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益成专利>正文

辅助轮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2308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轮转向器,包括一套管、一支撑管、一挡块、一操作杆和一弹性件。该套管包括一管体,该管体围构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该管体包括一抵靠部,该抵靠部位于该第一、第二容室之间,该管体贯设有一长槽孔;该支撑管一端穿设该第一、第二容室,另一端设置一辅助轮;该挡块固设于该支撑管,且位于该第一容室;该操作杆穿设该长槽孔并固设于该支撑管;该弹性件容设于该第一容室内,并套设于该支撑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更防尘,外形美观且使用安全便利。?(*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器,尤指一种使自行车牵引搬运更安全便利的辅助轮转向器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一种非常环保的交通工具,是许多学生或是上班族的最爱,且也是目前最风行的运动的一,但一般传统自行车,体积大且车体长,不易收纳与携行,因此市场上遂出现体积相对较小且可弯折成长度较小的折叠自行车来克服上述的问题。然而,若要直接移动该折叠后的自行车是相当困难的,遂有现有的折叠自行车于自行车上装设有辅助轮以及方便转动该辅助轮的转向器,通过辅助轮可方便自行车自由拖行上下搬运,或移动该折叠自行车至所需处所。现有的辅助轮转向器包括一套管部、一设有滑轮的伸缩管、一弹性元件及一脚踏杆,该伸缩杆贯穿套管部后,于顶面套设该弹性元件,该伸缩杆顶部形成一挡块,该挡块可阻挡弹性元件,藉此,该辅助轮转向器即可调整辅助轮的高度及转动方向,但是,现有的辅助轮转向器的弹性元件属于外露式的,容易积累灰尘而造成伸缩杆难以移动,以及当欲拉伸该伸缩杆至地面时,该外露的弹性元件和挡块具有夹伤骑乘者握住该套管部的手部的风险,此外还有较为不美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自行车牵引搬运更安全便利的辅助轮转向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轮转向器,它包括一套管,包括一管体,该管体围构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且该第一、第二容室相互连通,该管体包括一抵靠部,该抵靠部位于该第一、第二容室之间;其中,该管体贯设有一长槽孔,并与该第二容室相连通,该长槽孔包括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该第一段朝管体底部延伸至该第二段的一端,且该第二段沿该管体侧向延伸;一支撑管,一端穿设该第一、第二容室,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一辅助轮,该辅助轮具有一轴心,且该支撑管开设有一径向延伸的侧孔;一挡块,固设于该支撑管,且位于该第一容室;一操作杆,穿设该长槽孔并固设于该支撑管的侧孔;一弹性件,容设于该第一容室内,并套设于该支撑管,令该弹性件一端抵顶于该套管的抵靠部,另一端抵顶于该挡块;其中,该操作杆可沿该长槽孔的轮廓移动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联动带动该支撑管相对该套管移动于一收合位置及一延伸位置,并联动带动该辅助轮的轴心延伸方向转换于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之间,该第一、第二方向彼此之间形成一夹角,且该弹性件提供一弹性力,令该支撑管具有随时向该收合位置复位的趋势。所述第一、第二方向的夹角为九十度。所述长槽孔包括一第三段,该第三段自该第二段末端朝远离该管体底部方向延伸。所述支撑管包括一外管和一内管,该外管套设于该内管,且该外管开设一第一侧孔,该内管开设一第二侧孔,所述操作杆穿设第一侧孔,并固设于该第二侧孔。所述的辅助轮转向器更包括一螺固件,且所述内管一端开设一螺孔,另一端设有该辅助轮,该挡块开设一穿孔,该挡块抵靠于该外管一端,该螺固件穿过该穿孔,并螺设于该螺孔,使该挡块固设于该支撑管。所述的辅助轮转向器更包括一盖体,该盖体盖设于所述挡块的穿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更防尘,外形美观且使用安全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设于折叠式自行车后叉并位于收合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装设于折叠式自行车后叉并位于延伸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收合状态立体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延伸状态立体图。图7A是图4的前视图。图7B是图6的前视图。