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益成专利>正文

携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3763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携车架,包括一第一架体与一第二架体。该第一架体包含一第一横杆与一第一承座。该第二架体包含一连结件、一第二横杆与一第二承座。该第一承座的一端连结于该第一横杆,另一端连结于该连结件,该第二横杆的一端转动地设于该连结件,该第二承座的一端连结于该第二横杆。该第二横杆绕一轴线带动第二承座相对连结件摆动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当携车架展开时,可供自行车承置于其上,当携车架收折时,可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长度及所占据的空间,以利于使用者在未将自行车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携车架时,方便收纳在车内或室内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携车架
技术介绍
公知的携车架例如中国台湾M389065专利号所揭示,为了能提供给任何种类的自行车定位,故都固设在汽车的车体外部,例如后车厢的外侧,或是汽车的车顶。然而,汽车在载运自行车的过程中,由于该自行车位于汽车车体之外,因此会有许多问题,其一,该自行车易遭受日晒雨淋,造成该自行车的零件容易被氧化而加速其耗损速度;其二,该自行车易蒙上一层沙尘,使该自行车外观遭致污损,使用者骑乘前必须擦拭干净方可上路;其三,该自行车容易遭受强风吹拂,当该携车架的固定效果不佳时,该自行车容易被强风吹落至路面,轻则该自行车严重受损,重则使行驶在该汽车后方的车辆发生车祸;其四,该携车架或该自行车容易遭窃。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公知携车架用以固定前后轮的承置件位于同一直线,故前后轮直接固定在二承置件的效果差,所以需要利用一支撑件才能让整个车体稳固。此外,该携车架长度相当地长,除了不易收纳之外,使用者将其从车顶上拆卸下之后,必须用手扛回收纳处,需消耗大量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携车架,可利用摆动的方式缩小携车架的整体长度及其所占据的空间,达到容易收纳的功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携车架,所述携车架包括一第一架体,包含一第一横杆与一第一承座,该第一承座的一端连结于该第一横杆;一第二架体,包含一连结件、一第二横杆与一第二承座,该连结件设在该第一承座的另一端,该第二横杆的一端转动地设于该连结件,该第二承座的一端连结于该第二横杆;其中,该第二横杆绕一轴线带动该第二承座相对该连结件摆动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携车架更包括一固定机构,设于该第二架体;其中,该固定机构远离该连结件与该第二横杆的接缝时,该第二横杆绕该轴线带动该第二承座相对该连结件摆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该固定机构位于该连结件与该第二横杆的接缝时,该第二承座固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该第二承座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第二承座分别位于该第二横杆的相反侧,该第二承座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一、第二承座一同位于该第二横杆的同一侧。作为优选方案,该连结件开设一第一导槽与一第二导槽,该第一导槽位于该连结件的顶部,该第二导槽位于该连结件的底部,该第二横杆开设一第三导槽与一第四导槽,该第三导槽位于该第二横杆的顶部,该第四导槽位于该第二横杆的底部;其中,该固定机构包含一第一迫紧件,该第一迫紧件滑设在该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第三导槽与第四导槽其中一个,该第二承座固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迫紧件跨设在该连结件与该第二横杆的接缝上。作为优选方案,该固定机构包含一第二迫紧件,该第二迫紧件为一镂空矩形块,该第二迫紧件是包覆在连结件或第二横杆的一部分,且该第二迫紧件能够沿着连结件或第二横杆的延伸方向自由滑移。作为优选方案,该固定机构包含一第二迫紧件,该第二迫紧件为一长方形块体,该第二承座固定在第一位置时,该第二迫紧件跨设在该连结件的顶部与该第二横杆的顶部的接缝上,该第二承座固定在第二位置时,该第二迫紧件跨设在该连结件的底部与该第二横杆的底部的接缝上。作为优选方案,该固定机构包含一锁固件,该锁固件依序穿设该第二迫紧件与该第一迫紧件,并将该第一、第二迫紧件迫紧在该连结件与该第二横杆的接缝上。作为优选方案,该固定机构包含一锁固件,该锁固件穿设该第一迫紧件,并将该第一迫紧件迫紧在该连结件与该第二横杆的接缝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携车架更包含一挂钩,该挂钩设于该第二横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携车架更包含二轮体,该第二架体包含一第三横杆,该第三横杆连结在该第二承座的另一端,该二轮体转动地设在该第三横杆的两端。作为优选方案,该第一横杆包含一前叉固定件,该前叉固定件包含一固定座和一快拆装置,该快拆装置能够拆卸地设于该固定座。本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将第二横杆设置成可相对该连结件转动而带动第二承座摆动,使该携车架可整个展开或收折。