-4中现有技术那样进入车身下面去装卸备胎1。即便备胎1没有如现有技术中所述那样用螺栓6和螺母11的结合来紧固,本专利技术也可防止汽车行驶时因路面传来的冲击带来的备胎1震动和从车身上掉下的危险,从而防止与跟在本车后的其他辆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后保险架22可有效地缓冲当汽车行驶时后保险杠被碰撞而带来的冲击,从而保护跟随在本车后面的汽车内的乘客。换言之,当后保险杠的碰撞引起的冲击传给后保险架22时,后保险架22由于冲击通过铰链轴21转向车身前方(这时,槽22a引导后保险架22的转动)。如上所述,部分冲击可被后保险架22的转动缓冲掉。当后保险架22通过铰链轴21转动时,轮胎下侧壁支架26施压于备胎1的下侧壁。备胎产生的缓冲效应可反复缓冲后保险杠的碰撞带来的冲击。结果,可最大限度保护本车及尾随车辆的乘客。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备胎固定装置有利于方便备胎的装卸,防止备胎因路面传来的冲击引起的震动和从车身上掉到公路上,从而排除威胁尾随的其它车辆的危险因素并充分缓冲后保险杠碰撞时传给后保险架的冲击。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是为阐述及说明目的而作。它们不打算穷举或者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针对所述说明可以有很多修改和变更。对这些所选实施例的说明是为了最好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专业其他技术人员很好利用本专利技术及各种实施例并作修改以适合预期特定用途。本专利技术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收及其等同物所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备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备胎架,固定在横跨纵梁安装的横梁上,所述纵梁能随摇把的转动使备胎升降;及备胎支撑装置,用于支撑备胎的胎侧面和胎面,所述备胎可随着备胎架的动作而抬高到横梁底面,以防所述备胎发生震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支撑装置包括后保险架,通过铰链轴与纵梁的二个侧面后端可转动地相连,其端部的形成是为了使其转过二个纵梁且正对车身后下部;锁紧器,通过螺旋弹簧安装以便能弹性操作,其一端穿过所述多个纵梁之一,而另一端可拆卸地穿过后保险架及所述纵梁,以控制后保险架随意转动;轮胎胎面支架,其二端与所述后保险架相连,中央部分与备胎胎面接触,用于支撑定位在车身后侧的备胎;以及多个轮胎下胎侧支架,其一端与轮胎面支架连接,而另一端是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確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