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地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31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地板结构,使得即使是在形成有加强筋的地板上也能够容易地装载车载部件,而且能够确保通过加强筋提高地板面板的刚性以及提高侧面碰撞时的刚性。一种车辆用地板结构,在地板面板(3)的表面上并列设置有多条从下纵梁内侧部(23)向中央横梁(7)弯曲的弧形的加强筋(50),在将车载部件的安装用外侧托架(60)安装在上述加强筋(50)上时,将外侧托架(60)安装得覆盖一条加强筋(50A),将外侧托架(60)的离下纵梁内侧部(23)较远侧的端部跨设在两条加强筋(50B)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形成有加强筋的车身地板结构,尤其是适合于装载 座椅和电池等车载部件的情况的车辆用地板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辆用地板结构中,有的为了确保强度刚性以便能够抵挡车 辆侧面碰撞时的外力而在地板面上设置以下纵梁和纟黄梁交叉的部位 为中心的具有凹凸剖面的加强筋。通过该加强筋能够在抑制车身重 量的同时显著地提高地板的刚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8076号公冲艮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通过设置在地板面板上的加强筋 提高地板面板本身的刚性,但是存在难以向由于设置了该加强筋而 变得不平坦的地板面上装载部件的问题。对此,虽然也可以不在进行装载的部位设置加强筋,以便能够 在该部分设置托架、安装车载部件,但是存在不设置该加强筋的部 分的刚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地板结构,使得即使是 在形成有加强筋的地板面板上也能够容易地装载车载部件,而且还 能够确保通过加强筋提高地板的刚性以及提高侧面碰撞时的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一种车辆用地板,在地 板面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地板面板3、 4)表面上并列地设置有多 条从下纵梁内侧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下纵梁内侧部23)向中央横 梁(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中央横梁7)弯曲的弧形的加强筋(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加强筋50),其特征在于,在将车载部件的下纵梁内侧部侧的安装托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外侧托架60)安装在所述加强筋上时,减少所述下纵梁内侧部附近的加强筋(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加强筋50A)的数量,并使该加强筋分叉地连接在离所述下纵梁内侧 部较远侧的多个加强筋(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加强筋50B)上,将所 述托架安装得覆盖所述下纵梁内侧部附近的加强筋,将所述托架的 离所述下纵梁内侧部较远侧的端部跨设在分叉的多个加强筋上。通过这样的结构,下纵梁内侧部附近的加强筋的数量比离下纵 梁内侧部较远侧的加强筋的数量少的部分能够由托架来加强,从而 能够提高地板面板的强度。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是,使所述托架的棱线(例如实 施方式中的棱线R1)和所述分叉的多个加强筋的外侧的棱线(例如 实施方式中的棱线R2)相连续。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加强筋和托架的各自的棱线这两个 系统来承受车辆侧面碰撞时的撞击载荷。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地板,在地板面板的表面 上并列地设置有多条从下纵梁内侧部向中央横梁弯曲的弧形的加强 筋,其特征在于,在将车载部件的安装托架安装在所述加强筋上时, 在用于安装所述托架的地板面板的安装面上,从下纵梁内侧部侧向 中央横梁连续地形成一条被分成两股而变成两条的加强筋, 一条加 强筋被托架覆盖,托架的脚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脚部68)与一条 加强筋的谷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谷部53)接合,并且,使托架的 中央横梁侧的端部的棱线与两条加强筋的夕卜侧的棱线连续。通过这样的结构,作用在下纵梁内侧部的撞击载荷作用在地板 面板的加强筋上,在一条加强筋的部位,加强筋与外侧托架一起承 受该载荷,该载荷是从一条加强筋向两条加强筋直接传递的载荷和 从外侧托架的棱线向两条加强筋的外侧的棱线传递的载荷的总和, 从而该载荷从加强筋向中央横梁分散传递。