当该携车架呈展开状时,可供一普通自行车或是折迭车承置于其上,当该携车架呈收折状时,可减小本技术的整体长度与所占据的空间,以利于使用者在未将自行车固定在本技术携车架时,方便收纳在车内或室内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立体图,其中该第二承座固定于第一位置;图2为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前叉固定件的分解图;图3A为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前叉固定件的固定座方向朝内的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前叉固定件的固定座方向朝外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机构远离该连结件与该第二横杆的接缝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横杆相对该连结件转动的示意图;图6为一自行车固定在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一自行车固定在本技术携车架并且放置在一车辆的内部空间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的收纳状态立体图,其中该第二承座固定于第二位置;图9为本技术携车架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携车架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第一架体11 :第一横杆111 :前叉固定件112:固定座112a:凸柱113:快拆装置 12 :第一承座121 :第一限位槽20 :第二架体21 :连结件211 :第一导槽212 :第二导槽22 :第二横杆221 :第三导槽23 :第二承座231 :第二限位槽232 :滑轨24 :第三横杆25 :转轴26:固定件261 :夹片262:紧固结构30:固定机构31 :第一迫紧件32 :第二迫紧件33 :锁固件40 :挂钩50 :轮体60:自行车61 :前叉钩爪62 :前轮63:后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3以及图6,在本技术携车架的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携车架包含一第一架体10、一第二架体20、一固定机构30、一挂钩40与二轮体50。第一架体10包含一第一横杆11与二第一承座12。第一横杆11包含二前叉固定件111,各前叉固定件111包含一固定座112和一快拆装置113,固定座112的两端分别轴向延伸二凸柱112a,二凸柱112a供一自行车60的二前叉的前叉钩爪61分别跨设于其上,固定座112的设置方向可因不同长度的自行车车架而有所不同。请参考图3A,固定座112的设置方向朝内时,固定座112适合供一车架长度较短的自行车的前叉钩爪61跨设。请参考图3B,固定座112的设置方向朝外时,固定座112适合供一车架长度较长的自行车的前叉钩爪61跨设。快拆装置113能够拆卸地设于固定座112,快拆装置113的结构属公知,故不予赘述。快拆装置113的功能主要将前叉钩爪61用迫紧的方式固定于固定座112,欲将前叉钩爪61从固定座112上移开时,可将快拆装置113的一快拆把手扳开,使前叉钩爪61不再被迫紧于固定座112而可被移出。各第一承座12的一端连结于第一横杆11,第一承座12凹设一第一限位槽121,第一限位槽121供一被拆卸下的自行车前轮62承置于其上,如图6所不。较佳实施例中,各第一承座12垂直于第一横杆11。第二架体20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车架包括:一第一架体,包含一第一横杆与一第一承座,该第一承座的一端连结于该第一横杆;一第二架体,包含一连结件、一第二横杆与一第二承座,该连结件设在该第一承座的另一端,该第二横杆的一端转动地设于该连结件,该第二承座的一端连结于该第二横杆;其中,该第二横杆绕一轴线带动该第二承座相对该连结件摆动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车架包括 一第一架体,包含一第一横杆与一第一承座,该第一承座的一端连结于该第一横杆; 一第二架体,包含一连结件、一第二横杆与一第二承座,该连结件设在该第一承座的另一端,该第二横杆的一端转动地设于该连结件,该第二承座的一端连结于该第二横杆; 其中,该第二横杆绕一轴线带动该第二承座相对该连结件摆动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车架更包括一固定机构,设于该第二架体;其中,该固定机构远离该连结件与该第二横杆的接缝时,该第二横杆绕该轴线带动该第二承座相对该连结件摆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该固定机构位于该连结件与该第二横杆的接缝时,该第二承座固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该第二承座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第二承座分别位于该第二横杆的相反侧,该第二承座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一、第二承座一同位于该第二横杆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连结件开设一第一导槽与一第二导槽,该第一导槽位于该连结件的顶部,该第二导槽位于该连结件的底部,该第二横杆开设一第三导槽与一第四导槽,该第三导槽位于该第二横杆的顶部,该第四导槽位于该第二横杆的底部; 其中,该固定机构包含一第一迫紧件,该第一迫紧件滑设在该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第三导槽与第四导槽其中一个,该第二承座固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迫紧件跨设在该连结件与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成
申请(专利权)人:林益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