主要组件标号说明1 辅助轮转向器2:折叠式自行车201 后叉202 立管3 辅助轮10 套管11 管体12:内周面121 第一容室122 第二容室13 抵靠部131:开口14 底部151 第一段152 第二段153 第三段20 支撑管21 辅助轮22 外管221 第一侧孔23:内管231 第二侧孔232 螺孔30 挡块31 穿孔40 螺固件50 盖体60 操作杆70 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较佳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状态,但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本技术辅助轮转向器是供装设于折叠式自行车、折叠式电动车等任何需拖行的折叠式车体,令该折叠式车体可便于拖行,或是其他需要设置辅助轮的车体,如幼儿车等。首先,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是以将本技术辅助轮转向器1装设于一折叠式自行车2为例,该折叠式自行车2包括一后叉201和一立管202,该辅助轮转向器1设于该后叉201,并配合装设于立管202下方的另一辅助轮3,令该折叠式自行车2可便于拖行。本技术辅助轮转向器1包括一套管10、一支撑管20、一挡块30、一螺固件40、一盖体50、一操作杆60和一弹性件70。该套管10包括一管体11,该管体11包括一内周面12、一抵靠部13及一底部14, 该内周面12围构一第一容室121及一第二容室122,该抵靠部13设于该内周面12,并位于该第一、第二容室121、122之间,且该抵靠部13呈环状并围构一开口 131,令该第一、第二容室121、122相连通。其中,该管体11贯设有一长槽孔,并与该第二容室122相连通,该长槽孔包括一第一段151和一第二段152,该第一段151朝管体底部14延伸至该第二段152的一端,且该第二段152沿该管体11侧向延伸,较佳的,该长槽孔包括一第三段153,该第三段 153自该第二段152末端朝远离该管体底部14方向延伸,令该长槽孔概呈J形。请参考图3及图4,该支撑管20 —端穿设该第一、第二容室121、122,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一辅助轮21,该辅助轮21具有一轴心,且该支撑管20开设有一径向延伸的侧孔; 更明确地说,该支撑管20包括一轮轴,该轮轴穿设该辅助轮21的轴心,令该辅助轮21可绕该轮轴转动。较佳者,该支撑管20包括一外管22和一内管23,该外管22套设于该内管23, 且该外管22开设一第一侧孔221,该内管23开设一第二侧孔231。请参考图3及图5,该挡块30固设于该支撑管20,且位于该第一容室121,较佳者, 该内管23 —端开设一螺孔232,另一端设有该辅助轮21,该挡块30开设一穿孔31,该挡块 30抵靠于该外管22 —端,该螺固件40穿过该穿孔31,并螺设于该螺孔232,使该挡块30固设于该支撑管20,且该盖体50盖设于该挡块的穿孔31。该操作杆60穿设该长槽孔并固设于该支撑管的侧孔,更精确地说,该操作杆60穿设第一侧孔221,并固设于该第二侧孔231。请参考图3至图5,该弹性件70容设于该第一容室121内,并套设于该支撑管20, 令该弹性件70 —端抵顶于该套管的抵靠部13,另一端抵顶于该挡块30。请参考图4至图7B,其中,该操作杆60可沿该长槽孔的轮廓移动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联动带动该支撑管20相对该套管10移动于一收合位置及一延伸位置,并联动带动该辅助轮21的轴心延伸方向转换于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之间,该第一、第二方向彼此之间形成一夹角,较佳的,该第一、第二方向的夹角为九十度,且该弹性件70提供一弹性力,令该支撑管20具有随时向该收合位置复位的趋势。藉此,本技术辅助轮转向器是将弹性件设于套管内,使该弹性件不会被骑乘者看到,使该辅助轮转向器较为美观,且该弹性件也较不会因堆积过厚的灰尘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轮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套管,包括一管体,该管体围构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且该第一、第二容室相互连通,该管体包括一抵靠部,该抵靠部位于该第一、第二容室之间;其中,该管体贯设有一长槽孔,并与该第二容室相连通,该长槽孔包括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该第一段朝管体底部延伸至该第二段的一端,且该第二段沿该管体侧向延伸;一支撑管,一端穿设该第一、第二容室,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一辅助轮,该辅助轮具有一轴心,且该支撑管开设有一径向延伸的侧孔;一挡块,固设于该支撑管,且位于该第一容室;一操作杆,穿设该长槽孔并固设于该支撑管的侧孔;一弹性件,容设于该第一容室内,并套设于该支撑管,令该弹性件一端抵顶于该套管的抵靠部,另一端抵顶于该挡块;其中,该操作杆可沿该长槽孔的轮廓移动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联动带动该支撑管相对该套管移动于一收合位置及一延伸位置,并联动带动该辅助轮的轴心延伸方向转换于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之间,该第一、第二方向彼此之间形成一夹角,且该弹性件提供一弹性力,令该支撑管具有随时向该收合位置复位的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成
申请(专利权)人:林益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