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下纵梁内侧部附近的加强筋的数量减少的部分能够由托架来加强,以便能够提高地板面板的强 度,所以能够可靠地抵挡并传递在车辆侧面碰撞时从下纵梁内侧部 作用的撞击载荷。根据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能够利用加强筋和托架的各自的棱线这两个系统来承受车辆侧面碰撞时的撞击载荷,所以获得了 能够高效率且可靠地传递撞击载荷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作用在下纵梁内侧部的撞击 载荷作用在地板面板的加强筋上,在一条加强筋的部位,加强筋与 外侧托架 一 起承受该载荷,该载荷是从 一 条加强筋向两条加强筋直 接传递的载荷和从外侧托架的棱线向两条加强筋的外侧的棱线传递 的载荷的总和,从而该载荷从加强筋向中央横梁分散传递,所以能 够通过有效地利用托架本身来提高因安装托架而降低的加强筋的强 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D-D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E-E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2的放大图。 图9是图8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IO是沿着图9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9的G-G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9的H-H线的剖视图。符号说明3、 4 地板面板7 中央横梁23 下^人梁内侧部50 加强筋50A —条加强筋(下纵梁内侧部附近的加强筋)50B 两条加强筋(离下纵梁内侧部较远侧的多个加强筋)53 谷部60 外侧托架68 脚部Rl、 R2 棱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在车辆的地板1上形成有位于车宽方向中央 部并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地板通道框架2。在该地板通道框架 2的两侧缘接合着左右的地板面板3、 4的内侧缘,在左右的地板面 板3、 4的外侧缘分别安装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作为车身骨架 部件的左右的下纵梁5、 6。即,左右的地板面板3、 4架设在地板通 道框架2和左右的下纵梁5、 6上。左右的下纵梁5、 6的后部之间 被在车宽方向配置的、作为车身骨架部件的中央横梁7连接,并且 中央横梁7的前缘部与左右的地板面板3、 4的后缘接合。另外,地 板通道框架2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左右的下纵梁5、 6分别通 过在车宽方向配置的左右的前横梁9、 IO连接。另一方面,地板通道框架2的前端部的两侧壁分别与延伸部11、 12的一端部接合,左右的下纵梁5、 6的前端部分别与悬臂支架13、 14的一端部接合,这些左右的延伸部11、 12连接在悬臂支架13、 14的内侧壁上。而且,中央横梁7的左右端部47、 47向斜前方弯曲, 在该左右端部47、 47的后壁和左右的下纵梁5、 6的后部内壁连才妄 着左右的后纵梁15、 16的前端部。主要由地板面板3、 4和地板通道框架2构成地板1。这样构成的左、右延伸部ll、 12和悬臂支架13、 14在车宽方向上连4妄下纵梁5、 6和地板通道框架2,在这点上 左、右延伸部11、 12和悬臂支架13、 14也作为横向骨架部件发挥作用。如图3所示,地板通道框架2由通道主体19和翼部21、 21构 成,该通道主体19由上壁17和倾杀牛的两个侧壁18、 18形成为向地 板面板3、 4的上方鼓出的凸状;该翼部21、 21是通过使该通道主 体19的两侧缘延伸至左右的地板面板3、 4面的下侧,然后在水平 方向向外侧延伸并通过凸缘部20焊接在地才反面板3、 4的下表面上 而形成的。在左右的地板面板3、 4的内侧缘上立起形成凸缘部22, 并且该凸缘部22焊接在地板通道框架2的通道主体19的两侧壁18、 18上。因此,在地板通道框架2的两侧壁18、 18上,在地板面板3、 4 的下方形成由地一反通道才医架2的翼部21、 21和地一反面才反3、 4形成 的、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构造部Hl。下纵梁5、 6由下纵梁内侧部23、加强部25和下纵梁外侧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地板结构,在地板面板的表面上并列地设置有多条从下纵梁内侧部向中央横梁弯曲的弧形的加强筋,其特征在于,在将车载部件的下纵梁内侧部侧的安装托架安装在所述加强筋上时,减少所述下纵梁内侧部附近的加强筋的数量,并使所述加强筋分叉地连接在离所述下纵梁内侧部较远侧的多个加强筋上,将所述托架安装得覆盖所述下纵梁内侧部附近的加强筋,将所述托架的离所述下纵梁内侧部较远侧的端部跨设在分叉的多个加强筋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川泰久安原重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