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秋桂专利>正文

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50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其包括左、右支杆顶端各枢设的一供承载自行车且具有左右挂杆、束紧件的挂架,底端内壁面上形成的一夹持部,底端外侧搭设的连结片,顶端段间枢设的两相互框接的拉撑片以及两拉掣片间搭设的一锁扣装置,夹持部套合在车体尾部支撑座上后,通过向上扳转提升拉撑片,使两左、右支杆底端部产生杠杆夹掣动作,从而夹掣定位于支撑座上,同时通过锁扣装置固定两拉撑片于顶撑状态,可定位携车架而挂载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持部由二呈左右对称、且分别一体连设于左、右支杆底端部内壁面的左右夹片以及两夹片上各自形成的相对应的矩形夹槽所组成。(*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别适用于车尾部支撑座的矩形管部夹持锁固与利于车架管束紧操作的夹持结构,其不仅可提高携车架与方管、矩形管的夹持定位效果,同时也能确保自行车的快速与稳固夹持定位,从而整体上可达到极佳的实用性。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种户外休闲风气盛行,不仅带动了观光业的蓬勃发展,而且一般讲究休闲娱乐功能的旅行车、或越野吉普车等车种也大发利市,全家出游的景象随处可见。其中,无论旅行车或吉普车,经常可看到后车厢或尾部设有具有球体的支撑座以供携车架安装,而通过携车架可轻易吊挂携带自行车。至此,方便自行车的携带俨然成为一种风尚,因而广为流行。目前常见的夹持式携车架70的结构是设有左右两个支杆71(如图5所示),并在支杆71的顶端各搭设一具有束紧件721的挂杆72,使自行车车架管可以安置束紧于挂杆72的束紧件721上,而支杆71的底部则分别形成一具有弧形夹掣槽731的夹持部73,使该携车架70恰可通过夹持部73的夹掣槽731与安装于车辆尾端的支撑座60上的球体62相互夹掣定位,另外左、右支杆71的底端相互之间枢设有连结片74,而顶端之间搭设有相互枢接的拉撑片75,且通过杠杆原理,可在上端两拉撑片75掣转成水平时,迫使两支杆71的顶端向两外侧推移,以连动-->底端的两夹持部73产生紧密夹掣动作,故可借助夹固支撑座60的球体62的结构,达到携车架70的安装定位效果。然而,传统携车架70的夹持部73与支撑座60之间采用弧形槽与球体62的夹掣形态,其操作虽尚称简便,但其夹持的稳固性却不甚理想,尤其在车辆行经坑洞或颠簸路段时,更容易遭受抖动而松动甚至脱落,因此存在着安全上的潜在隐患。其次,该现有束紧件721大致由一供套设锁固于挂杆72的束管部722的顶端延伸出的两个夹掣片723、两夹掣片723之间形成的一供车架管容置的夹掣槽724、在两夹掣片724的外壁缘之间扣设的可调整松紧度的束紧带725所构成,其虽可达到车架管的束紧效果,但为使该束紧带725得以与夹掣片723的外壁缘相互嵌设扣合,必须施以较大的拉力方可扣入,而由于该束紧带725与束管部722套掣的挂杆72相对应,故常会让使用者在束紧作业时受到挂杆72的阻挡干扰,因而不仅操作不方便,同时经常会因此妨碍应有的束紧定位效果。可见,由于现有携车架70的夹持部73与束紧件721在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导致衍生出许多使用上的不便,因而确实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该携车架恰可直接与一般车体尾部支撑座的方形或矩形管部位置相互夹持,从而提高其夹持稳固性,同时再配合左、右支杆底端部搭设的扣环装置,使整体携车架可达简易、快速的锁固定位效果。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自行车车架管夹持定位的结构,其可使束紧带在束紧扣合过程中,恰可避开挂杆的干扰,从而可轻易调整束紧的松紧度,以确保束紧扣合操作的平顺进行。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长期对于各种携车架结构的研究及融会贯通的构思,提出一种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并采用分别适用-->于车尾部支撑座的矩形管部夹持锁固与利于车架管的束紧操作的夹持结构,它不仅可提升携车架与方管、矩形管的夹持定位功效,同时也能确保自行车的快速与稳固夹持定位,从而使整体上可达极佳实用性。更具体地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其包括左、右支杆顶端各枢设的一供承载自行车且具有左右挂杆、束紧件的挂架,底端内壁面上形成的一夹持部,底端外侧搭设的连结片,顶端段间枢设的两相互框接的拉撑片,两拉掣片间搭设的一锁扣装置,夹持部套合在车体尾部支撑座上后,通过向上扳转提升拉撑片,使两左、右支杆底端部产生杠杆夹掣动作,从而夹掣定位于支撑座上,同时通过锁扣装置固定两拉撑片于顶撑状态,可定位携车架而挂载自行车,其中,上述夹持部由二呈左右对称、且分别一体连设于左、右支杆底端部内壁面的左右夹片以及两夹片上各自形成的相对应的矩形夹槽所组成。