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构造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905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座椅(10)中,通过在靠背主框架(16)以倾倒中心轴(16A)为中心的倾倒被倾斜机构(18)锁定的状态下使靠背连结连杆(26)的下端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第一连杆(22)、靠背副框架(24)、以及靠背连结连杆(26)的转动被锁定,靠背连杆机构(14)的动作被锁定。因此,可以提高靠背连杆机构(14)(靠背副框架(24))从靠背侧部(12B)的后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刚性,充分地保持住坐在座椅(10)上的乘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侧部的厚度可以伸缩的座椅构造以及设置有应用了该 座椅构造而构成的座椅的车辆。
技术介绍
作为座椅构造而有如下的座椅构造在座椅座垫上,可以通过使左右 的座椅侧部相对于中央的顶板部向高位置和低位置移动,而使座椅侧部的 厚度伸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然而,在该座椅构造中,从里侧支承座椅侧部的支承金属丝仅由扭簧 向座椅座垫表侧施压。并且,支承金属丝的转动面(具有转动方向的面) 与座椅座垫的前后方向垂直。因此,对于施加在座椅座垫左右方向上的载 荷来说,座椅侧部的支承金属丝的支承刚性低。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3166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座椅 侧部的支承刚性的座椅构造以及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包括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 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以及连杆机构,支承所述座椅侧部,并 且与所述座椅靠背、座椅座垫、以及车身侧中的至少一者连结,在座椅处 于使用状态时动作被锁定,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 动作而动作并使所述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縮。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中,连杆机构支承座椅侧部,该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连杆机构通过 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使座椅侧部的厚度伸 縮。在这里,连杆机构与座椅靠背、座椅座垫、以及车身侧中的至少一者 连结,在座椅处于使用状态(可以落座的状态)时动作被锁定。因此,可 以提高座椅侧部的支承刚性。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包括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 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以及连杆机构,支承所述座椅侧部,通 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并使所述座椅侧部 的厚度伸縮,并且该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所述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 方向交叉。在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中,连杆机构支承座椅侧部,该座椅侧部设置 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连杆机构通过 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使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縮。在这里,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交叉。 因此,可以提高座椅侧部对施加在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上的载 荷的支承刚性。第三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使所述连杆 机构的动作面与和所述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的 方向平行。在第三方案的座椅构造中,使连杆机构的动作面与和座椅靠背或座椅 座垫的左右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因此,因此,能够可靠地提 高座椅侧部对施加在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的支承刚 性。第四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 特征,所述连杆机构具有靠背主框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内;靠背伸縮单元,具有靠背表侧框架和第一连杆,所述靠背表侧框架在所述座椅靠 背内设置在比所述靠背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靠背主框架和靠背表侧框架连结;以及靠背连结机构,与所 述靠背伸縮单元连结,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 而使所述靠背伸縮单元动作。 .在第四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在座椅靠背内设置有靠背主框架。并且, 靠背伸縮单元具有靠背表侧框架和第一连杆,靠背表侧框架在座椅靠背内 设置在比靠背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并且第一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 靠背主框架和表侧框架连结。在这里,靠背连结机构与靠背伸縮单元连结,通过座椅靠背和座椅座 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靠背伸縮单元动作(即使连杆机构动作)。由 此,可以使座椅靠背的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縮。第五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四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靠背连 结机构在从所述座椅靠背的倾倒中心轴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 身侧连结。在第五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靠背连结机构在从座椅靠背的倾倒中心轴 偏离的位置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车身侧连结。因此,可以通过座椅靠背的 倾倒动作而使靠背伸縮单元动作。第六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四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靠背连 结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椅座垫连结。在第六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靠背连结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座椅座垫 连结。因此,可以通过座椅座垫的动作而使靠背伸縮单元动作。第七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四至第六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 特征,所述靠背伸縮单元具有靠背表框架,在所述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 所述靠背表侧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第二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 靠背表侧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结;以及第三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在第七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靠背伸缩单元具有靠背表框架、第二连 杆、以及第三连杆,靠背表框架在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靠背表侧框架靠近 表侧的位置处,第二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靠背表侧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 结,第三连杆以可转动的方式与靠背主框架和靠背表框架连结。因此,不仅使靠背表侧框架经由第一连杆相对于靠背主框架转动,而且使靠背表框 架经由第二连杆相对于靠背表侧框架转动,使靠背伸縮单元动作。由此, 可以增大座椅侧部的厚度的伸縮量。第八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四至第七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 特征,所述靠背伸縮单元具有靠背里侧框架,该靠背里侧框架在所述座椅 靠背内设置在比所述靠背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杆以可转 动的方式与该靠背里侧框架连结。在第八方案的座椅构造中,靠背伸縮单元具有靠背里侧框架,靠背里 侧框架在座椅靠背内设置在比靠背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并且以可转 动的方式与第一连杆连结。因此,可以在比靠背主框架靠近里侧的位置处 使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縮。第九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八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包括靠背覆 盖部件,该靠背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座椅靠背,包容所述靠背里侧框架。在第九方案的座椅构造中,覆盖座椅靠背的靠背覆盖部件包容靠背里 侧框架。因此,可以使座椅靠背美观。第十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 特征,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座垫主框架,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内;座垫伸 縮单元,具有座垫表侧框架和座垫连结单元,所述座垫表侧框架在所述座 椅座垫内设置在比所述座垫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所述座垫连结单元 以可转动的方式将所述座垫主框架和所述座垫表侧框架连结起来;以及座 垫相连机构,与所述座垫伸縮单元相连,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 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所述座垫伸縮单元动作。在第十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在座椅座垫内设置有座垫主框架。并且, 座垫伸縮单元具有座垫表侧框架和座垫连结单元,座垫表侧框架在座椅座 垫内设置在比座垫主框架靠近表侧的位置处,并且座垫连结单元以可转动 的方式将座垫主框架和座垫表侧框架连结起来。在这里,座垫相连机构与座垫伸縮单元相连,通过座椅靠背和座椅座 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使座垫伸縮单元动作(即,使连杆机构动作)。 由此,可以使座椅座垫的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縮。第十一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十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座垫 相连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座垫主框架和车身侧连结,并且支承所述 座垫表侧框架。在第十一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相连机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座垫主 框架和车身侧连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构造,包括:座椅侧部,设置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方向上的侧部;以及连杆机构,支承所述座椅侧部,并且与所述座椅靠背、座椅座垫、以及车身侧中的至少一者连结,在座椅处于使用状态时动作被锁定,通过所述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中的至少一者的动作而动作并使所述座椅侧部的厚度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雅之小林英树东海毅森正树小野田启介伊藤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