通过以上结构,本技术使该携车架通过夹持部的矩形夹槽设计,可轻易地与车体尾部支撑座的矩形管部相互夹持及锁固定位。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其包括左、右支杆顶端各枢设的一供承载自行车且具有左右挂杆、束紧件的挂架,底端内壁面上形成的一夹持部,底端外侧搭设的连结片,顶端段间枢设的两相互枢接的拉撑片,两拉掣片间搭设的一锁扣装置,夹持部套合在车体尾部支撑座上后,通过向上扳转提升拉撑片,使两左、右支杆底端部产生杠杆夹掣动作,从而夹掣定位于支撑座上,同时通过锁扣装置固定两拉撑片于顶撑状态,可定位携车架而挂载自行车,其中,上述束紧件在底部形成有一可套掣锁固于挂杆的束管部,而束管部顶端则朝一适当侧延伸有二夹掣片,并使二夹掣片间自然形成一供自行车车架管容置的夹掣槽,同时通过二夹掣片外壁缘相对偏置于束管部适当-->处,扣设定位一可作松紧度调整的束紧带,以供束紧容置于夹掣槽中的车架管。通过以上结构,本技术令携车架通过挂杆束紧件呈偏置的调整式束紧带设计,使束紧带于束紧扣合过程中恰可避开挂杆的干扰,从而可实现简易快速的束紧调整作业。有利的是,所述束紧件由橡胶、塑胶材料制成。有利的是,所述束紧件的夹掣片的外壁缘可分别凸设一勾部,并在束紧带上形成若干扣孔。这样,使该束紧带通过一扣孔与其中一勾部相互勾设,再利用另一扣孔与另一勾部相互扣合,可达到束紧调整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携车架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携车架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携车架底部的前视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携车架的安装夹持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现有携车架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对本技术的进一步了解,以下例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图号,将本技术的构成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3所示,示出一种可安装于车辆后部的夹持式携车架,该携车架A主要包括左、右支杆10、10′顶端各枢设的供承载自行车且具左右挂杆21、束紧件22的挂架20,底端内壁面上形成的一夹持部30,底端外侧搭设的连结片40,顶端段间枢设的两相互枢接的拉撑片50,两拉掣片50之间搭设的一锁扣装置51。借此使夹持部30套合在车体尾部的支撑座60后(如图5所示),通过向上扳转提升拉撑片50,使两左、右支杆10、10’底端部产生杠杆夹掣动作,从而夹掣定位于支-->撑座60上,同时通过锁扣装置51固定两拉撑片50于顶撑状态,可得以定位携车架A,同时达到挂载自行车的功能。本技术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该夹持部30由二呈左右对称、且分别一体连设于左、右支杆10、10’底端部的内壁面的左右夹片31以及夹片31中各自形成的相对应的矩形夹槽311所组成;该束紧件22由橡胶、塑胶材料所制成,并于底部形成一可套掣锁固于挂杆21的束管部221,而束管部221顶端则朝一适当侧延伸有二夹掣片222,并使二夹掣片222之间自然形成一供自行车车架管容置的夹掣槽223,同时通过二夹掣片222外壁缘相对偏置于束管部221适当处,扣设定位一可作松紧度调整的束紧带224,以供束紧容置于夹掣槽223中的车架管。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其包括左、右支杆顶端各枢设的一供承载自行车且具有左右挂杆、束紧件的挂架,底端内壁面上形成的一夹持部,底端外侧搭设的连结片,顶端段间枢设的两相互框接的拉撑片以及两拉掣片间搭设的一锁扣装置,夹持部套合在车体尾部支撑座上后,通过向上扳转提升拉撑片,使两左、右支杆底端部产生杠杆夹掣动作,从而夹掣定位于支撑座上,同时通过锁扣装置固定两拉撑片于顶撑状态,可定位携车架而挂载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持部由二呈左右对称、且分别一体连设于左、右支杆底端部内壁面的左右夹片以及两夹片上各自形成的相对应的矩形夹槽所组成。2、一种利于方管与车架管夹持的携车架,其包括左、右支杆顶端各枢设的一供承载自行车且具有左右挂杆、束紧件的挂架,底端内壁面上形成的一夹持部,底端外侧搭设的连结片,顶端段间枢设的两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桂
申请(专利权)人:王秋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